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枣林乡</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位于离石区西部山区,山高沟深,地貌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人备饮水大部分靠旱井蓄水。全乡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农作物广种薄收。但建材资源富足,公路运输便捷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位于离石区西部,素有离石的“西大门”之称,介于北纬37o31'48”~373855”,东经110o 56'11"~111o05'49"之间。东与凤山、城北、西属巴街道交界,南与交口街道相连,西与柳林县毗邻,北与坪头乡、临县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23亩,林草覆盖率为7.2%。枣林乡人民政府驻枣林村,以乡镇驻地为中心,距离城区7公里,距离最近的国道、省道7.2公里,距离石长途汽车站9公里.距吕梁火车站18公里,距吕梁(大武)飞机场30.4公里。 </p><p class="ql-block">名称来历</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部,清代以前有属临县的,有属永宁州的,民国期间属于离石县,1958年建立枣林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为乡,2001年与结绳墕乡合并成立新的枣林乡。枣林乡因乡机关驻地位于枣林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境内山峰交错,主要地貌为黄土丘陵沟壑和部分土石山区,平均海拔为1241米,最高点为E 老婆山峰,海拔1509来,最低点庙墕自然村,海拨973米。境内王老婆山纵贯南北,东部梁起伏,沟壑纵横、枣林沟北部地区,号称九梁十八,大多为山庄窝铺。西部落差明显,坡峻,沟梁交错,水土流失严重,村庄主要分布在梁峁间。 </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王老婆山西侧地形陆陡峭,为土石山区, 候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困难。无霜期为130天至150天,年降雨量为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海9℃,>10℃的有效积温为2700℃至3000℃。湫水河流域无霜期长,有效积温多,昼夜温差大,东西部为丘陵沟壑区,气候温暖半干旱,无霜期为150天至170天。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10℃的有效积温为3000~3300℃。 </p><p class="ql-block">河流</p><p class="ql-block">以王老婆山为分水岭,以东为三川河流域(原枣林乡),以西为水河流域(原结绳墕乡) 境内中部的枣林沟为最大沟,从王老婆山向东直流城西,注入州河。沟道长17公里,夏季降暴雨时,沟窄落差大,洪水十分凶猛。沟道内是碛口通往城区的晋商古道,20世纪90年代建为扶贫公路,穿隧道过王老婆山达柳林、临县。另有一沟从梁家岔向北通坪头乡,沿沟有县道店梁线。 </p><p class="ql-block">资源物产</p><p class="ql-block">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主要有石英、石灰岩和花岗岩等。 </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清代以前属永宁州,民国期间属于离石县。新中国建立时,现枣林乡境域属离石县第九区。 1953年6月 ,在现枣林乡区域内建立了十里村乡和梁家岔乡。1958年5月,十里村乡和梁家岔乡分别撤销,成立枣林乡。1958年11月,成立枣林林园人民公社,不久改为枣林人民公社。1971 年4月到8月,枣林人民公社由移驻于柳林镇的离石县委管辖。1971年8月,离石县改称柳林县, 离石郊区改称离石县后,枣林人民公社划归离石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管辖。 </p><p class="ql-block">1984年,枣林人民公社改建为枣林乡。2001年,结绳墕乡并入枣林乡。至2011年末,枣林乡下辖贺家畔、马家塔、十里村、枣林村、陶家庄、山底沟、阎家峁、梁家岔、石桥、刘家舍科、 龙尾峁、袁家坡底、柳树局、霍家塔、结绳墕、三山集、彩家庄、孙家峁、白家峁、场墕、任家山、樁树峁2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公社)领导机构</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以来,枣林乡根据形势发展和机构演变设立了党委和政府领导机构。后又根据需要,于1988年设立乡人大联络组(后改设为人大主席团),2004年设政协工作联络组,逐步完善了乡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组织领导机构。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公社)党委领导机构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2月前,境域内曾设置区乡建制, 属中共第九区,下设中共十里村乡支部委员会。后又分设十里村乡、梁家岔村总支委员会。1958 年5月,十里村乡、梁家岔党总支分别撤销,建立中共枣林乡委员会。从1958年5月至1958年10月,中共枣林乡委员会历任书记1人,为袁锦宏。 </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在“大跃进”运动中,中共枣林乡委员会改建为中共枣林林园人民公社委员,不久文改称枣林人民公社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枣林人民公补党委。 