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我去了整修一新的通州博物馆,恰逢5.18“国际博物馆日”,所以来参观的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明景泰年间铸造的“宝光寺铜钟”</p> <p class="ql-block"> 通州博物馆可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时在此修建三官庙,民国时期1923年,北京万国道德会在三官庙旧址创建“万字会院”。1991年改建为通州博物馆,次年向社会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八角经幢</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枝莲纹缸</p>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摩目睹大量的文物古器资料,我们对通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p><p class="ql-block">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通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雕琢,闪耀着独特的历史光芒。它枕河而兴,依路而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南北、贯通古今的交通要冲与经济枢纽。</p> <p class="ql-block">兴盛时期商船云集运河沿岸</p> <p class="ql-block">漕运码头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两岸人家互通有无</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通州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它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使命。如今的通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通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大步迈向未来,成为展示中国城市发展新貌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通州,通天下,州如画。驻足于此,历史长河奔涌而来。从新石器时期伊始,这片土地上的人文胜境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一幕幕在我们眼前掠过。燕赵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汇聚、奔腾不息。从漕运咽喉到京东门户,通州以千年文脉滋养着城市文明。</p> <p class="ql-block"> 当新时代的一缕阳光穿透运河上的薄雾,蓬勃的生命力在此绽放。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更宏大的篇章,承担时代的重任,为首都文化发展注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当历史与未来相拥,当人文底蕴与城市创新共振,通州正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担当,勾勒着首都崭新的天际线。这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文明的跃升,承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p> <p class="ql-block">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布局</p> <p class="ql-block"> 回首望,京畿要冲地,历史印山河。向前看,城市副中心,未来更可期。</p><p class="ql-block">(照片为作者随拍,文字参考展馆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