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聚会

王泉(晨星)

<p class="ql-block">  安内大街交道口北二条西口有个小胡同。文革前,小胡同有按照甲、乙、丙、丁36号排列的四个小院落,每座院里住着3-4户人家。居住的都是老北京住户,胡同内50年代出生的男孩有10多个,小胡同成为孩子们弹球、拍洋画、下象棋、打扑克,斗蟋蟀的活动场所。夏天暑期胡同路灯下10多个男孩子,吵吵闹闹围在一起到深夜(大约也就10点左右吧)不肯散去,影响了隔壁小叔休息,引起三奶奶不满。文革开始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小伙伴们从此各奔他乡基本失去联系。</p><p class="ql-block"> 2024年途径久别的二条小胡同,见到了仍在此居住的彬哥,联系上了嘉卉与值意老兄,相约2025年从海南回来后再聚。</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6日,均已踏入古稀之年的几位老街坊(发小),在地坛南门的金鼎轩(相隔57年后)聚首。聚会在举杯祝愿身体康健,叙旧和痛述革命家史中延续了3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彬哥:先感谢王泉组织了这次聚会,还建了群。说一点感想,昨天咱们能聚在一起真是难得,回首往事,叫人感慨万千!岁月不饶人,一晃都七十多岁了,可谓垂垂老矣,小时候一块玩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咱们才是正经的“发小儿”,应珍惜我们的友情。</p><p class="ql-block">说起梦日没了,真可惜!他那时跟我特别好,记得经常一块去地坛打鸟,用崩弓子。</p><p class="ql-block">我和嘉卉从小儿都爱画画,经常一块儿画,还喜欢看《小朋友》杂志。</p><p class="ql-block">陈秀明一家也联系不上了,我和嘉卉、小明小学一个班,那会儿天天一块上学,玩儿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和王文哥一块在他们家炕上折腾,披着被单玩儿“苏联红军”。昨天遗憾的是王文哥没有来,咱哥儿俩也有年头没见了。</p><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大伙儿在有生之年能经常联系、见面。愿大家每天都高高兴兴,健健康康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  值意老兄早早就来到酒店占了靠窗座位,来到二楼第一眼没发现值意老兄坐在哪里,他向我打招呼才认出来。与值意也有近30年没见了,记得那时他个子高高的,浓眉大眼,年轻帅气,狠招姑娘们的喜爱。</p> 彬哥与嘉卉,小学同班同学,4、5岁时就一起学习绘画,都是多才多艺,二人目前在绘画领域有不错的成就,都是经常参展。嘉卉捏的橡皮泥小人活灵活现。 <p class="ql-block">1968年前后,与值意经常在一起玩,那时经常到他家串门。所养的第一对鸽子,就是值意带着我在东直门鴿市买的。以至后来越养越多,最多时达到10来只,虽不能与那些养鸽子大户比较,但也能飞起小小一盘。每天清晨拿着拴着红布条竹竿哄鸽子。</p> <p class="ql-block">嘉卉的天赋多,每项都玩的精,在视力下降后,不能过多从事绘画篆刻,又拾起了二胡这个爱好,非常羡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