1967年6月 ,建立中共枣林人民公社核心小组。1970年9月,枣林人民公市命委会成立后。 中共枣林人民公社核心小组改称中共枣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T年4月,成立后,中共枣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改称枣林人民公社党委、并先后隶属郊区委员会和中共离石县委。从1958年11月 至1984年4月,中共枣林林网人民公社委员会、中共枣林人民公社委员会、中共枣林人民公社核心小组、中共林人民公社委会核心小组期间, 历任书记(组长)9人,依次为李仲玉、李保恩、李振荣(曾两次任职)、刘茂权、王稳中、张建字、李振耀、杨艳峰、李振林。 </p><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全县实行政社分开体制,枣林人民公社党委改称中共枣林乡党委:2001年1 月,在撤乡并镇中,结绳墕乡并入枣林乡。从1984年5月 至2013年4月,中共枣林乡共召开了十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0任乡党委书记。至2013年6月中共枣林乡委员会历任书记I1 人,依次为李振林、温玉泉、雒永利、贺建国、安继华、闫长有、李元科、任有大、李新、李建红(女)、李建国。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人大领导机构1988年4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枣林乡设立了人大工作联络组,同年8月改为乡人大主席团。从1988年实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2013年4月,枣林乡共召开了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人大主席团主席8人。 期间,历任乡人大主席团(人大工作联络组组长)主席8人,依次为李振武、高金虎、张捻生、 耿团翔、刘挨照、雒谭荣、吴原平、李建红(女)。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公社)政府领导机构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2月前,境域内曾设置区乡建制, 属第九区。1956年2月 ,撒销区建制,境域内村落分属十里村乡和梁家岔乡管辖。1958年5月、 十里村乡和梁家岔乡撤销,设立枣林乡人民委员会。从1958年5月至1958年10月,枣林乡人民委员会历任乡长1人,为袁锦宏。 </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在“大跃进”运动中,枣林乡人民委员会改建为枣林林园人民公社,不久改称枣林人民公社。1961年9月,又改称为枣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原公社社长亦改称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枣林人民公社管委会被造反派非法夺权。1969年9月,枣林人民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71年4月,吕梁地区成立后,枣林人民公社革委会先后隶属于中共离石郊区委员会和离石郊区革命委员会、中共离石县委和离石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枣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枣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从1958年11月 至1984年5月人民公社改制前,枣林林园人民公社、枣林人民公社管委会、枣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枣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期间,历任主任(社长)11人,依次为成旺山、刘保恩、袁锦宏、刘茂权、刘振杰、王稳中、张建宇、阎永奎、李如宝、杜保栋、雒明谦。 </p><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全县实行政社分开体制,枣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建为枣林乡人民政府。2001 年1月,在撤乡并镇中,结绳墕乡并入枣林乡。从1984年5月 至2013年6月,枣林乡共召开了八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8人。期间,枣林乡人民政府历任乡长14人,依次为雒明谦、 薛建明、王有铭、侯文龙、王怀彪、贺建国、安继华、阎长有、李元科、居伟、李建红(女)、郭光辉、马小兵、张彩平(女)。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政协工作机构200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建立了枣林乡政协工作联络组,为乡科级建制,到2011年6月因机构改革撤销。期间,政协工作联络组历任组长3人,依次为闫威则、吴原平、王丞。 </p><p class="ql-block">工作机构</p><p class="ql-block">2012年,枣林乡乡政府共有工作人员56人,正式职工46人,其中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9人,临时职工10人。 </p><p class="ql-block">党政综合办公室综合负责日常事务。 </p><p class="ql-block">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政优抚、社会救助、劳动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管理服务工作。 </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经济发展、经济管理、财政预决算、统计、安全生产、防火防汛防疫等公共安全、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管理服务工作;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查、 统计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p><p class="ql-block">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贯彻落实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服务工作;落实有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作;对服务管理对象的控制服务工作;审查、核发有关计划生育相关证件;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依法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指导行政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统计信息监测、分析、反馈、上报等工作。2012年, 有工作人员3人。 </p><p class="ql-block">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包括广电、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畜牧等方面的工作。2012年, 有工作人员22人。 </p><p class="ql-block">卫生院负责全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慢性病防治及计划免疫工作。2012 年,有工作人员12人。 </p><p class="ql-block">供电所负责全乡供电线路的维护和电费收缴工作。2012年,有工作人员9人。 派出所依法对本乡的社会治安进行管理,保障全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2012年, 有工作人员5人。 </p><p class="ql-block">司法所与综治办、信访办、矛盾调解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解民间纠纷。2012年7月18日,吕梁市离石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以离编字[2012]3号文件正式发文设立, 属股级建制,为离石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司法局和街道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有工作人员5人。 </p><p class="ql-block">中心校承担着枣林乡2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学生中小学阶段的教育。2012年,有工作人员79人。 </p><p class="ql-block">村庄简介</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0792人,其中常住人口10236人,另有流动人口556人。总人口中男性6151人,占57%;女性4641人,占43%;14岁以下1817人,占17%:15-64岁7356人, 占68%;65岁以上1619人,占15%。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全年人口出生率7.889%o,人口死亡率6.49%o,人口自然增长率1.48%o,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4人。 </p><p class="ql-block">枣林村位于离石城区西10公里。该村地处一条枣树成林的山沟内,故名枣林村。2012年, 全村共有耕地2428亩、人口296户953人,其中劳动力352人。 </p><p class="ql-block">贺家畔村位于枣林村东南1公里。该村地处山崖之畔,并且由贺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贺家畔村。以河为界,分为阳贺家畔、背贺家畔两个自然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149亩、人口82户334人,其中劳动力164人。 </p> <p class="ql-block">马家塔村位于枣林村南3公里。该村地处河票的塌地上,并由马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马离石区卷|枣林乡家塔村。由白家庄、马家塔、李家庄、陈家庄4个自然村组成。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571亩、 人口245户788人,其中劳动力412人。 </p><p class="ql-block">十里村位于枣林村南2公里,距离石市区5公里。该村永宁古城十里远,故名十里村。 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427亩、人口217户728人,其中劳动力320人。 </p><p class="ql-block">陶家庄村位于枣林村西2公里。该村原为崔家庄村,后来山庄被卖给了陶氏,崔氏迁走, 故改名为陶家庄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3747亩、人口265户890人,其中劳动力394人。 </p><p class="ql-block">山底沟村位于枣林村西7公里。该村地处王老婆山下的一条山沟内,故名山底沟村。2012 年,全村共有耕地1209亩、人口99户423人,其中劳动力186人。 </p><p class="ql-block">闫家村位于枣林村东北8公里。