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朋友圈里看到希腊旅游同行的大姐发的见闻,觉得澳洲的这个行程相当不错,就马上报了凯撒的团。于是有了2025年3月8日开始的澳洲一地17天的深度游,在夏末秋初南半球最好的时候。回来后老习惯,复盘做美篇。本来觉得澳洲历史不长,美篇会比较容易做。没想到一旦做起来才发现,其实澳洲的历史同样丰富多彩,美景美食更是精彩纷呈,就像一棵树,虽然不高,但树冠不小。因为是深度游,有些地方即使去过澳洲的朋友也不一定到过,所以精彩和重要的景点尽量采用了视频,这样感受会更直观,横幅效果更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游近切地了解了澳洲和英国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中的密切联系,而要说起两国的关系,那第一个就要提到库克船长。虽然西班牙人、荷兰人17世纪也曾航行到此,但只有库克船长于1770年在这块大陆上升起了英国国旗。为了纪念这位对澳洲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物,澳洲人把库克船长在英国约克郡居住的小屋买下来拆开编号,装进253个箱子(总重量150吨)海运到墨尔本,再照原样组建起来供后人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的美术馆值得一看。馆内有25000件藏品,是澳洲最大的美术馆。三幅油画是镇馆之宝,而其中以羊为主题的这幅作品无价。画中的羊妈妈在乌鸦的包围和等待中守护着夭折的小羊不愿离去,悲悯的表情令人动容。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1.5亿只)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乘坐有着百年历史的森林蒸汽列车穿越丹尼农山国家森林公园,把腿搭在车外,随着列车“哐当哐当”的行进,伴着汽笛“呜呜呜呜”的鸣响,一条运送木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前方。车头一位穿着工装的小伙子在列车转弯时会蹲下来,起的是配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是澳大利亚极富盛名的一条公路,也是世界最美公路之一。这条路常常一边是汹涌的南太平洋波涛,一边是笔直的峭壁,有世界级的冲浪海滩、栖息着考拉的森林、迷人的海边小镇以及广袤的牧场和荒野,其海岸风光之壮丽、自然景观之独特、信息变化之丰富都为全球所罕见。经常转过一个弯就和迷人的风景撞个满怀,无论自驾、骑行还是徒步,都会是极大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坎贝尔国家公园里的十二门徒岩是大洋路上最著名的景点,没有游客会不到这里。但即使从悬崖顶部的观景台上看,也只能看到7个门徒。这些耸立的海蚀柱最早曾被匪夷所思地称为“母猪和小猪”。2005年7月,其中一座70米高的“门徒”轰然倒塌掉入大洋,现在连7个都是不完整的了。总有一天这些“门徒”会全部消失,旅游要趁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沉船湾又叫“沉船海岸”,是帆船时代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从18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有200多艘船在这里四分五裂沉入大洋,其中最著名的是铁壳帆船洛克阿德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245吨的洛克阿德号在长途航行的最后一夜触礁沉没。不会游泳的伊娃·卡迈克尔死死抓住一块残骸被冲进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后来被命名为“洛克阿德峡谷”。实习警官汤姆·皮尔斯在那里救了她,其余的人全部遇难。伊娃很快回到爱尔兰,他们再也没有相见。这块突兀的巨石就像一艘船停靠在岸边,纪念着那些没能实现淘金梦就葬身在这里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洛克阿德峡谷,有几条路可以到达他们曾经避难的洞穴,洞穴附近还有一个墓地和一片起伏不平的海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陆伸向海洋的狭长岩层被海浪冲刷出两个圆洞,就像一座双孔拱桥,因为和伦敦桥很像被称为“伦敦桥”。1990年1月15日一个圆洞坍塌,只剩了一个洞,故被称为“伦敦断桥”,也是大洋路上的著名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火焰湾顾名思义应该是红色的吧,但其实是橘黄色的。这种生长极快的苔藓,使岸边的岩石看起来像红色的,尤其在阳光的照射下,再有蔚蓝色海水为衬。