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14-16日,安康市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暨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在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举行。很荣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观摩了11节用好新教材、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的示范课和5场案例分析。这是一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新教材为舟,以新课标为舵,以新理念为帆的教研成果丰收之旅。</h3> <h3><br> 开幕式上,市教研室张主任提炼总结了近年来安康市小学数学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倡导广大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树立核心素养观、大学科观。活动期间要认真交流研讨,努力树立新的提升,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完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以教育家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h3> <h3> 一、精彩瞬间</h3> <h3> 市一小刘姝姣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一课,巧妙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设计分层递进,促进文化思维碰撞。通过了解邮编,研究身份证活动,学生在发现、总结、尝试、改进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在观察、合作、讨论、分享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学生不仅掌握了编码规则,还对不同地区文化有理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注重知识融合,将枯燥的数学符号转化为有温度的文化桥梁。<br><br></h3> <h3> 平利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邹骄男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了精彩的数学思维盛宴。一是课标为帆,锚定素养航向。通过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探求过程,借助图形的观察操作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来提升孩子的推理意识。二是目标定位精准,方法灵活多样。目标涵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让学生在操作探究公式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是教材为笔,绘就探究画卷。通过猜谜语,习近平总书记进教室,用魔术手段形成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三种不同的图形,创设了一个个学生喜欢的情境,为后续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四是评价为弦,奏响成长的乐章。课堂中老师总是以表扬、激励的语言评价每一个孩子。如“你很会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爱你,我觉得他声音很好听,读得很准确,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h3> <h3> 汉滨区果园小学段玲玲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一亿有多大》一课,活动开展有序,组织有效,注重知识间的勾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倡导每位成员要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活动。课堂以问题驱动贯穿始终,以一亿有多大为主线,通过猜想、设计方案、做实验推算、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字转换为可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亿的初步数感。课中主要是以一塌纸摞起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大数与个体的行为关系。最后通过推理计算,得出一系列数据,一箪食一瓢饮当思来之不易的分享,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节约意识。<br><br></h3> <h3> 旬阳市城关三小胡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教学目标定位精准,达成度高,充分彰显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每个教学环节都伴随着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凸显了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做中学,学中思”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落实,无论是画圆还是探究圆的特征,都通过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圆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此外,教师还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课堂评价语言丰富多样、方式灵活多样。学科融合味浓,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数学底蕴更有趣味性。特别是圆规画圆的普适性,有助于发现圆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h3> <h3> 石泉县城关一小叶青瑶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乘加乘减》一课,情境贯穿始终,以鎏金铜蚕引入,桑叶上的幼蚕探究,老蚕结茧的应用,一气呵成,堪称完美。探究环节,思路清晰,与学生有亲和力。让学生经历了画——说——想的闭环过程,注重不同计算方法的通识与勾连。教学中如果能多加关注运算顺序对比,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就更好了。</h3> <h3> 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郭欣雨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情境创设串成线,结成网。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对“圆上”“圆内”“圆外”这三个概念的清晰理解与界定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特别是让学生感受圆内直径最长的情境创设尤为甚好。</h3> <h3> 岚皋县小道小学田德梦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对教材解读挖掘到位,教学实施精准,目标达成很好。教师设计了数一数、填一填、拨一拨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很好的建立时分的概念。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关系尤为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值得商榷的是初步认识钟面,钟面可否化曲为直,便于学生观察。为落实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比只看不动手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之前应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分的必要性,然后体会一分钟能做的事,即将执教者的最后一环节前置。</h3> <h3> 汉阴县城关一小李琼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由悟空给八戒分饼引入,通过涂色、观察、猜想、验证、对比等系列活动,数形结合引领学生实施教学过程,即见树木,又见森林。