该村地处一座山峁之上,并由闫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闫家峁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2002亩、人口99户424人,其中劳动力187人。 </p><p class="ql-block">梁家岔村位于枣林村西5公里。该村地处一个山岔口,并且由梁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梁家岔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650亩、人口184户690人,其中劳动力246人。 </p><p class="ql-block">石桥村位于枣林村西4公里。相传,该村原有刘、薛两大姓居民,他们在村内合建起了石桥一座,故名石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420亩、人口156户608人,其中劳动力284人。 </p><p class="ql-block">刘家舍科村位于枣林村北8公里。该村由刘姓居民建村首居,且规模较小,故名刘家舍窠村,后写为刘家舍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829亩、人口110户381人,其中劳动力167人。00 </p><p class="ql-block">龙尾峁村位于枣林村北7公里。该村地处一卧龙状山梁的尾部,故名龙尾峁村。1990年, 全村共有耕地550亩、人口131人。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747亩、人口125户378人,其中劳动力166人。 </p><p class="ql-block">袁家坡底村位于枣林村西北11公里。该村地处山坡之下,由袁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袁家坡底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054亩、人口79户327人,其中劳动力93人。 </p><p class="ql-block">柳树局村位于枣林村西北13公里。因村内柳树成林,故名柳树局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145亩、人口99户357人,其中劳动力132人。 </p><p class="ql-block">霍家塔村位于枣林村西北12公里。该村地处一块山前的塌地上,由霍氏首居,故名霍家塌村,后来又演化为霍家塔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575亩、人口100户398人,其中劳动力120人。 </p><p class="ql-block">结绳墕村位于枣林村西北13公里,距离石市区25公里。该村地处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十年九旱,群众多在此地求神祈雨,故名接神墕村。新中国建立后,为破除迷信,取大家团结紧, 拧成一股绳之意改名为结绳墕村。村曾为结绳墕乡政府驻地。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745亩、 人口70户258人,其中劳动力83人。 </p><p class="ql-block">三山集村位于枣林村西北15公里。该村地处三座山峰的汇集之处,故名三山集。2012年, 全村共有耕地885亩、人口96户364人,其中劳动力138人。 </p><p class="ql-block">彩家庄村位于枣林村西北20公里。相传,此地在建村前曾经树木成林,其中以栎树居多, 当地发言称栎树为彩树,故名彩家庄。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029亩、人口135户628人,其中劳动力248人。 </p><p class="ql-block">孙家峁村位于枣林村北13公里。该村地处山峁之上,由孙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孙家峁村。 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680亩、人口62户245人,其中劳动力86人。 </p><p class="ql-block">白家峁村位于枣林村北17公里。该村地处一个黄土山峁上,很久以前有陕西省的白姓居民逃荒至此,建村落户,故名白家峁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592亩、人口71户252人,封中劳动力61人。 </p><p class="ql-block">场墕村位于枣林村北15公里。该村所处的山顶宽而平坦犹如平台,故名场塢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418亩、人口128户485人,其中劳动力215人。 </p><p class="ql-block">任家山村|位于枣林村北20公里。该村地处山上,由任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任家山村。 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721亩、人口146户495人,其中劳动力156人。0 </p><p class="ql-block">椿树峁村位于枣林北18公里。该村所处的山峁之上,椿树甚多,故名椿树峁村。2012年全村共有耕地1300亩、人口73户313人,其中劳动力130人。 </p><p class="ql-block">姓氏分布</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下辖枣林村、贺家畔、马家塔、十里村、陶家庄、山底沟、闫家峁、梁家岔、石桥、 刘家舍科、龙尾峁、袁家坡底、柳树局、霍家塔、结绳墕、三山集、彩家庄、孙家峁、白家峁、 场墕、任家山、樁树峁2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所辖区域姓氏分布情况</p><p class="ql-block">宋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村。 </p><p class="ql-block">于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村。 </p><p class="ql-block">陈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村。 </p><p class="ql-block">高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石桥、陶家庄、龙尾峁、山底沟、白家峁、场焉等村。 梁姓:主要分布在十里村、枣林、梁家岔等村。 </p><p class="ql-block">郭姓:主要分布在柳树局、白家峁、任家山等村。 </p><p class="ql-block">李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陶家庄、石桥、龙尾峁、山底沟、霍家塔、彩家庄、场等村。 杨姓:主要分布在十里村、结绳焉、任家山、孙家峁等村。 </p><p class="ql-block">闫姓:主要分布在十里村、闫家峁等村。 范姓:主要分布在枣林村。 </p><p class="ql-block">白姓:主要分布在马家塔、枣林、闫家峁等村。 段姓:主要分布在十里村。 </p><p class="ql-block">崔姓:主要分布在十里村。 </p><p class="ql-block">贺姓:主要分布在贺家畔村。 </p><p class="ql-block">乔姓:主要分布在贺家畔村。 杜姓:主要分布在枣林村。 陶姓:主要分布在陶家庄村。 </p><p class="ql-block">张姓:主要分布在陶家庄、石桥、彩家庄、场焉等村。 </p><p class="ql-block">刘姓:主要分布在陶家庄、石桥、刘家舍科、山底沟、柳树局等村</p><p class="ql-block">郝姓:主要分布在陶家庄村。 </p><p class="ql-block">王姓:主要分布在石桥、山底沟、白家峁、场焉、樁树峁等村。 薛姓:主要分布在石桥、山底沟、结绳焉、场焉等村。 </p><p class="ql-block">袁姓:主要分布在石桥、袁家坡底等村。 </p><p class="ql-block">渠姓:主要分布在刘家舍科、龙尾峁、椿树峁等村。 </p><p class="ql-block">任姓:主要分布在袁家坡底村。 </p><p class="ql-block">成姓:主要分布在结绳焉、柳树局等村。 孙姓:主要分布在白家峁、场焉等村。 </p><p class="ql-block">冯姓:主要分布在白家峁村。 </p><p class="ql-block">曹姓:主要分布在场焉村。 </p><p class="ql-block">申姓:主要分布在场焉村。 </p><p class="ql-block">社会经济发展情况</p><p class="ql-block">2011年,全乡共有大小企业30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9万元,同比增长9%,工业总产值95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44元,同比增长11%,全乡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2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2599万元,人均收入2016元,农村专业合作社17个。 </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20T 种植业2011年,全乡耕地面积3.2万亩,人均3亩;林地面积4万亩。粮食作物以种植谷子、高梁、玉米、豆类等小杂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核桃;生产粮食0.34万吨,人均315公斤, 其中玉米0.12万吨,谷子0.03万吨,高粱0.05万吨,豆类0.08万吨,薯类0.06万吨,油料作物0.02 万吨。有强始</p><p class="ql-block">29畜牧业以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100头,年末存栏2480头;羊饲养量3400万只;大畜饲养量150头,年未存栏95头;家禽饲养量14000羽,其中肉鸡5000羽, 全乡培植了宏图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山集村)、古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彩家庄村)等规模养殖基地。 </p><p class="ql-block">宏图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枣林乡三山集村,始建于2010年,由于当时规模小,饲养不规范,效率低下。2011年,合作社得到良好的发展,有猪舍5栋,面积2200多平方米,生活用房5间100平方米,蓄水池150立方米,兽医室、消毒室、饲料房共100多平方米,消毒设施、 养殖档案齐全,净道污道分离,区域绿化,厂区道路硬化,监控设施、疫苗冷藏等一系列设施完善。全年存栏生猪680头,能繁母猪180头,种公猪5头,年出栏商品猪3200头,仔猪680头。 </p><p class="ql-block">古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枣林乡彩家庄村,始建于2010年,属于散养。2011年,合作社存栏土鸡1500只,年产蛋15000斤。 </p><p class="ql-block">林业截至2011年12月,累计造林4万亩,其中防护林6500亩,木材林6700亩,经济林2万亩,林木覆盖率43%,共有核桃经济林2万余亩,打造出了6个千亩示范园区和6 个百亩示范园区。 </p><p class="ql-block">石桥千亩示范园区:面积1050亩,位于石洼自然村,以2003年栽植的核桃林为主,该区管护由区命名的“核桃大王”王小平牵头,按照庄园管理模式,按照土地流转集中大户模式思路进行,该园区土地立地条件好,全部为机修平地。 </p><p class="ql-block">枣林千亩示范园区:面积1000亩,位于马家梁自然村,主要是2003年及2007年两年栽植的核桃林,属于中幼林管护区。