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见识北京的20座国保古塔(古塔系列6)

陇南人余松敏

据统计北京现存古塔100多座(处),其中包括塔林,按一处计算。古塔时间跨越唐、辽、金、元、明、清,古塔类型涵盖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式、经幢式、组合式等,门类齐全。<div>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京古塔有20座(处),大部分国保古塔我们已经有幸到访游览,未到访的国保古塔则选用网络图片,按国保批次,顺序介绍。</div> 北京房山云居寺塔,位于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云居寺内,国保编号1-3-19。编号第一位表示批次,1即第一批,编号第二位表示国保类别,3代表古建筑,第三位表示序列号。<div>房山云居寺塔,包括四座唐塔和一座辽代的北塔等塔群。云居寺内原有南北双塔,均始建于辽代。其中南塔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已于2014年复建。<div>云居寺北塔(网络图片),又名罗汉塔,高30.5米,初建时为八面五层楼阁式砖塔,目前造型为两层楼阁式塔身上置巨大的覆钵式相轮,覆钵部分用砖与楼阁部分差异较大,据专家介绍,应是明、清二代重修时改建而形成。云居寺北塔属于楼阁式和覆钵式相结合的组合式佛塔,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组合式古塔。</div></div> 北京妙应寺白塔,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白塔寺,高50.9米,国保编号1-3-27。<div>妙应寺原名永安寺,始建于辽代(1096年),建有释迦舍利塔。元代(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在辽代释迦舍利塔原址上建造了白塔,以白塔为中心建造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忽必烈的家庙。后万安寺毁于雷火,仅白塔幸存。明代(1457年),万安寺重建,改称妙应寺。</div> 妙应寺白塔,属覆钵式喇嘛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体量最为宏伟的藏传佛教砖石结构佛塔,融合了藏、蒙等民族特征,是元大都的重要建筑,被誉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标志性建筑。 妙应寺白塔体量巨大,而周边环境狭窄,在白塔附近很难找到合适位置与白塔合影。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又名五塔寺塔,位于海淀区五塔寺路五塔寺村24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国保编号1-3-28。<div>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高17米,始建于明代(1473年),金刚宝座塔由下部基座和上部五座方形密檐式实心塔,以及一座圆形琉璃罩亭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金刚宝座塔。</div>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须弥座束腰内,刻有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五方佛坐骑以及佛八宝等图案。座身四面为五层佛龛,共有384个坐佛,形态各异。上部五座方形密檐式实心塔,中间一座为十三层,周边四座为十一层。金刚宝座塔的全身无一处有空白,遍布佛像和瑞兽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其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属国内第一。<div>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石碑和石雕,也值得观赏。<br></div> 北京北海白塔,位于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国保编号1-3-59,属北海及团城。<div>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div> 北海白塔,耸立在北海公园琼华岛永安寺善因殿后山顶,塔高35.9 米,清代(1651年)始建,后毁,1680年重建,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覆钵式藏传喇嘛塔。 北海白塔与周围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相互呼应,美轮美奂。