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玉米,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物来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而玉米面条,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独特食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被聪明的人民巧妙地制作成了各种美食。</p> <p class="ql-block">玉米面条营养价值丰富,有黄金面条之称。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成分对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199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参加工作从农村来到了县城生活,生活变得快节奏而忙碌。我陷入了对方便食品和精细加工食品的诱惑中,忘记了那些曾经给我带来满足感和营养的粗粮细作。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拾了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重新发现了粗粮的魅力。记得去年冬天的一大早,老家的三叔的打来电话:“我昨天已经把玉米面条加工出来了,你是回来拿我还是给你用拼车给你捎过去,这次玉米面条里我掺了三分之一的白面,用这比例加工出来的玉米面条营养更丰富,我高兴急了,吃完饭后我急匆匆开车回老家拿,这开车去的费用,远远大于买面条的价值,但这是回忆儿时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玉米成为了人们的主粮,白面和大米则较为稀少。在那个年代,玉米面饼子,玉米面窝窝、玉米面卷子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用压面条机制作出的细长而圆的玉米面条,更是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每当回忆起那个时代,70的人们总会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由面条机压制的玉米面条,不仅筋道耐煮,而且口感极佳。做饭时需要先将玉米面条籐至温热软和,再加入各种蔬菜与肉片进行煎炒,最后,将煮好的玉米面盛入碗中,一碗喷香四溢、软硬适中的玉米面条汤面便大功告成,让人忍不住连吃带喝,畅快淋漓。然而,有时在吃这种机制玉米面条时,锅中的面条煮了一段时间后,捞出来却发现咬时非常费力,筋道得难以咬断。于是,“钢丝面”这个名称便应运而生。早期,村子里没有玉米面条机,想要加工玉米面条,得走上四五十里路到隔壁乡镇八肯中乡去压制。一般都是进入冬天里的一大早,村民们带着玉米面,骑自行车,也有的几家合伙坐驴车,经过崎岖不平的土路,穿过河套,路过树林,最终抵达压面条的小作坊。那里早已聚集了众多等待的人,村民们便在其中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压面师傅首先将玉米面倒入盆中,适量加水调成颗粒状,可塑成面团。随后,将面团倒入压面机中。在电力皮带轮的驱动下,压面机的螺旋辊子将略湿的小面团进行挤压。经过高温高压的加工,面团从布满小孔的钢篦子中神奇地变成了细长的面条。热腾腾的熟面条绕成圆圈,堆成面团,再用剪子或铁片切断,便成了一坨坨的玉米面条。作坊里弥漫着玉米面条特有的香气,这就是一坨坨新制成的玉米面条。</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重新回归自然,让粗粮细作成为我们饮食中的闪亮明星。愿这些美味佳肴带给我们健康与美味的完美结合,为我们的味蕾和身体带来满满的满足感。一起走进粗粮细作的世界吧!</p> <p class="ql-block">玉米面条,这一看似简单的面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情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美食,让玉米面条的美味与故事继续流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如今生活好了,丰衣足食,但时常怀念过去的时光。面条终究只是面条,而人已非复当年之人。玉米面条,不仅仅是一种食材、生活的调味剂,更是情感的承载物。它让我们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依然能回味到那份来自土地的质朴与纯粹。我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玉米面条都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舌尖记忆中,玉米面条的乡愁,是记忆深处那碗热气腾腾的温暖,承载着童年灶台边的柴火香与母亲忙碌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