该村农民爱好核桃林,积极性非常高,土地几乎没有荒芜现象,管护思路为村集体组织,个户自愿配合形式。 </p> <p class="ql-block">柳树局千亩示范园区:面积1000亩,是由2006年栽植的400亩和2008年新的600亩组成,该区全部为修地,管理模式为村委组织,个户配合。 </p><p class="ql-block">贺家畔千亩示范园区:面积1500亩,涉及贺家畔、十里村两个行政村,是2007年栽植的年生核桃林。 </p><p class="ql-block">龙尾峁千亩示范园区建设:面积1150亩,是由“核桃王”雒元明栽植的300亩和村集体200p 年栽植的850亩组成,管护思路与闫家峁示范园区相同,但立地条件好于闫家峁,平地用深挖壕施肥办法,坡地用鱼鳞坑模式。 </p><p class="ql-block">闫家峁千亩示范园区:面积2300亩,是由“核桃大王”胡艮柱承包的300亩核桃树和200g 年8月新发展栽植的2000亩核桃树组成。按照庄园经济模式,由胡艮柱大户牵头,扩大基地榄式,在本基地大鱼鳞坑模式上按照隔坡水平阶贯通模式进行。2009年,胡艮柱以300亩6000株1.5万公斤的年产量,被评为“核桃大王”,在区委工作会议上获得了75克金牌和10万元奖金的重奖。 </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2011年,境内有工业企业30户,以洗煤、建材两大主导产业为主。同年,全乡工业总产值9500万元。 </p><p class="ql-block">鑫瑞煤业有限公司2007年8月,该公司投资建成先进的120万吨洗煤生产线,当年竣工投产,实际经营资产8500万元。2008年,又投资5000万元,征地60亩,上马建设年产180万吨的二期工程,2009年建成投产。 </p><p class="ql-block">2010年至2011年,该公司基本形成以洗煤、建材两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鑫瑞、茂源、井龙、天源等洗煤企业联手创建了西山洗煤集团,成立了洗煤行业协会,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打造年生产能力达千万吨的洗煤企业集中区,实现利税约1亿元。 </p><p class="ql-block">此外,枣林矿泉水厂、峰艺砖厂等企业也先后在乡内落户壮大;由政府牵头实施的企业用电专线建设已经完成。 </p><p class="ql-block">吕梁永宁石料厂2007年8月动工建厂,总投资600多万元。该企业采用现代化生产设备, 可规模化加工各种型号石料,日生产能力150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西山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枣林乡级公路是煤炭运输的必经之路,同时,在公路沿线分布有大小十几座洗煤企业。为规范经济秩序,枣林乡政府成立了一个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工业集团, 对西山地区的煤炭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多渠道的努力,引进吕梁景辉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旭辉煤业有限公司、鑫瑞煤业有限公司、井龙煤业有限公司和天源选煤厂五大煤碳深加工企业。 </p><p class="ql-block">吕梁亿龙水泥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开始筹建,由山西川东水泥有限公司和香港建利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一条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公司位干离石区枣林乡刘家舍科村,距吕梁市区20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离石东出口22公里。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设计综合利用资源,优先保护生态环境,0主要产品为优质硅酸盐水泥熟料。 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24万吨高标号优质水泥熟料,该项目上马可缓解当地高标号水泥的供需矛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利税9800万元,年消耗工业废渣一-硫酸渣5.65 万吨,对调整优化吕梁水泥工业产品结构,促进离石经济发展,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p><p class="ql-block">吕梁恒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007年建成投产,年可生产加气混凝切块15万立方米,生产免烧标砖4000万块,年可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吕梁恒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投资300万元,新上马了两条免烧砖生产线,新增产能5000万块,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p><p class="ql-block">井龙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枣林乡陶家庄村,占地40余亩,2009年5月正式投产。公司主要以从事选煤加工、销售为主,设计年人洗能力90万吨,选煤工艺选用三产品重介质750MM旋流器、 大型浮选柱等先进选煤工艺,全封闭、全闭路,环保达到国家要求。 </p><p class="ql-block">商贸业</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全乡共有商业网点230余个,其中饭店26家,零售店150家,药店15家,代缴话费点6家,机车维修30余家,家电销售5家。