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匠心育人,筑梦星河。2025年5月18日,是“2025年烟台教育名家和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小学及学前段人选高级研修班”学习第二天。这一天我们有幸聆听了康永邦校长的育人专题报告。</p> 一、教海导航 <p class="ql-block"> 本次授课专家康永邦是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国培专家,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获评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中国好校长。累计发表出版论著约100余万字。</p> 二、理念引领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带来的《从“非常态”到 “正常态”:重构小学教育的育人逻辑》专题报告,从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为核心,重构了小学教育的育人逻辑,打破了教育中“唯成绩论”的桎梏,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康校长的报告如</span>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小学教育探索路上的前行方向。</p>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提出“儿童健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将身体素质作为育人逻辑的起点,认为“知识可弥补,健康不可逆”。这一理念颠覆了“分数至上”的常态,构建了“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成长塔”模型,将身高、视力、运动能力等七大健康指标纳入教师考核体系。</p>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推行“体育是第一学科”,每天安排3小时运动时间:大课间延长至50分钟,每节课穿插肢体活动,课后服务优先用于体育锻炼。学校配置829张乒乓球桌(每班至少6张)和136个篮球架,将运动融入校园空间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的育人逻辑重构,本质上是将教育从“工业化流水线”拉回“生命成长本位”。他通过系统性改革证明,健康与学业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这种以“体”育人的实践,不仅重塑了小学教育生态,更对当前“内卷化”教育环境提供了破局思路——唯有让教育回归对人的关怀,才能真正培养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新时代少年。</p> 三、思维碰撞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的报告结束后,在互动环节,于海华老师提出:康校长在关注了孩子的健康的同时,那对学校老师的健康是怎么保障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针对于老师的提问, 做出了如下解读:一是创造条件,给老师提供早餐、午餐; 二是强调晚上十一点前必须睡觉,守住学业质量底线就可以——平均分可以低于年级平均分5分; 三是强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改造大脑,爱运动的人情绪好,参与运动的人算一课时课时量,穿运动鞋的也算课时量。四是情绪,倡导做教育就是做善事,善良是心中的太阳。五是营造环境,建立若干制度,让老师成为正能量感足的人。</p> 四、感悟互通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分享的学员张成菊老师来自于莱州双语学校,张老师结合康校长的报告中提到的三大教育问题及康校长的治校治学理念,谈了自己的感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大爱与善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善待自己,善对学生,以良善之光普写教书育人之路。在教育中去践行“五指理论”,横向找准定位,纵向五育并举,坚定立德树人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分享的学员薛凌燕老师来自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小学,薛老师抓住提升学生身体健康展开交流。结合康校长的报告,薛老师认为,每位老师都应该认识到运动对学生的重要性,要让每位孩子身上能出汗,心里有阳光。老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运动,还应引领家长运动,让每一位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运动使人健康,运动使人年轻。</p> 五、学员收获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的报告虽已经结束,但是他的理念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想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想把善事做大的人。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这是康永邦校长讲座开篇的一段让人心为之一震的话。他用生动而切实的例证,为我们揭示为师之道,将教书育人落脚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本位真谛。他的讲座引发了在座教师们对教育育人逻辑从“非正态”到“正态化”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一一芝罘区南通路小学张韶宏</p>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以深厚的教育洞察力,从深刻剖析了当前小学教育中育人逻辑的转型挑战与重构路径。他提出的“优化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等观点,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小学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康校长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饱含实践温度,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构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 烟台开发区实验小学苏飞飞</p> <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康永邦校长的讲座,感触很深。康校长的教育观源于对现实痛点的深刻反思。他提出“儿童健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将身体素质作为育人逻辑的起点,认为“知识可弥补,健康不可逆”。康校长的实践启示我们:教育应回归本质,健康是终身发展的基石,牺牲身体换取的学业成绩无异于饮鸩止渴;评价体系需破立并举,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育者关注“全人”发展,而非单一分数维度;体育是综合育人载体,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培养情商、意志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 ——蓬莱区海市实验小学潘桂芬</p> <p class="ql-block"> 聆听康校长报告,如沐春风,收获满满。康校长对小学教育育人逻辑的深刻剖析,让我深知教育需紧跟时代。从“非常态”到“正常态”的转变,既是理念革新,更是实践探索。康校长的报告将理论和事例融合,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让人震撼。这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突破固有思维,以发展眼光关注学生成长,聚焦其全面发展与未来适应力培养。</p><p class="ql-block"> ——龙口市下丁家学校封青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