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书、供职中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郭华庭</p><p class="ql-block">一个甲子的岁月竟这样呼啸而过。在时间分配的版图上,我的读书与供职之比,差不多 2:3 。在这匆匆流逝的时光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如影随形,深植心间,我同大多数人一样,将读书当作谋职进阶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来看,资源的有限性与个体发展需求的无限性相互碰撞 ,使得知识成为人们获取竞争优势、改变命运的重要工具。求学阶段,满心憧憬着未来的职业蓝图,挑灯苦读,最迫切的意义,无非为了一己之“稻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步入职场,数十年如一日地埋首于案牍之间,成为职业生涯的常态。小成尔尔,在很多机遇面前,自己更愿扮演一名“看客”。究其根源,视角的单一与思维的懒惰难辞其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认知的底层逻辑来讲,人类的思维天生具有惰性,倾向于依赖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模式,以节省思考成本。这种特性在工作场景中,便表现为习惯从固定视角看待问题。每当新的机遇悄然降临,我常因固有视角的禁锢,无法敏锐捕捉其蕴含的价值。即便有所察觉,又会因思维的怠惰,不愿花费精力去深入探究、积极争取。如此一来,就仿佛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只能看见熟悉的事物,对那些崭新而绚烂的机遇视而不见,白白错失了个人能力拓展与职业晋升的良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读书求学、职场耕耘,最大坑就是思维懒惰。求安稳,束缚自藏其间。人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敏锐的思想,切实有效的行动去适应和把握。</p><p class="ql-block"> 人,思维懒不得,脚步慢不得,人生大端更不可选错。</p><p class="ql-block">2025.5.19</p><p class="ql-block">于沪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