如果能抓住分饼时悟空哈哈大笑这一情境,设计悟空为何笑,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的关系这一开放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h3> <h3> 镇坪县城关小学谢华碧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在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演示度量方法,表达测量过程,使学生对角的度量入脑入心,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度量实际是一度角的逐渐累加,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量感。让学生认识一度角后,如果用手指一指,比一比,学生的量感会更加牢固;测量角时不宜让学生记住角的开口向左看量角器外圈,角的开口向右看量角器的内圈,这样会束缚孩子的思维。</h3> <h3>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陈琪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掷一掷》一课,围绕探究线和统计线开展本节课教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掷骰子,收集整理数据,在学生脑海中种下了统计意识和数据意识。结课时,学生观看了有关概率论的视频,厚植民族魂。</h3> <h3> 平利县城关小学熊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单位》一课,点评老师以“四有”为我们做出提炼。有根,教学内容有根,紧扣概念本质,强化概念辨析,深挖知识根基。有融,知识与经验相融,动手操作与思考相融,知识之间相融。有增,增值素养,赋能成长;增长思维,热闹课堂背后,有冷静思考;增强情感,孩子在课堂不仅有知识学习,经验积累,还获得价值认同。有效,课堂提问有效;活动组织有效;教师引导有效。</h3> <h3> 二、收获感悟</h3> <h3> 通过参与本次活动,观摩示范课,聆听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反思自己的课堂,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在以后课堂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br> 1.情境创设有主线。好的情境创设应在引入有呈现,探究有体现,应用有展现,整节课围绕一根主线,网状铺开来开展活动。尽量不要出现引入环节和探究环节两张皮现象,更不要在引入环节设置的问题,到结课也没有得到解决。如叶青瑶执教的《乘加乘减》,以鎏金铜蚕引入,幼蚕数量探究,成蚕结茧应用为主线,整节课始终以“蚕”为主线。郭欣雨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始终以投沙包比赛这个游戏为主线,从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引入新课,到你觉得这个游戏可以开始了吗探究问题,再到你觉得可以怎样改进,让游戏公平结课,一气呵成。<br> 2.新知探究有活动。在多数老师的常态课中,总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口头灌输的,绝不让学生动手,总害怕让孩子动起来之后又收不回来,所以课堂理念无法转变,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能让孩子动手的尽量让孩子动手,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是课堂的家常便饭。如段玲玲老师执教的《一亿有多大》硬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100张A4纸或1000张A4纸的厚度,然后推算出一亿张A4纸的厚度约有10层楼那么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到一亿有多大。<br> 3.核心素养有落实。每节示范课,老师们不仅关注到知识目标的落实,更关注孩子核心素养的落实。如《圆的认识》关注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培养;《一亿有多大》关注学生数感,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分数的基本性质》关注孩子模型思想的培养等。<br> 4.知识整体(大单元概念)有关注。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本节课的知识,要有大单元概念。吴正宪老师说你所上的每一节课,就好比藤上结的瓜,我们不仅要学会顺藤摸瓜,更重要的是会依瓜找藤,备课要从瓜根找起,顺藤摸瓜,这样你确定的目标更准,知识整体才有勾连。如邹骄娚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她引导孩子们不仅认识到计算面积实际是面积单位的累加,还让孩子们联系到前面学过的测量长度是长度单位的累加,数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强化了知识之间的关联。<br> 5.学科融合有体现。授课老师能千方百计搜索、查阅资料,体现学科德育或学科融合。如熊芳老师执教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之最,是把数学、地理、语文等知识融为一体;陈琪老师执教的《掷一掷》一课,在结课时拓展了概率论知识,了解了许宝禄等数学家,融数学、历史、传统文化于一体;《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对学生进行了节约时间、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渗透了“约以聚之,乘以散之,齐同以通之”的数学名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好传承。<br> 6.AI赋能课堂有展示。在本次展示课中,很多年轻选手彰显了他们的特色,那就是AI赋能课堂,触发了我不甘落后的欲望。如《掷一掷》一课中,随着学生统计结果的出现,老师只需要拉动表格中的数量滚动条,其它统计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让学生感觉到统计的真实性。《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分针转动时针也随之转动,并伴随形象的滴答声。</h3> <h3> 三、反思成长</h3> <h3> 闭幕式上,李志主任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现在的讲课舞台已不再是70后、80后的主阵地了,他们都在前排,成为点评专家。而我却依然在后排,还是当年的那个我,老实听课,记录,反思。虽然已从教二十余载,可谓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在专业知识上、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与同辈们相差甚远。在未来教育生涯中,我力求做到:<br> 1.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虽然工作在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我们要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待差生有耐心,多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br>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想不落后,必须坚持学习,时时学,事事学。学专业知识,学教学理念,学教学方法,学办公技巧,学处事方法,学管理经验。我们很多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方法多样,不必学习,并且认为讲一节课随手拈来,不在话下,故不想学习,也不想参与教研活动。这种想法其实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时代在变,国家教育政策在变,课程标准在变,你的教学对象在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变革,不断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br> 总之,本次展示活动凝聚着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深耕课堂的智慧结晶,既有立足核心素养的课堂重构,又有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既见大单元教学的深度探索,又显项目化学习的生动演绎。每一份成果都是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次突破都饱含教育者的赤诚。在这场教学改革的视觉盛宴中,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分享中积蓄力量,携手绘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