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法律专业学习中,案例是知识与经验的宝库,也是专业能力精进的重要阶梯。但是,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直接套用案例教学的做法则并不可取,这是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同志需要注意的。法律专业学习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并不完全不同,因此,它们在教育内容、手段和方式也不可能相同。青少年法治教育如果采取案例教学是不恰当的,而应当采取故事化教学,以生动的故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情感。故事不是案例,却又往往脱胎于案例,如何将案例转化成打动人心、启迪青少年思考的生动故事,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创的通过“五步法”,可以让案例变身为生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事实事件化。案例中的“事实”,通常是严谨的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案例是提供给专业分析用的,因此,强调其要类型化和规范化,其代价就是使得其十分枯燥、冰冷,这显然不适合用于青少年法治教育。若要将案例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就需要为其脱去“法律”的刻板外衣。可以借鉴新闻报道的视角,关注案例中的个别性,而非一味强调共性。比如一起违约纠纷,不要仅聚焦于合同条款、违约行为,而是去挖掘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特殊背景、违约时面临的特殊困境,将抽象的法律事实转化为鲜活的事件,让它具备独特性,这才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事件故事化。将事实转化为事件后,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好的故事都需要一个结构,要具备内在的逻辑演进关系,不能是简单的记叙文式平铺直叙,而是如同创作小说一般,需要“挑”出焦点,构建矛盾冲突。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要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用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心。例如,在讲述一起盗窃案件时,不要只是陈述盗窃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而是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和转折:小偷为何会选择这个目标?在盗窃过程中遭遇了哪些意外情况?这些意外又如何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通过巧妙地设计情节,让事件真正转变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故事人物化。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故事,本质上是人的故事。在故事结构中,一定要围绕人物展开。深入剖析人物的出身、经历、个性、品行等,探寻这些因素与人物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如何学会做一个“尊法守法的人”,讲述法治故事,实质就是为青少年提供一面“人”的镜子。比如,在讲述一起青少年犯罪的故事时,详细描绘这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一步步将他推向犯罪的深渊。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让故事更加立体,更加可信,更具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四步:人物性格化。性格才是故事中人物最具魅力、最吸引人的部分,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青少年在倾听故事时,很大程度上是被故事中人物独特的性格所吸引。在原始的案例中,人物常以甲、乙或张某、李某等符号代称,其性格也往往被过滤掉了,只留下了与法律相关的行为和事实。而在故事化教学则需要下足功夫挖掘人物的性格。不仅要还原人物的既有个性,更要展现性格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性格倔强、固执的人,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他坚持己见的性格如何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又或者,一个善良、宽容的人物,在法律事件中,他的性格怎样影响着事件的最终解决?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让人物更加鲜活,让故事更具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第五步:性格合运化。所谓“合运化”,简单来说,就是人物的结局要合乎人们内心认同的常理和正义,也符合对法律的正确理解。这一步至关重要,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法治故事的教育意义。在故事化教学的备课中,所有素材的铺陈都要围绕“合运化”这条主线展开,确保故事的内在逻辑能够自洽。例如,一个因贪婪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物,最终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一个坚持正义、勇敢维权的人物,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通过这样的结局设置,让青少年能够从中得到参悟,明白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从而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让法治观念真正扎根他们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担任“法治进校园”课程的政法单位在职和退休的同志应当知道,故事化教学是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方式,然而,对于法律职业人来说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往的法律专业训练可能已使我们形成了思维定式,遇事只关注法律事实,习惯于案例化和思考和讲述。但是,进步总是从改变开始,既然我们选择投身青少年法治教育这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就只有不断地改变,才能不断地适应这项工作要求并与之取得共同的进步。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将案例转化为故事的“五步法”,是青少年法治教育故事化教学的有益探索,对法律职业人来说,它不仅能将原本枯燥的案例转化为生动鲜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同时也能让我们从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审视法律,关注法律原本应有的温度,对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不能不说也是一件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