最早的探险者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苔藓,以为是土著民沿着海岸升起的火焰,才以此为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斯马尼亚有19个国家公园,费欣纳国家公园是其中之一,酒杯湾就在这个公园里。这里的海滩是世界上最棒的十个海滩之一,有完美的天穹和云母沙。但想看到酒杯湾类似酒杯的形状要从高空俯瞰,要欣赏美丽的海滩要花30分钟走到水边。我们和每年到此旅游的25万游客一样,只走到海湾的观景台,没有获得最佳观赏体验,觉得有点对不起砂石路上的600级台阶(《孤独星球》说800级)和往返3公里难走的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罗斯小镇建于1812年,原来是军事基地,保护来往于朗塞斯顿和霍巴特之间的游客不被土匪抢劫。之后小镇很快发展成重要的长途货运中转站,因货物以羊毛为主,又被称为“羊毛小镇”。我们到达小镇已是傍晚6点,夕阳西下,阳光透过树叶撒在路上,不足300人常住人口的小镇没看见一个人。绿树成荫的街道显露着殖民地时期的痕迹,一种不动声色的风情穿越了岁月。以小广场为圆心的十字路口,有通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四角街,街头的4种建筑分别有着不同的寓意:男人的旅馆代表诱惑,教堂代表救赎,市政厅代表娱乐,监狱代表天谴。小镇保留了19世纪的米色墙壁,绿色尖顶的民居搭配着橡树、榆树和花园,典型的英国田园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罗斯桥建于1821年,坍塌后于1836年重建,修建者是女囚。罗斯小镇有全澳第一座女子监狱,这座监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女子工坊”。这座全澳第三大古老的石雕桥横跨麦考瑞河,优美的拱形桥洞由殖民地建筑师设计,后由两名服刑的石匠修建而成。其中一名石匠凿刻了186个不同的形象装饰拱形桥,有凯尔特符号、动物和贵族头像。这些浮雕艺术被视为囚犯艺术的代表,两名石匠在桥完工后获得自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亚瑟港监狱是此行的重点之一。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把亚瑟港开辟为伐木场。1830年,政府开始将囚犯作为劳动力使用。从1833年起亚瑟港开始关押来自英国殖民地(主要来自英国本土)的重刑犯,至1840年已关押了2000多名。政府依靠这些囚犯生产了石料、砖、家具、服装和船只。1853年开始,囚犯不再被押送至此,亚瑟港成为老年以及患有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囚犯的居住地。至1877年监狱关闭为止,4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共关押过12700名罪犯。1895年和1897年的两场大火使亚瑟港监狱成为废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囚禁犯人的大监狱楼四层高,足够同时监禁500人,下面两层的136间牢房用来关押罪行严重的犯人。走进监狱楼废墟,只见一间间狱舍狭小逼仄,每个单间两三平米。犯人睡的是吊床,床上仅有一床盖毯,没有褥子。犯人犯错后轻则鞭打或精神惩罚,重则严刑侍候。常用的精神惩罚就是让犯人带上面具和眼罩,关在密不透风漆黑无声的小屋里,少则三两天多则个把月,很多囚犯因此精神错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被关进来的罪犯大部分并非犯有弥天大罪,很多人无非干了点类似小偷小摸这样的不法之事。一个不满17岁的少年,同他的哥哥和朋友合伙在伦敦街头偷窃,失手后几人逃窜,只他一人被抓并被发配到这里。有的仅仅是偷了几块手绢、几根蜡烛或几块面包。这里最小的犯人9岁入狱,直到43岁才获释。曾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的祖母11岁时因抢了一个8岁女孩的裙子被判死刑,后被减刑流放。类似的个案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品尝美食是此行的重要内容,前两天吃了安格斯牛肉,接下来就是生蚝了。其实在上布鲁尼岛之前,已经在费欣纳海鲜农庄尝了鲜,但布鲁尼岛的生蚝更加嫩滑,不愧是全澳第一。这次品尝无论生熟一人只能吃三只,我选的是生蚝,其实作为国宴菜品的培根蒸生蚝也好吃。世界顶级生蚝以法、澳、新的产地为最,此行赏到了顶级的南太平洋蚝,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连接布鲁尼岛南部和北部的一条窄沙滩被称为“一线天”。走过一线天看到了最后一位女性土著人楚格尼尼的纪念碑。楚格尼尼1812年生于布鲁尼岛,是布鲁尼岛酋长曼加纳之女。她的母亲被捕鲸人杀害,姐妹被贩为奴,未婚夫因救她丧生。