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祈善愿,乐山悟禅机!

金秋时光

<p class="ql-block">峨眉行</p> <p class="ql-block">古寺巍峨映翠峦,</p> <p class="ql-block">灵猴嬉闹林叶间。</p> <p class="ql-block">莲台愿许苍生梦,</p> <p class="ql-block">云海翻波天际连。</p> <p class="ql-block">圣迹千秋传佛韵,</p> <p class="ql-block">仙山万载绕岚烟。</p> <p class="ql-block">心倾此境尘嚣远,</p> <p class="ql-block">意醉峨眉不慕仙。</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早6点半我们从成都出发峨眉山。我登上峨眉山已是下午3点左右,一座巨大的金色佛像矗立于山顶之上,庄严宏伟。蓝天白云下,游客们或驻足凝望,或拍照留念,仿佛都被这份神圣的氛围所感染。我站在佛像前,心中默念着祈愿,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流淌的千年佛韵。</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我来到了一处香火旺盛的寺庙。香炉里插满了燃烧的红色香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与晴朗湛蓝的天空交织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人们在这里烧香祈福,或低声诵经,或虔诚祈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继续攀登,我看到一尊金色佛像矗立于台阶之上,背景是无边的蓝天白云。两侧装饰华丽的大象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圣地。一位身穿白色服饰的朝圣者站在阶梯上双手合十,她的神情专注而虔诚,让我也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为心中的善愿祈祷。</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巅,极目远眺,远处山脉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如梦如幻。近处一棵高大的松树傲立山巅,枝叶繁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静静地伫立于此,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心中的尘嚣渐渐消散。</p> <p class="ql-block">途中,两只灵猴坐在木制栏杆上休息,它们的身影与周围的茂密树林融为一体。其中一只低头吃东西,另一只则抬头看向远方,仿佛在思索着什么。这些活泼可爱的生灵,为峨眉山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趣味。</p> <p class="ql-block">在林间小道旁,一块石碑静静矗立,上面刻着关于寺庙的历史介绍文字。旁边一块绿色标语牌提醒着游客保护环境,珍惜这片净土。我驻足细读,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些古老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寺庙建筑群映入眼帘,红墙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客们聚集在其周围参观游览,或拍照留念,或低声交谈。我走进寺庙,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庄严,仿佛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门楼矗立山间,匾额上写着“第一名山”,旁边悬挂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绿树环绕间,这座建筑更显古朴典雅,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峨眉山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入口处,多块牌匾悬挂其上,“观音殿”等字样清晰可见。门口聚集着许多游客,他们或驻足观赏,或虔诚祈祷。我轻轻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座小亭子静静伫立于绿意盎然之中,亭上挂着“知否”牌匾,旁边两块石碑上刻写着“随缘自得”、“惜福常在”的字样。几位游客坐在长椅上休息交谈,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闲适。</p> <p class="ql-block">一个装饰精美的屋檐下,雕刻着龙凤图案,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与绿植。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清音平湖,位于峨眉山新十景之一,水质清澈透明,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脉与古木参天。水面平静如镜,倒映出周围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我站在湖边,感受着微风拂面,心中一片澄明。</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分,我站在金顶,欣赏着那神奇的佛光。一块指示牌详细介绍了观看的最佳时间和地点,我按照指引静静等待,终于看到了那绚丽多彩的光芒,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大殿建筑群位于背景中央,金色屋顶与墙壁闪耀着光芒。大殿前方,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感受着这里的神圣与庄严。周围行人或坐或走,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我则在这片净土上找到了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 。在佛教中,这头六牙白象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象征愿行: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 ,体现普贤菩萨“遍一切处纯一妙善”的特质,以及其发愿广度众生的坚定与圆满。