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赵乐际福建调研的启示与行动路径

自画方圆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福建调研,围绕“围绕大局、依法履职”主题,深入基层、企业、乡村和农户,就人大工作、法治建设、生态保护等议题展开调研。这一行程不仅是对基层实践的精准把脉,更是对新时代人大工作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回答。从调研内容与成果中,可提炼出三个核心启示,为地方人大工作提供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一、坚持党的领导与法治护航:人大工作的“定盘星”</p><p class="ql-block">赵乐际在调研中强调“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表述凸显了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在福建,从南平的生态保护到福州的乡村振兴,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与法治保障的协同。例如,在检查森林法实施情况时,赵乐际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发展”,这正是将党的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以法治之力保障生态安全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行动路径:</p><p class="ql-block"> 1. 强化政治引领:地方人大应将党的领导贯穿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全过程,确保重大决策与中央部署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2. 完善法治体系: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如福建的茶产业、海洋经济),加快制定配套法规,填补制度空白;</p><p class="ql-block"> 3. 压实责任链条: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社会参与”的法治协同机制,确保法律实施不打折扣。</p><p class="ql-block">二、立法监督与民生关切:人大履职的“双轮驱动”</p><p class="ql-block">赵乐际在调研中深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企业与农户,倾听基层声音,这一细节折射出人大工作的“人民性”本质。在福建,林业改革、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议题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民生关切。例如,赵乐际提出“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旅游、康养新业态”,既是对生态价值的挖掘,也是对农民增收的回应。</p><p class="ql-block">行动路径:</p><p class="ql-block"> 1. 立法聚焦民生: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短板,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p><p class="ql-block"> 2. 监督精准发力:围绕“双碳”目标、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动法律从“纸面”走向“地面”;</p><p class="ql-block"> 3. 代表作用激活:建立“代表联络站+网格化”机制,让人大代表成为政策宣传员、民意收集员、矛盾调解员。</p><p class="ql-block">三、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人大工作的“时代命题”</p><p class="ql-block">赵乐际在福建多次强调“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这一理念与福建“生态省”战略高度契合。智慧管理到林下经济开发,福建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p><p class="ql-block">行动路径:</p><p class="ql-block"> 1. 生态立法先行:制定《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划定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p><p class="ql-block"> 2. 监督问效闭环:对环保督察整改、流域治理等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p><p class="ql-block"> 3. 产业绿色转型:通过人大决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如福建的竹产业可向高附加值产品(如竹纤维材料)延伸。</p><p class="ql-block">结语:以人大之为答时代之问</p><p class="ql-block">赵乐际的福建调研,既是对基层实践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鞭策。从立法保障到监督问效,从民生关切到生态保护,人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高质量发展成色。地方人大应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以“四个机关”建设为抓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履职实践,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制度优势,在法治护航中书写时代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