<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从那曲到格尔木,全程走109国道青藏公路段,全程800多公里,历时17个多小时,基本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青藏公路,国家二级公路干线,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西藏里程较短的公路,结束了西藏无现代公路的历史。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离开那曲走上青藏公路,蓝天白云下山峦叠嶂,牦牛成群结队,迈着稳健步伐,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行驶100多公里,来到了安多县。安多县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地处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脚下,是藏北的交通要道,是自青海格尔木南下至西藏那曲之间的惟一县城。安多幅员广大,地形复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认为是全国最大的自然资源处女地。草场广阔,其中安多草原是藏北四大草原之一。安多县还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岩羊、盘羊、黄羊等野生动物。此外,境内还有8做古寺庙。</p> <p class="ql-block">安多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其县城海拔达4800米,全县平均海拔为5200米。</p> <p class="ql-block">安多兵站是联接唐古拉和西藏的重要枢纽,这支仅十余人的军队建制,担负着青藏线汽车部队食宿接待的重要保障任务。</p> <p class="ql-block">妥巨拉山地处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与青海交界处,是青藏公路(G109)上的重要节点,海拔5170米,与附近的唐古拉山口(5231米)和申格里贡山垭口(4880米)共同构成进出藏北的高海拔通道。</p> <p class="ql-block">妥巨拉山周边为永久冻土区,青藏公路在此路段采用“热棒”技术(中空钢管注入液态氨)稳定路基,防止冻土融化导致路面塌陷。但热棒分布区域往往路况较差,驾驶困难。</p> <p class="ql-block">妥巨拉山是青藏公路运输的关键节点,承担85%以上进藏物资运输任务,沿途多为重型货车。高寒草原为主,植被稀疏。</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的铁棒叫热棒。热棒是一种利用重力和气液相互转变原理为路基降温的装置,通过单向导热性保持冻土层温度稳定。此外,科学家还在冻土层上加装了隔热板(XPS板),以阻止夏季热量向下传输。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冻土的融化,保持了路基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路况更差,波浪路、弹坑路和搓板路则让你经历一次次的颠簸,五脏六腑都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口地处青藏高原中心,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省区的天然分界线,不仅是青藏铁路、公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公路、铁路海拔最高点。海拔5231米,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育这一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口,矗立着青藏公路纪念碑和筑路英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唐古拉山口,与白雪皑皑的群山相伴,宛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垭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藏公路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公路铁路相交而过。</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兵站位于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的青藏公路沿线,距离唐古拉山口约19-40公里,海拔4860米,被称为“天上兵站”。其周边环境极端恶劣,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著称,年均气温低于零度,最低可达零下30℃。1956年投入运营,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核心任务是为青藏兵站部汽车运输部队提供食宿、训练及卫勤保障,高峰期单日可保障千人就餐;特殊情况下也为地方人员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兵站不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军事保障节点,更是军民团结与高原精神的象征,其艰苦卓绝的坚守故事持续激励着新一代军人。</p> <p class="ql-block">路遇骑行者,精神可嘉。</p> <p class="ql-block">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流经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与沱沱河在这个小镇交汇。沱沱河源源不断向下流去,到囊极巴陇与当曲汇合。</p> <p class="ql-block">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拔4600米,气候干燥寒冷,冬季冻结期长达7个月,虽然进入春季,仍然未解封。</p> <p class="ql-block">来到沱沱河镇,吃碗面,解决温饱。沱沱河镇,又被誉为长江第一镇,坐落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的管辖范围内,是我国土地面积排名第二大的乡镇。这个镇子西邻唐古拉山脉,北靠可可西里,东至昆仑山脉,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沱沱河镇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青海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它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座重镇,见证了无数旅人的来来往往。</p> <p class="ql-block">离开西藏进入青海</p> <p class="ql-block">长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长江的源头、也即通天河的几个源头,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长江三源,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江源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草地,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长江源头保护区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交叉关系,它的西部属于可可西里保护区和唐古拉山镇。</p> <p class="ql-block">青海可可西里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角,是一片广袤的高原无人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与新疆、西藏接壤。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峰为昆仑山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2017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栖息着藏羚羊(全球40%种群)、野牦牛、藏野驴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藏羚羊数量从2万只恢复至7万只。</p> <p class="ql-block">今天非常幸运,看到了成群结队的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p> <p class="ql-block">藏野驴,这些高原上的精灵,正悠闲地漫步在草场上。它们的身影点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像是一首无声的诗篇,诉说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之美。它们时而低头啃食,时而抬头眺望远方。那些动作看似随意,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卓乃湖为迁徙产仔地,种群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6万-7万只恢复至2024年的30多万只。体长120-140厘米,肩高65-70厘米(雄性略大),雄性具黑色长角(55-62厘米基部有横棱),雌性无角。藏羚羊是典型的高原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草甸和高山灌丛地带,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p> <p class="ql-block">藏原羚:高原上的心形使者。</p><p class="ql-block">这些小可爱全身覆盖着浓密的毛发,颜色是优雅的灰棕色,而在它们臀部的位置,还有一块特别的心形白斑,每当它们用PP对着你时,是不是感觉每一个PP都在向你传达着爱意呢?💕</p> <p class="ql-block">索南达杰保护站建设在青藏公路边,海拔4470米,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是中国首个为保护藏羚羊建设的反盗猎前沿站点。索南达杰保护站,守护可可西里的英雄之地!
索南达杰保护站,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为了纪念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英勇牺牲的杰桑·索南达杰而建立的。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每年藏羚羊产仔后回迁,部分刚刚出生的小藏羚羊会遭遇恶劣天气,天敌袭击以及走散等情况,巡山队员遇到后将其送至索南达杰保护站的藏羚羊救护中心,等小藏羚羊长到1岁左右时开展野化训练,2岁左右,将在藏羚羊迁徙时放归到迁徙的藏羚羊种群中,让小藏羚羊重新回归自然。</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进入昆仑山脉,非常遗憾不能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匆匆打卡昆仑山口。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祖山之意),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昆仑山口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昆仑山东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山口立有昆仑山口标记碑(主碑高4.767米象征海拔)、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深夜12时,方到达目的地格尔木。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