1829年楚格尼尼与伍瑞迪结婚。受英国殖民政策影响,楚格尼尼1824年后被迫参与乔治·亚瑟的“怀柔”计划,后成为原住民保护官罗宾逊的向导。临终前她请求“勿解剖、勿展览”,但遗体仍被解剖并公开展示,直至1976年才火化。楚格尼尼的死亡标志着塔斯马尼亚原住民种族的灭绝,她的一生是殖民暴行的缩影,揭示了英国殖民对原住民文化的毁灭性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威灵顿山海拔127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霍巴特西20公里处。</span>登上山顶的潘纳克尔观景台,整个霍巴特尽收眼底,可见德文特河的入海口以及山周围的自然景色。第一位登上惠灵顿顶峰的人是欧洲探险家布什-巴斯, 他在1789年最早来到澳洲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相隔的海峡,这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巴斯海峡”。山顶上的温度常年在4度左右,风大得能刮跑人。躲进室内观景台再看霍巴特会好很多,室内有霍巴特历史、地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里士满小镇是塔斯马尼亚州最早的殖民定居点之一,1820年代作为谷物集散地发展起来,曾为悉尼和墨尔本供应小麦,历史厚重,英伦风情。小镇保留了约50栋19世纪的建筑,主街两侧多为英国乔治王朝或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包括圣约翰天主教堂、早于亚瑟港监狱的里士满监狱、邮局、百年老店等。周边有农场、酒庄和手工艺品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里士满桥是澳大利亚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1823年12月11日奠基,1825年竣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造桥的原料是布彻斯山采石场的沙岩,由囚犯用手推车运到工地。</span>2005年11月25日,里士满桥被认定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列入澳大利亚遗产列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里士满监狱建于1825年,是澳大利亚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殖民地监狱。从大门走进去是一间小接待室,左边的大门紧闭不得入内,静悄悄的氛围中透出一丝阴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卡斯科特啤酒厂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酿酒厂,始建于1824年。啤酒厂建筑独特,从远处看像一个巨大的法国城堡偎依在威灵顿山的怀抱中。该厂至今用的仍然是威灵顿山的清甜山泉,原料是塔斯马尼亚生产的啤酒花和大麦,采用的是传统的酿制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斯马尼亚博物馆是导游小寇赠送的项目,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好多动物标本,以上三个分别是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已经绝种了八、九十年的袋狼和澳大利亚珍稀动物针鼹。这个赠送的项目含金量太高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二楼是塔斯马尼亚土著人历史的介绍。至少40000年来,土著人一直生活在卢特鲁维塔。19世纪20年代,暴力和恐惧席卷了这里,英国殖民者剥夺了原住民的土地和生活方式。黑线战争试图将所有原住民赶入塔斯曼半岛的自然监狱。基塔塔普拉讲述了土著人被入侵后的经历。1835年,英国殖民者与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原住民之间的黑色战争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结束塔斯马尼亚的行程返回墨尔本,第二天早上5:30发车,乘飞机前往艾尔斯岩,下飞机就去了国家公园。驱车进入红土世界,划过车窗的是红色基调下广袤无垠的荒原。红土,黄草,绿树,几种简单色彩下的艳丽竟有几分狰狞,让人想到梵高的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乌卢鲁和卡塔丘塔是两个地方,离的不远,都在一个国家公园里,我们先去的是卡塔丘塔。卡塔丘塔由36块靠在一起的圆顶岩石组成,这些石丘一字排开,形成了几条深谷和陡峭的峡谷,瓦帕峡谷就是其中的一条。