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背后全是爱

吴成林

<p class="ql-block">  唠叨。是家庭日常生活中,夫妻间关心对方的一种表达方式。唠叨的语言有温柔型、激烈型、反复性等特点。有听着舒服的,也有难听的。无论是听着顺耳的还是不爽的,这里面都蕴含着大学问,传达出来的都是爱。</p> <p class="ql-block">  以前不觉得,退休后闲着没事,经常听到圈圈里的人,谈论到很多家庭里的另一半“唠叨”之事,多数人感到心里很烦,甚至觉得吃饭都没有胃口。</p><p class="ql-block"> 什么穿衣戴帽,什么这样食品不健康,那样食物不能吃等等生活小事。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唠叨,确实很烦。如果反对吗,又觉得对方说得也有道理,并且是出于关心关爱,就是觉得语言听起来很不爽,真要反对必定发生争吵,弄得伤和气伤感情。不少人只好选择顺其自然,忍受着不愉快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老许大哥,他们家那口子,就是唠叨的典型,每次与朋友们相聚,她还把唠叨的那些事儿,分享给朋友们,让大家来评判,什么有病“傻”得不晓得看医生,冷了“傻”得不晓得添衣裳,吃得吃不得的东西都敢吃,简直就是老年痴呆。朋友们顾及许大哥的面子,不好开口。他那口子又说:许大哥拖地马虎,敷衍了事。说了他两句,结果他还把拖帕杆都撑断,你说气不气人。结果,还得自己来收拾。许大哥说:这哪里是故意弄断嘛,那拖帕杆早就要断了,只是被我碰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说:哎呀!你们就不要在这里秀恩爱了,你是担心许大哥累到了,非要自己做。别说,我这么一说大家都很赞同,就连许大哥俩口子都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  老王,在这群老年朋友中是老大,他老伴是一个特别心细的人,弄得一手好菜,每次都劝老公多吃一点,吃饭时又是添菜又是唠叨。这人上了年纪食量减少,本是正常现象,结果老伴就唠叨,你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哪来营养嘛,成天唠叨,也向朋友们述说着她的苦恼。老王性格偏内向,心里不爽就着急,在家也就少言寡语生闷气。</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朋友相聚时,我听了他老伴的讲述后,说:你们俩是太恩爱了,老王你是太有福哇,遇上了好老伴。这话如同灵丹妙药,老王的闷气一下就消失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不过呢,人上了年纪饮食量减少是正常现象,就不要按过去的食量标准去衡量。嫂子也开心的笑了。几年前,嫂子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老王失去了老伴,唠叨的人没了,一下子很不习惯。处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拔,身体状况日渐下降,痛苦之中让他明白,原来身边常唠叨的人全是为了爱。</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一月份,在一次战友聚会时,老战友陈维吉针对战友中俩老口,常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弄得夫妻之间很不和谐。他在劝说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家里是讲情的地方,不是争输赢的场所”。为此,我有感而发,在美篇发了一篇文章《家里只讲情不讲对错》,这篇文章在朋友圈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老年朋友当发生争吵时,就用:“家里只讲情不讲对错”这句话。争吵便即刻停止。没想到这句话成为了暂停键。也许这就是唠叨里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唠叨现象,特别是在老年朋友中最为常见,唠叨的语言有时很刻薄,很难听,容易引起对方心烦反感。也有的夫妻为生活小事争吵一辈子,但仍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她们相互理解,已融入爱情的血液之中了,或许这就是唠叨的学问所在。</p> <p class="ql-block">  夫妻之间生活中出现唠叨是常事,愿爱唠叨者也要注意分寸,讲究文明,注意语言伤人,不要好心被人误。更希望老年朋友们珍惜当下,相互理解,懂得唠叨中蕴含的是爱,唠叨也就成为了学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