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30篇 重游名城镇江</p> <p class="ql-block"> 镇江市座落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有着3000多年建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诞生了杨一清、刘勰、葛洪、马相伯、茅以升等万古流方的人物,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诗文典集和故事传说。很多年前我就到过,这次重游镇江,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现在的镇江还是一座生态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城市山林”之誉。</p> <p class="ql-block">一. 镇江的山——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1. 金山(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金山内有千年古刹金山寺,因《白蛇传》故事中"水漫金山"而闻名于世,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这里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2. 北固山(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三国文化胜地,因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而闻名。其中的甘露寺即为刘备招亲的故事发生地,此山山势险峻,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为证。</p><p class="ql-block">3. 焦山(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焦山坐落于长江之心,人们戏赞为长江中的"浮玉山",与金山、北固山一同被誉为"京口三山"。焦山以碑林和摩崖石刻著称,其碑林是中国第二大碑林,著名的《瘗鹤铭》碑石,被誉为"碑中之王"、"大字之祖",这里的一块块碑石刻满了岁月的印记,上面的文字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焦山碑林吸引众多古代名人前来参观,他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诗词,将自己对焦山的热爱之情刻进了时间的石碑之中,焦山这座"书法之山",是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4. 茅山(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上清派发源地,有"上清宗坛"之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p><p class="ql-block">5. 圌山</p> <p class="ql-block"> 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时因忌惮王气,改名"圌",意为困住瑞气。此山因长江锁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韩世忠在此屯兵抗金,鸦片战争时期也是抗英战场。山上有明代陈光阳为弘扬感恩文化而建的"感恩搭",被后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塔"。</p><p class="ql-block">6. 南山和宝华山</p> <p class="ql-block"> 南山和宝华山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乾隆当年多次登临,历代文人(如:米芾、苏轼等)也曾在此流连,这里除了动植物丰富外,森林覆盖面高达97%,空气质量好,可为全国前列,显然担当着镇江市"绿肺"的功能。</p><p class="ql-block">二. 镇江的水——满怀柔情</p> <p class="ql-block"> 镇江以江为畔,长江之水润育了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而镇江的特殊地貌决定了她有着众多水库和湖泊,丰富而优质水资源,也赋予了镇江的灵韵。镇江城周边泉眼众多,泉水如情至今不断,"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因唐代刘伯刍评为煮茶水质第一而得名,清代王仁堪重浚并题碑确立。而天赐之宝"韦岗温泉",属纯天然"氡锶复合泉"全国少见。</p><p class="ql-block">三. 镇江的古渡——见证历史</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镇江古代长江渡口,更是镇江“文脉”所在,保存完好的古渡口街区,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街心石板道中央留下的深深的独轮车印,叙说着当年繁华的景象。西津渡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当时称为“蒜山渡”,唐代称“金陵渡”,宋代以后才定名为“西津渡”。它见证了六朝时期的“永嘉南渡”、唐代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历史事件,以及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驻守。文人墨客: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马可·波罗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停留,并留下诗篇。王安石的名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即写于此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历经多个朝代的建设,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包括南方三合院、北方四合院、江南骑楼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其中:</p><p class="ql-block"> 昭关石塔,元代建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西津渡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世纪,现为镇江博物馆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云台阁:仿宋元风格建筑,高31.5米,内部设有镇江城市发展主题馆。</p><p class="ql-block"> 救生会:始建于清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上救生机构之一,体现了古代的慈善文化。</p><p class="ql-block"> 还有待渡亭、五十三坡、等等无不见证千年史实。</p> <p class="ql-block">四. 镇江的"三怪"——堪称名片</p> <p class="ql-block"> 镇江“三怪”是著名的传统美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被誉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这三怪不仅风味独特,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1. 香醋摆不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江香醋以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分层发酵工艺,具有“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的特点,且存放越久越香醇。相传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在镇江酿酒时,误将酒糟浸泡21天,意外酿出醋,因“二十一日酉时”而得名“醋”。 </p><p class="ql-block">2. 肴肉不当菜</p> <p class="ql-block"> 肴肉又称“水晶肴蹄”,选用猪前蹄,经硝水腌制、老卤煮制后凝冻成肴肉,皮白肉嫩,晶莹剔透,肥而不腻。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被肴肉香气吸引,放弃蟠桃会来品尝,并称其“不当菜,可搭茶吃”。 </p><p class="ql-block">3. 面锅里面煮锅盖</p> <p class="ql-block"> 锅盖面使用“跳面”工艺,面条筋道,配以多种浇头,如长鱼、牛肉、猪肝…等。传说乾隆下江南时,镇江张嫂误将小锅盖落入面锅,煮出的面条却格外爽滑,因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镇江三怪不仅是美食,更成为文学、民俗的一部分,如明清小说《金屋梦》提到“水晶煮蹄”,现代文学则赋予其地域文化象征意义。如今,它们已成为镇江的饮食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品尝。</p><p class="ql-block">五. 镇江的"红色"——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我,走在镇江街头巷尾,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红色教育"深入人心,从社区的凉亭里,从景区连廊里,从民众的交谈里都能得到佐证。镇江早年就有抗倭抗英的重要经历,又是新四军的革命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是首批迎接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渡口之一。孙中山先生1912年就在西津渡有过两次演讲,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和实业救国的方略。嵇直,这位1901出身在镇江布业公所巷的革命先驱,在建党初期便投身革命事业,被誉为"镇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当然也是镇江第一个共产党员),他的革命事迹已成为镇江市民口口相传的教材。如今,经济富足,环境宜居,民众安业,自古就有感恩传统的镇江人民,当然会自觉感恩社会、感恩党的领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