<div>北海白塔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游必去的景点。<div>1955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描述的就是北海公园的白塔,留下了几代人的回忆。</div></div> 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位于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的颐和园内,万寿山后山顶花承阁遗址上,清代(1751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国保编号1-3-75,属颐和园,为清漪园时期的遗物。<div>去颐和园游玩,一般都不会专门登山看塔,错失了观赏古塔的大好机会。</div> 多宝琉璃塔高16米,八面七层,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组合式塔。整座塔身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共三层塔身,七级塔檐,底部为“亚(亞)”字形汉白玉雕须弥座,上砌石栏杆。塔身布满小佛龛,共580尊大小佛像。塔刹为鎏金铜质。<br><div>整座古塔依然色彩艳丽,造型古朴,为琉璃宝塔中的精品。因不能入内观赏,只能把手机伸进封闭栏杆内才可以拍摄到古塔的全景。</div> 而要与古塔合影,则需要围绕古塔转圈,寻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了却心愿。当然拍摄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昌平银山塔林(网络图片),位于昌平区下庄乡海子村,国保编号3-3-101。银山塔林为金代大延圣寺住持及高僧的墓塔群,主体为位于寺院遗址中央的5 座密檐式砖塔,结构基本相似,其中3座(祐国佛觉塔、晦堂祐国佛觉塔、懿行大师塔)高20米,平面八角形十三层;2座(虚静宝公塔、圆通善公塔)高14米,平面六角形七层。此外,周边还有金代的密檐覆钵式塔、元代密檐式塔各1座,明代和清代藏式塔10余座。<br>银山塔林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一处金代墓塔群,雄壮的塔林与险峻的山崖融为一体,是北京周边著名的观赏古塔的旅游景点。<br> 天宁寺塔,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北滨河路天宁寺前街,国保编号3-3-98。<div>天宁寺塔,高57米,辽代(1119年)建筑,密檐式八面十三层砖塔,造型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div> 天宁寺塔是北京地区最高的古塔,也是北京城区最古老的佛塔,构造精美,是当之无愧的古代高层建筑珍品,游客无不为之震撼。 天宁寺塔是典型的辽代佛塔建筑,结构一般为,底部以高大的须弥座为基础,巨大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各面大多辟佛龛,雕刻诸多造像,之上再做出紧凑的多层塔檐。辽式密檐塔最为突出的特色是其精美、华丽的浮雕艺术遍布塔身和须弥座,包括佛、菩萨、飞天、天王、金刚、力士、罗汉、乐舞伎、狮子、神兽、华盖、舍利塔等,内容极为丰富。如诺仔细观赏局部每个细节,半天时间都不够。 戒台寺塔林(网络图片),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国保编号4-3-16,属戒台寺。<div>戒台寺塔林始建于辽代,由历代寺内高僧的墓塔组成,塔林中最高的墓塔是知幻大师的砖塔,明代(1401—1456年)建筑,密檐式八面九层,周边的墓塔原本有五十座左右,但因年久失修和破坏,现仅存十来座,大多为覆钵式石塔或砖塔。</div> 潭柘寺塔林(网络图片),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寺内,国保编号5-3- 1,属潭柘寺。<div>潭柘寺现存上、下塔院,上塔院内为清代僧人墓塔,共27座,均为藏传覆钵式塔;下塔院内为金、元、明三代高僧墓塔,共44座,造型多样,有密檐式、经幢式、亭式和覆钵式等类型。另有寺内塔1座,寺院周边5座塔,总计有历代古塔77座,是北京地区现存数量最多的塔林,也是研究北京地区佛教历史宝贵的资料库。<br></div> 万佛堂花塔,又名万佛堂华塔,位于房山区万佛堂村万佛堂西北侧山崖上,国保编号5-3-6。花塔盛行於中国北方一带,现存不足十座,北京有二座,另一座是位于丰台区的镇岗塔。<div>万佛堂花塔,高28米,辽代(1070年)建筑,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八面的塔基和塔身是典型的辽塔构造,塔身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顶外形如一根粗壮的竹笋,轮廓呈弧线状,其外表面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龛室,最下一层仿城墙,并具有城门和城楼。