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廿八都(十四)

红苹果

<p class="ql-block">枫溪水畔映古都,</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载史书。</p><p class="ql-block">廿八都城藏旧事,</p><p class="ql-block">漫游巷陌觅遗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八都古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 名字由来:北宋熙宁四年,江山县从东北一都江开始,下设44都,并以数字顺时针命名,此地排行第28,得名廿八都,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 历史沿革: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开辟仙霞古道,廿八都成为历代屯兵扎营之地。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商旅要道上的繁华商埠,清同治年间达到鼎盛。</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 ● 位置境域: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带,仙霞岭山脉西南部,北距江山市约70千米,南至福建省浦城县城约45千米,西至江西省广丰县城约55千米。</p><p class="ql-block"> ● 地形地貌:属丘陵山区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为大龙岗,海拔1500.3米,最低海拔210米。</p><p class="ql-block"> ● 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兼具山地立体气候和盆地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年平均降水量1800多毫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八都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到现代的文化传承,廿八都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廿八都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管理、军事防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欣赏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 方言文化:廿八都镇区内流行的方言达十几类,包括廿八都官话、江山腔、广丰腔、浦城腔等,被称为“方言王国”。</p><p class="ql-block"> ● 姓氏文化:这里人口4000余,却有142种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p><p class="ql-block"> ● 民俗文化:有对山歌、剪花纸、牵木偶等40多种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廿八都木偶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明清古街: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古街两侧店铺林立,多为前店后宅形式,商业与生活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公共建筑:保存有孔庙、大王庙、万寿宫、文昌阁等11幢公共建筑,其中文昌阁以壁画最为著名,现存壁画451幅,题材丰富。</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地区被划分为44个“都”,这是一种介于县和乡之间的行政单位。每个“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管辖范围,廿八都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的命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八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这些“都”中的排序为第28位。这种命名方式简单明了,便于管理和识别。廿八都的命名不仅反映了当时行政管理的严谨性,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数字和顺序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八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廿八都在军事防御和物资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廿八都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p> <p class="ql-block">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廿八都豆腐、铜锣糕、燕皮馄饨、手工麻糍、油炸粿等,其中廿八都豆腐是当地特色,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廿八都豆腐作为当地特色美食,其制作工艺和风味肯定别具一格。豆腐本身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在不同的烹饪方式下可以展现出多种风味,既可以清蒸保留原汁原味,也可以红烧、油煎等,成为各种菜肴的主角。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说明它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能是承载着家乡的味道、团圆的氛围,或者是某种传统习俗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铜锣糕、燕皮馄饨、手工麻糍、油炸粿这些美食,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好奇。铜锣糕可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口感,燕皮馄饨想必皮薄馅嫩、汤汁鲜美,手工麻糍软糯香甜,油炸粿外酥里嫩。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可能都蕴含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匠心,是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美食瑰宝。</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布局与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古街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这种依山傍水的布局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枫溪的潺潺流水为古街增添了一份灵动,溪水的清凉与古街的热闹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古街长达近两公里,规模相当可观,足以容纳众多店铺和各种商业活动。</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时间的推移,廿八都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还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廿八都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都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廿八都的历史变迁,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街两侧的建筑多为“前店后宅”的形式,这种布局在中国传统商业街中非常常见,体现了古人“前店后家”的生活和经营理念。前店用于展示和销售商品,后宅则是店主和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这种设计既方便了生意,又保证了生活的私密性。古街的建筑风格应该是明清时期的典型风格,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文化与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古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一处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它见证了数百年的变迁,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商业文化和生活方式,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古街上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块招牌、每一扇门窗,都可能有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解读。</p> <p class="ql-block">商业与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街两侧店铺林立,商业气息浓厚。这里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比如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卖当地特色美食的、卖日用品的,等等。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可能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老字号,也可能是新兴的创意小店。而“后宅”部分则让古街充满了生活气息,店主们在忙碌之余,也会在这里享受家庭生活,孩子们在街边嬉戏,老人们在门前聊天,这种生活与商业的融合,让古街充满了烟火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