卡塔丘塔最高的奥尔加山比乌卢鲁高出200米,卡塔丘塔的意思就是“多头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峡谷时看到两条重要提醒,一条是:“瓦帕峡谷 · 阿南古老传统的所有者欢迎您。瓦帕峡谷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水源。稀有的植物和本土动物在这个潮湿的峡谷中寻求庇护。”另一条是“卡塔丘塔对阿南古男子来说是神圣的。我们的人民在参观这个特殊的地方时总是表现出尊重。他们会在一小段距离外露营,然后悄悄走进去。他们不会在水中游泳。女性也会进入这个区域收集食物和水,但总是表现得得体。现在也一样,对你来说也一样。在心中记住,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安静地走,轻轻地踩。保持在道路上。享受这个地方本来的样子。——卡魯瞭望台”这些文字突显了卡塔丘塔在阿南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乘直升机去看艾尔斯岩。艾尔斯岩长约3000米,周长约9.4公里,比周围的沙质灌木丛高出348米,比海平面高出867米,而这只是世界上最大单体巨石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部分还埋在沙地之下6公里的深处。因地处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央位置,艾尔斯岩被称为“澳大利亚的红色心脏”,“乌鲁鲁”是当地人对艾尔斯岩的称呼。土著居民经常在这里举行各种原始的宗教仪式,称它为“圣山”。斗转星移还是上亿年的原始地表,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30出发,30分钟从度假村到观景台,天还黑着。说是看日出,其实是看日出时的艾尔斯岩。看太阳慢慢打亮那块星球上最大的石头,看它在阳光下光影的变化,那些皱褶,那些明暗,那些立体的线条,明信片上的乌卢鲁就在眼前。到澳大利亚的旅游团十之八九不到乌卢鲁,而即使到了乌卢鲁,也会因天气阴晴不定而很难保证看到日落日出。昨天阴天,游客什么都没看见,过两天又是43度高温,我们这两天刚好赶上凉爽天气,无论观景还是徒步都非常舒服,感恩之心顿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徒步一公里参观马拉文化遗存。阿南古族是世代居住在乌卢鲁的原住民,视乌卢鲁为其祖先回归之地。岩石上的壁画和洞穴里的符号有的距今已万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录着其祖先的传说和宗教仪式。</span>乌卢鲁1873年被欧洲探险家记录,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2019年很多地方永久关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艾尔斯岩飞到凯恩斯赶上大晴天,行程立刻被调整,马上去看大堡礁。乘坐直升机30分钟俯瞰大堡礁,是十天来最美的享受。实在没看够啊,眼睛分分钟都不愿离开。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纵贯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昆士兰州,绵延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大大小小2900个珊瑚礁岛,世界自然遗产。2017年3月,科学家发现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大部分珊瑚礁已于2016年被过热的海水杀死,中部的珊瑚礁也在白化,这是另一场大规模死亡的信号。作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一的大堡礁已是全球十大濒危景点,旅游要趁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凯恩斯代表着大堡礁和雨林两个地方,两个地方都是世界自然遗产,乘坐世界上最长的单轨雨林索道缆车,90分钟的停留时间里俯瞰了整个热带雨林。这里的热带雨林比亚马逊的要早几千万年,电影《阿凡达》雨林星球的灵感就来自这里。乘缆车时有团友惊叫“蓝蝴蝶”,远远看去,一个靓丽的小蓝点在移动,很快隐入雨林深处。突然觉得自己就像那只蓝蝴蝶,被奇妙地定格在亿万年前的生态环境中,和雨林中所有的生命同处,穿越的感觉梦幻又虚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25米的巴龙瀑布从河面断崖式倾泻而下,穿过陡峭的阶梯悬崖,穿过茂盛的热带雨林,声震天宇,气势如虹。