上七层都是单层佛龛,龛内有佛像,但大多已损毁,龛下是圆雕的狮、象等瑞兽龛座。上下层龛位互相错叠,具有渐变的、有韵律的图案组合。最上是刹顶,已毁。</div> 万佛堂龄公塔,又名龄公和尚舍利塔,位于房山区万佛堂村万佛堂孔水洞南平地上,国保编号5-3-6,同万佛堂花塔。<div>万佛堂龄公塔,高18米,元代建筑,密檐式八面七层砖塔,塔刹已毁。<div>据说此塔有比较明显的倾斜,俗称为“北京斜塔”。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因为历经八百多年的古塔,依然保持笔直是不可能的。</div></div> 白云观罗公塔(网络图片),位于西城区白云观街9号白云观内,国保编号5-3-5,属白云观。白云观罗公塔,高8.5米,清代(1725年)建筑,亭阁式八面三层砖石塔。<div>白云观原有一处塔林,有清朝历代方丈墓塔25座,可惜后来塔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罗公塔,原有雍正皇帝对罗公的加封和建塔缘由的石碑,也在十年动乱中被毁。<br></div>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海淀区香山碧云寺路碧云寺内最后一进院落,国保编号5-3-9,属碧云寺。<div>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清代(1748年)建筑,为佛教密宗建筑,释迦牟尼纪念塔。全部用汉白玉砌成,是全国现存金刚宝座塔中最高的一座。塔基为方形,砖石结构,塔基上层为宝座顶,宝顶座上共有八座石塔,即宝顶座前面的三座塔,后面的五座塔。前面中间是一座小型的金刚宝座塔,小宝顶座上有一大四小覆钵式喇嘛塔;小型金刚宝座塔左右,各有一喇嘛塔。后面中间是座密檐式十三层方塔,方塔四角各为一座密檐式十一层稍小的方塔。这种群塔耸立、对比强烈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古塔中绝无仅有。<br></div><div>由于不能近前观赏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仅靠文字描述无法表达古塔的精美。</div>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宝座顶,分为五层,浮雕坐佛、天王、龙头及佛八宝等图案,刀法圆润,技艺高超。<div>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灵柩停放在碧云寺,后将孙先生的衣帽封存于塔下的石龛内,由此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成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div> <p class="ql-block">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前,有四柱三楼白石牌坊一座,据说是明代建筑,石牌坊两侧建有石质的屏壁,并在屏壁的正面浮雕有众多的人物像。其中主要为中国历史上的八位名人:文天祥为忠,狄仁杰为孝,谢玄为节,赵壁为廉,诸葛亮为忠,李密为孝,蔺相如为节,陶渊明为廉。</p> 清净化城塔(网络图片),俗称六世班禅塔,位于朝阳区黄寺大街11号西黄寺博物馆内,国保编号5-3-12。<div>清净化城塔通体用白石砌成,属金刚宝座塔,塔建在高大的汉白玉石台基上,基座雕刻凤凰、狮子、蝙蝠和花卉等,须弥座束腰内刻“佛八相图”,转角处为负塔力士。台基上的主塔为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塔身正中辟壶门佛龛,内雕三世佛坐像,周围浮雕八位立姿菩萨。十三层相轮之上,置铜质鎏金塔刹,由华盖、仰莲、覆莲、垂带和宝瓶组成。主塔四周各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石经幢,高7 米,上部每层刻有八座佛像,下部四周刻经咒。</div><div>清净化城塔建筑群由塔前牌楼、护塔兽、塔、塔后牌楼以及东西碑亭组成,观赏性极强。</div> 玉泉山塔群,位于北京西郊的海淀区颐和园西侧玉泉山上,国保编号6-3-8,属静明园。1949年后静明园被国家机关征用,不对外开放。<div>静明园内有四座不同形式的佛塔,我们只能远观静明园的佛塔。<br></div> 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侧,因山上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而得名。漫步在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可以看到玉泉山静明园四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名为玉峰塔。