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地理教学的逻辑》

kangkang

<p class="ql-block">1.如何确定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①教学目标(起点和归宿):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其本质是学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是教学逻辑开展的基础,统领和聚合其他要素。</p><p class="ql-block">②基本功能:导教、导学、导测评。</p><p class="ql-block">③三个层次:育人目标(最终目标“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④高明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及时的。认知性行为动词应清晰、具体、可检测,多用“说出、指出、比较、区别、阐明、辨析”等。</p><p class="ql-block">⑤当“地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地理学习目标”,并为学生“所见、认同、内化”后,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并促进学生的地理有效学习。</p><p class="ql-block">​​⑥后置目标比前置目标效果更好:在有关教学内容的后面进行呈现(一种是在课中学习一段材料后呈现地理学习目标,另一种是在课堂结束时呈现学习目标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⑦分散目标比集中呈现教学目标效果更好:不固定具体的呈现时间,将目标分成不同的部分,在各个教学活动或者教学环节中对应呈现。</p><p class="ql-block">2.如何进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①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反馈评价方式等。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设计应包括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后再实施。</p><p class="ql-block">②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p><p class="ql-block">③包括哪些:课题、地理课程标准(条目+分析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校情、班情、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核心理念、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评价设计、反思改进。</p><p class="ql-block">​​3.如何基于大概念实施大单元教学</p><p class="ql-block">①学科大概念是有组织的、有结构的、有逻辑的学科知识和模型以及思维、方法、原则和观念等的统一体,是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②课程单元指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来组织或结构化要学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和评价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p><p class="ql-block">③大概念教学必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大概念”的“大”核心是“高位、上位”,其建立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其教学必须在单元层面进行。第二,单元教学可以形成“具体与抽象”及“抽象与抽象”交错的复杂认知结构。第三,按大概念的逻辑形成结构化知识。④大概念教学要求目标先行,逆向设计​</p><p class="ql-block">⑤大概念的提取路径​</p><p class="ql-block">⑥教学设计评价量表</p><p class="ql-block">4.如何设计和绘制地理学科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①什么是思维导图:20世纪60年代,托尼.博赞提出,用图形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即将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用图表进行可视化表达的智能思维节点图。</p><p class="ql-block">②什么是概念图: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p><p class="ql-block">​​③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④学科思维导图:整合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融合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用点线面构成知识谱系的图示方法。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即把大脑中的思维过程“画”出来,实现思维可视化表达。</p><p class="ql-block">⑤举例:</p><p class="ql-block">​​​⑥学科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基于专家思维的地理问题解决模型”地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明确目标要求;理解和提炼有效信息(已知条件);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建立上述三者的逻辑关系;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结论。​从试题情境向学习情境转化: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推测?你有什么疑惑?得出什么结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