是前几天一直下雨,昨天又下了一场大雨,才会有这么充沛的水量,不然即使在雨季(12月至4月)也很难看到这么壮观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了在塔岛都没看到的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没有灭绝的成员,身形与一只小狗差不多,肌肉发达,十分壮硕。由于人类的猎杀和疾病,袋獾数量急剧下降,已于2008年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乘坐魔幻丽礁号去远海菲茨罗伊岛看珊瑚。上午乘坐玻璃底船看了一次,午餐后,又乘坐半潜艇下去了。这次更深,看到的也更多。淡绿色的海水中各种形态的珊瑚无不浅吟低唱轻舞飞扬,像极了树在微风中的姿态。有小鱼不时穿梭其间,又像极了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肉眼看到的更漂亮,索性不再拍摄,全身心感受眼前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游船上看悉尼港大桥。悉尼人管悉尼港大桥叫“衣架”,他们对这座桥的喜爱不亚于对悉尼歌剧院。这真是一个大的惊人的工程,1857年设计,1924年破土,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车,历时8年有余。这座桥高134米、长1149米、宽49米,用钢量5.28万吨、铆钉600万个(最大铆钉重3.5公斤),用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石1.7万立方米,使用油漆27.2万升……30年代在大海上凌空架桥,悉尼人创造了奇迹。坐车通过这座大桥,近距离看到了它的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玛丽大教堂建于悉尼第一个天主教堂的旧址,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悉尼大主教所在地。大教堂始建于1821年,1865年修建中毁于大火。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工,1998年至2000年加盖了尖塔。圣玛丽大教堂不仅是宝贵的文化宗教遗产,也是澳大利亚现代城市、国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教堂既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连对面的海德公园都没去,静静坐到集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晨下雨,行程的最后一天,湿润的空气中参观悉尼大学。悉尼大学成立于1850年,拥有好几个第一:大洋洲和南半球第一所大学、世界上最早根据学术成绩录取学生的大学、世界上最早招收女生的大学、也是大英帝国最早成立的公立大学之一,拥有悉尼大学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等著名学术机构。悉尼大学有着培养了7位诺贝尔奖和克拉福德奖得主、8位澳大利亚总理、23位最高法院大法官、101位罗德学者等多项傲人的成就。古老的校舍,湿漉漉的草坪,稀稀拉拉的游客,静谧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悉尼海鲜市场的龙虾,是旅游接近尾声时最大的诱惑。跟着导游挤进摩肩接踵的食客走到一家摊位前,排队挑了一只最小的龙虾,那也两斤多呢,又点了一只青边小鲍鱼。本想跟华人老板聊几句,但人家忙的头都没抬。给澳元不收,直接微信或支付宝,一共200多一点人民币,这个价钱在国内想吃澳洲龙虾想都别想。避开人声鼎沸上二楼,一边居高临下地欣赏悉尼海鲜市场的全景,一边等着美味上桌,直到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悉尼歌剧院入内参观是此行的收官项目,早早等候在港湾,融入休闲的节奏。悉尼歌剧院是太多地球人知道的地方,即使没去过,也会对海边的大贝壳印象深刻,就不过多介绍这个全球惊艳的世界文化遗产了。坐在歌剧院正面的观众席上,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能真正作为观众而不是游客坐在这里看一次歌剧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次澳洲深度游之所以可以打高分,首先要感谢天公作美,不然不会有这么完美的感受和体验。无论美景还是美食,无论视觉还是味觉,无论艾尔斯岩还是大堡礁还是热带雨林中的巴龙瀑布,都让我们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了最美的景色,一次色香味俱全的旅游已永久保留在记忆的宝库。还是那句话,没有花钱的不是。还有一句话,旅游要趁早。再多说一句话,如果对作者此行的更多内容有兴趣,请过两天移步到另一部美篇作品《天公作美的澳洲深度游(完整版)》浏览吧。但敝帚自珍,篇幅会有些长哦。</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