<div>醒目的玉峰古塔屹立在山巅,点缀着湖光山色,令游客神往。<br></div> 玉泉山玉峰塔(网络图片),又名定光塔,高33米,清代(1759年)建筑,仿镇江金山寺慈寿塔而建,楼阁式八面七层,砖石结构,是北京著名古塔之一。 良乡多宝佛塔,俗称良乡塔,又名昊天塔,位于房山区拱辰街道(原良乡地区)东关村附近的昊天公园内,国保编号7-3-001。<div>良乡多宝佛塔,高36米,始建于隋代,与塔同时建造了法相寺,后寺毁塔存,现存塔为辽代(1068年)建筑,楼阁式八面五层。据史书记载,此塔建造是为了瞭望军情之用,塔身上,确实有不少瞭望孔。当年良乡是宋辽交战中的前沿阵地,北有卢沟桥,南靠小清河,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div> 良乡多宝佛塔的塔内,四面原有佛龛佛像。清代(1901年)曾遭八国联军破坏,塔内的佛像被捣毁。十年动乱时期,塔身外部全部佛像又遭严重损毁,现已无存。<div>良乡多宝佛塔,在1984年和1997年,经过二次修缮,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整治,建成了昊天塔景区。</div> 镇岗塔,位于丰台区云岗街道张家坟村,镇岗塔路东100米,花塔,国保编号7-3-002。<div>镇岗塔,高20.815米,金代(1115一1234年)建筑,属密檐式砖砌九层实心花塔,是北京仅有的二座花塔之一。下部为亭阁式八面二层塔身,上部为圆锥形七层塔顶,上六层都是单层亭阁式佛龛,底下是双层亭阁式龛室,龛内有佛像,但大多已损毁,上下层龛位有规律的互相错叠。顶上是须弥座承托宝珠,覆钵式塔刹。</div>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试图盗取塔中舍利,多次以塔为靶发射炮弹,炸毁了培刹,日本兵仍不罢休,又在塔下埋炸药炸塔,把塔的下半部炸开一个一米深的大洞,但古塔依然屹立不倒,附近百姓闻声齐聚塔下以身护塔。日本兵眼见盗宝不成,只好作罢。1958年,对镇岗塔进行修整,补砌了被毁的部分塔基,重建塔刹,恢复了佛塔的原有风貌,具有独特造型和装饰风格的花塔又重新焕发古韵。 万松老人塔,是金元时期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口,西四南大街43号,国保编号7-3-004。<div>万松老人塔院内,现在是一家名为正阳书局‌的书店,专门经营北京文献书籍,是京城著名的文化打卡地‌。<br></div> 万松老人塔,高16米,始建于元代,原为密檐式八面七层砖塔,清代(1753年)重修时加高至九层。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1986年维修砖塔时,发现清代的塔内包裹着元代的老塔,亦是一奇,可惜不能入内参观。<br> 姚广孝墓塔(网络图片),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国保编号7-3-006。<div>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臣,姚广孝墓塔,高33米,明代(1426年)建筑,密檐式八面九层砖塔,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体现出明代砖塔的建筑风格。</div><div>日伪时期,姚广孝塔墓塔地宫被盗,劫后之余的明代青花瓷缸,曾被抬至房山城,后来也下落不明。</div> 慈寿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又名八里庄塔和玲珑宝塔,位于海淀区八里庄街道西八里庄北里3号,玲珑公园内,国保编号7-3-009。<div>慈寿寺塔,高50米,仿天宁寺塔,明代(1576年)建于慈寿寺内,密檐式八面十三层砖塔,清代寺废,仅存慈寿寺塔和塔前的两座石碑。</div> 下部塔身的门窗两侧,为木胎泥塑金刚力士、天王及菩萨等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升降龙,艺术价值极高,可惜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塑像已经破败,但古韵犹存。 燃灯佛舍利塔,俗称通州燃灯塔,位于通州区大城街1号,国保编号8-0000-3-001,并入国保编号6-3-513京杭大运河。<div>通州燃灯塔,高56米,地方志记载其始建于北周,后屡毁屡建,现塔是清代(1691年)重建,密檐式八面十三级砖塔,整体风格模仿辽代模式。</div> 京杭大运河沿途有多座国保古塔,通州燃灯塔是其中的一座,矗立在北方京城,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标志,也是通州城的象征。 有资料把居庸关云台归入北京的国保古塔,本人认为不妥。<div>居庸关云台虽是国一国保,原为过街三塔的基座,但是三塔已毁,仅剩基座即云台,已经无塔,只能算古塔遗址,不应归入古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