结绳墕村是离石、临县、柳林三县交汇之地,每年农历初一、初六有传统的民间贸易集会,是方圆几十里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 集会历史悠久,知名度高,集市贸易比较繁荣,对拉动当地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农、林、畜产品的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场地面积小,摊点、摊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功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市场效益的发挥,现已拓宽场地6000平方米,拆迁居民住房1000平方米,修建门店3200平方米。概略计算,通过农林产品交易与拉动运输、服务等行业发展,每年可增加净效益100万元。 </p><p class="ql-block">基础设施建设</p><p class="ql-block">村村通工程2004年,在全区公路建设年决战中,枣林乡投资700万元修建油路、水泥路29公里,使15个行政村改变了过去“通行能力差,抗压能力低,遇雨受阻”的状况。2005年, 投资500万元,完成户通工程82公里,在全区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08年,投资200万元新修了场墕、孙家峁、棒树峁、闫家峁四个村的村通工程,共20余公里:投资200余万元新修枣林大桥一座。2011年7月,枣林乡全面铺开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该项工程涉及22个行政村, </p><p class="ql-block">村村通工程</p><p class="ql-block">硬化里程1 04.01 9公里,其中街道长度82.398公里,巷道长度19.284公里,户道长度2.337公里2012年已全部完工。枣林乡规模以上的桥梁共有 16座,其中马家塔村1座,十里村2座、枣妖村5座、石桥村1座、陶家庄村2座、梁家岔村3座、刘家舍科村1座、山底沟村1座。 </p><p class="ql-block">西纵高速枣林段吕梁环城高速公路枣林段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以十里村为起点,与临离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闫家峁村附近,与临貝段相连,线路全长15公里,涉及十里村、枣林村、陶家庄村、石桥村、闫家峁村、梁家岔村6 个行政村,占地1200亩,概算投资13亿元,建设工期3年。自2011年3月开工以来,临时占地和控制性工程已经全部开工,项目建成后,该段公路将与本乡域内相关的干线公路构成较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更好的发挥高速公路整体效益,极大地改善枣林乡的交通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p><p class="ql-block">离临柳石扶贫攻坚公路2006年6月修建,是209国道、307国道及孝柳铁路重要的运输集散线,也是连接离石、临县、柳林三县(区)的经济要道,吕梁市通往碛口古镇旅游观光的连接线。其中枣林段起点位于离石区枣林乡马家塔村,途经离石区枣林乡十里村、枣林村、陶家庄村、 石桥村、梁家岔村、山底沟村、袁家坡底村、柳树局村、结绳墕村、三山集村、彩家庄村,全长27公里。扶贫攻坚公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促进枣林乡彩家庄村旅游业的开发,同时,对枣林乡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20万</p><p class="ql-block">电力供应2011年,枣林乡境内所辖的22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976户居民用电户和50 多户企事业单位大客户,拥有10千伏线路4条,共79.112公里(即10千伏5217南川线46.09公里, 主杆21.683公里,10千伏5228阳山线9.688公里:10千伏5828结绳墕线29.591公里,主杆12.07 公里,10千伏5826梁家岔线18.15公里,主杆13.5公里);配变125台,总容量28970千瓦, 其中农村公变63台6215千瓦,用户自备变62台22755千瓦,年供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2010 年,整合资金240余万元架设企业用电专线2万米。 </p><p class="ql-block">通讯设施2011年末,全乡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22个, 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90户;移动电话用户5280户,互联网用户35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5.7万元。 </p><p class="ql-block">人畜饮水工程有史以来本乡属严重缺水的地区,特别是王老婆山以西的多数居民,饮用水靠收集雨水的旱井为主,个别村有少量的泉水。2007年,乡政府投人200万元,在枣林村打深井两眼,新建三个蓄水池,铺设涵管一万米,解决了枣附近9个行政村5000余人、200头大牲畜的饮水难的问题。2011年,三山集村投资200万元打深井一眼,使本村居民全部用上自来水, 同时可供附近村民用水,至此全乡自来水用户有1000余户。 </p><p class="ql-block">新农村建设</p><p class="ql-block">2007年,结绳墕集贸市场经多方筹资,搬山填沟,平整场地,分类划界,建设成周边三县村庄的商贸中心。梁家岔新农村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成100户新居。