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面有讲到了“冬病夏治”从芒种开始而非三伏天,接下来要讲到,为什么“冬病夏治”在处暑结束?处暑是气温由热开始转凉的一个节气,三伏天也在此时结束。“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时节就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从疏泄转向收敛,同样的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虽然白天的气温依然较高,但是日夜的温差开始增大,所以从健康养生的角度看,起居作息以及饮食也要相应地调整,对冬病的夏治也是一样要做出相应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于“处暑”这个冷热交替的时节,人体自身也在进行调整,免疫力难免会有所下降,加上冷热不均,容易造成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所以,要注重少吹冷风(包括冷空调),不吃寒凉食物,不喝冷饮包括冷藏的牛奶;要多吃容易消化的热粥类、热茶饮、热汤等,也能很好地促进机体提高免疫,远离疾病。所有这些调整也是巩固“冬病夏治”的需要,否则不进行巩固,很可能前期的“夏治”努力功亏一篑,所以,处暑时节的调治虽然是收尾工作,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而对于那些“冬病”症状比较明显或者较重的人来说,比如平时身体机能代谢较差,体弱体虚,抵抗力偏低,手脚偏凉,贫血或气血两虚,畏寒怕冷,容易消化不良等情况,到了处暑里时,人体自身阳气也是进入衰减阶段,因而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节气里大自然开始收敛的阳气,归为身体所用,既可以巩固“夏治”效果,还能加固身体免疫,提高抗病力,预防病毒入侵,尤其在当今时代各种疾病或病毒反复的情形下显得更加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一章里讲过,“冬病夏治”从芒种开始,是因为阳气开始疏泄;而处暑表示阳气开始收敛,意味着过完处暑“冬病夏治”就结束了,换句话说,处暑是“冬病夏治”的最后一个时节,也是巩固“冬病夏治”最后的重要一步。因此除了正常的“夏治”方法继续之外,在处暑里还要多多按摩、拍打背部,或者艾灸背部,或者热疗背部穴位,或者太阳晒背,如此能起到收阳气祛邪气的强身保健作用,因为后背是诸阳之汇,背部升温能进一步强化“冬病夏治”效果,千万切忌在这个节气里后背受凉,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在人体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所以前面所列举的这些“温暖后背”的方式不仅仅能给身体补补阳气,促进机体扶助正气,还能进一步增强免疫,巩固“冬病夏治”的效果,从而远离疾病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处暑是“冬病夏治”的“夏治”阶段结束,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冬病”在秋冬季就可以停下治疗,放任不管,“冬病”在冬天依然需要治疗,但是方法与“夏治”有所区别,以利于更好地符合人体自然规律,从而加快“冬病”康复。那么“冬病”在秋冬天能不能治?敬请关注,后续更新,进一步解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