</p><p class="ql-block"> 六牙寓意:“六牙”代表大乘佛教菩萨行的“六度” ,即布施(舍弃自我,给予他人帮助)、持戒(遵守戒律,规范自身行为)、忍辱(忍受各种屈辱和磨难)、精进(不断努力进取)、禅定(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般若(拥有智慧,洞察世间真理 ),是菩萨修行的重要方法和追求解脱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色含义:其全身白色象征着菩萨无漏无染,没有烦恼和业障的渗漏,不被世间的欲望和杂念所污染 ,代表纯净与圣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足寓意:象的四足代表“四如意足”,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 ,是成就神通的四种禅定根基。</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经典中,也有相关记载。如《普贤观经》等说菩萨即乘六牙白象为其显身;《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此外,传说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的也是六牙白象 ,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 四面十方普贤金像: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 ,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 。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普贤十种广大行愿,外部花岗石浮雕装饰 ;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 。其造型有深厚佛教寓意,如48米源自“四十八愿度众生” 。</p> <p class="ql-block">导游小姐姐手中相册里的佛光。</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金顶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峨眉山主峰,海拔3077米 ,是峨眉山奇景最集中的景点,也是峨眉山的象征,以壮丽自然风光和浓郁佛教文化闻名。</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东距乐山市37千米 ,处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带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市中区相距约四十多公里 ,交通便利,乘车一小时左右可抵达 ,同属乐山区域,共同构成四川著名旅游区域 。</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旁的“三江”指的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 。以下是三条江的相关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岷江: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历史上曾被视为长江正源 。传统认为其正源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全长1279千米 ,流域面积达133500平方千米 ,流经乐山市北部 。不过从河源学角度,其西支大渡河才是正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青衣江: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 ,流经四川省中西部 ,在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之后与岷江交汇 ,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之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渡河:是岷江更大支流,也被视为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正源 ,发源于川、青交界处的果洛山 ,流经阿坝、甘孜、凉山、雅安等地 ,在乐山与岷江汇合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三条江在乐山大佛脚下交汇,形成壮观景象,也为当地带来丰富水资源,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class="ql-block">  乐山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 ,峨眉山市在其行政管辖范围内 ,<span style="font-size:18px;">峨眉山市是乐山市下辖的县级市。</span></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它屹立于山水之间,见证岁月变迁。在“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光环下,以雄伟之姿吸引无数游客。人们慕名而来,瞻仰其风采,感受这一瑰宝所蕴含的魅力与精神,于大佛脚下领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于崖壁间屹立千年。那布满孔洞的岩石,似在诉说岁月沧桑。“佛”字与“阿弥陀佛”的石刻,红漆斑驳,却仍透着庄严。大佛头部,螺髻规整,面容慈悲,俯瞰众生。其身躯与崖壁相融,虽历经风雨侵蚀,痕迹累累,却无损其神圣威严。每一道纹理,都是时光的注脚,吸引着八方来客,感受信仰与历史交织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于乐山胜境,石刻是岁月与信仰的凝粹。崖壁之上,“阿弥陀佛”红漆醒目,传递着祈福的心声;“佛”字或朱红、或金黄,镌刻在石上,亦印刻在人心。那“凌云”二字,于绿意掩映间,诉说着此地的豪迈与空灵。每一处石刻,都是历史的笔触,在自然的纹理中,绘就佛教文化的瑰丽长卷,引得游人驻足,探寻其中的禅意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登凌云山走清幽林间,发现盏盏灯笼点缀其间。“勒”“菩”“弥”三字醒目,灯笼上经文相伴。在斑驳树影下,这些灯笼似在轻声诉说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与经文的意蕴交融,营造出宁静而神圣的氛围,让人于自然之美中,感受佛法的深邃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全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又名凌云大佛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 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 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 71 米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造像。其头高 14.7 米、宽 10 米 ,发髻 1051 个;耳长 7 米 ,眉长、鼻长均 5.6 米 ,嘴、眼长 3.3 米 ,颈高 3 米 ,肩宽 24 米 ,手指长 8.3 米 ,膝盖到脚背约 28 米 ,脚背宽 8.5 米 ,脚面可围坐百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佛不仅规模宏大,还具备巧妙的设计和优越的排水系统。其左右两侧为两尊护法天王石刻,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左侧有可直通底部的凌云栈道 ,右侧是陡峭曲折的九曲栈道 。头部螺髻间、耳部洞穴、胸臂水沟等相互连通,实现排水、防潮和通风 ,保护佛像免受自然侵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在景区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还有灵宝塔、海师洞、巨型睡佛、乌尤寺等。灵宝塔是乐山古城标志佛塔 ;海师洞因建造者海通法师曾居于此得名 ;巨型睡佛与乐山大佛构成“心中有佛”的奇特景观 ;乌尤寺是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乐山大佛具有深厚历史价值、极高艺术价值 ,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民俗、宗教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站在乐山大佛前,她的目光满是敬畏。轻抚额头,似在与千年佛像对话;双手合十,是内心虔诚祈愿;伸手触碰,感受岁月与信仰的温度。四周绿意盎然,大佛庄严肃穆,这一刻,我真正融入了这方神圣天地,让心灵在佛光中寻得安宁与慰藉。'</p> <p class="ql-block">在乐山大佛景区,莲花造型的石碑静静伫立,铭刻着地理坐标与高程,彰显其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身份。红墙上“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字迹,蕴含着文化的深厚底蕴。往来游客穿梭其间,石碑与文字,共同诉说着乐山的历史与人文,成为这方圣地独特的文化注脚,吸引着人们探寻其中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凌云寺红墙黑瓦,庄重古朴,往来游客或驻足瞻望,或拾级而入,在烟火气中感受佛法的庄严。崖壁之上,“云山胜地”四字雄浑醒目,于葱郁植被间诉说着此地的灵秀与悠远。寺与石刻,一个承载信仰,一个镌刻历史,共同绘就乐山独特的人文画卷,吸引着人们探寻其中的禅意与故事。凌云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因寺前临江峭壁上凿有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 ,又称大佛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唐初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 - 626 年) ,早于乐山大佛建造,开元初年(约 713 年)随大佛开凿而扩建。唐武宗会昌四、五年间(844 - 845 年)灭佛,凌云山庙宇多被毁,凌云寺因规模大、工艺精妙得以留存。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再遭兵祸,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六年(1667 年)后重修 ,解放后又经不断维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寺院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呈早清风格 ,丹墙碧瓦 ,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有参天楠树 ,殿外两侧有明清重修碑记,殿内正中是弥勒坐像 ,两旁为四大天王塑像 ,后殿供奉木雕装金的韦驮。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 ,是僧众宗教活动主场所 ,殿内正中是释迦牟尼三身像 ,两旁分列十八罗汉 ,背面是净瓶观音 ,两边是文殊、普贤、地藏、大势至四菩萨像 。藏经楼 1936 年修建 ,具西洋风格 ,楼下辟“海师堂” ,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全身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寺内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有珍贵佛教文物 700 多件 ,唐代至今摩崖诗文、石刻佛龛、碑刻 350 余通 ,古今楹联 150 余副 。周边有乐山大佛、兜率宫、沫若堂、东坡楼等三十多处古迹景点 。因其与峨眉山遥遥相对 ,向来香火鼎盛 ,有“上朝峨眉,下拜凌云”之美誉 ,每年接待游客、信众二百余万 。1996 年 ,峨眉山 - 乐山大佛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在乐山胜景,“东坡楼”三字古朴醒目,承载着千年风雅。红墙之上,“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尽显苏轼的才情与旷达。步入“苏园”,翠竹掩映间,苏轼生平浮雕诉说着他的传奇。古雅楼阁前,可爱的佛像造型装置增添了几分灵动。在这里,历史与文化交织,让人沉浸于苏公的诗意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乐山胜境,风光旖旎。于高处俯瞰,江水悠悠,船只悠然穿行,两岸绿树葱茏,山峦与城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尽显自然之美。东坡楼古朴典雅,承载着人文古韵;浮玉亭飞檐翘角,“月色如故,江流有声”,仿佛诉说着岁月故事。古建与江景相融,人文与自然交织,勾勒出乐山独特而迷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传承: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供奉普贤菩萨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有众多寺庙,如报国寺、伏虎寺等 ,是佛教信徒和游客的朝圣地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像 ,是乐山重要佛教艺术象征 ,二者在佛教文化上一脉相承 ,共同承载和传播佛教文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