2008年,结绳墕又投入1000 万元,硬化道路3.7公里,栽树5800株,净化面积1.2万平方米:三山集村新建住房99套,硬化村庄4公里,栽植树木1.5万株。2010年,整村推进工作中,十里村、枣林村、结绳村(含三山集、柳树局)投资3193万元,村民投工投劳6000人次,完成“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结合整村推进,大力实施移民工程,投资2200万元,在结绳墕、柳树局村动土39万立方米,造地39亩,新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4户,人数836人,支出71.65万元,比上年增长79%, 月人均71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7人,支出37.2万元,比上年增长4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940人,参合率9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24人,收缴保费429750元,参保率达到了88%。 </p><p class="ql-block">教育</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枣林乡集中财力,投入1000多万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05年,投资120万元新建了梁家岔小学,投资40万元维修了枣林中学,投资40万元改扩建了结绳墕小学。2007年, 投资100万元新建结绳墕寄宿制小学宿舍楼一座,投资250万元新建结绳墕中学高标准教学楼一座,面积2192平方米。2008年又投资300万元新建了结绳墕中学宿舍楼一座;投资170万元在梁家岔新建学生宿舍楼,硬化了校园。2010年,投资200万元对枣林中学、结绳墕中、小学的附属设施进行了完善。 </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全乡有小学4所,中学1所,其中寄宿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626人,教职工7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全年财政预算投入教育经费20元,比上年增长1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5%,比上年增长15%。 </p><p class="ql-block">枣林乡中心校地处枣林乡政府所在地,于2000年由枣林教办和结绳墕教办合并而成,承担着枣林乡2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学生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同时因枣林乡西依柳林,北接临县, 实际服务区域直线距离达30余公里,是离石区服务面积跨度最大的中心校。近年来,乡里新建了结绳墕小学、枣林小学、梁家岔小学,这些学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结绳墕小学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其他各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2012年,国家又新</p><p class="ql-block">三山集移民新村</p> <p class="ql-block">配备了大量图书、仪器和音体美教材,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观,为学校健康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枣林卫生院和结绳墕卫生院均由创建于60年代的人民公社保健站转变而来,自成立以来一直凭老三件(听诊器、血压器、体温计)服务群众、治疗患者,医疗技术、设备相当的落后。2001 年撤乡并镇后,结绳墕卫生院改为社区服务中心。2008年,离石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把枣林卫生院和结绳墕卫生院合并。新建的“枣林卫生院”院址位于结绳塢村,于2007 年动工,2009年冬季全部竣工,正式投入运营。卫生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8人;设有妇产科、内科、儿科、口路科、急诊科、心电图、B超、化验、放射科,手术室等10余个科室,有病床12张。2011年,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22个。 </p><p class="ql-block">至2012年底,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124人,收缴保费429750元,参保率达到了88%。 </p><p class="ql-block">文化</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全乡有民间文化艺术团体2支,乡级文化站1所,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有计算机2台,藏书一万册,定时免费开放;全乡22个行政村都设有农家书屋,藏书都在2000册以上;全乡广播电视全部覆盖,广播电视用户5280户,人户率100%。 </p><p class="ql-block">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枣林乡彩家庄</p><p class="ql-block">彩家庄古民居吕梁山上自古流传“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看不尽的彩家庄”,枣林乡彩家庄位于吕梁山之巅,距城区20公里,海拔1500米,是著名的晋商文化遗址。由于彩家庄的地理位置特殊,故有传言“彩家庄是坐在凤凰背上的村落。”彩家庄所在位置有三条山梁相连, 中间一条山梁如凤凰的脊背,两侧如凤凰的翅膀,山梁南侧三条山梁的集结处有个圆形的小山包, 那就是凤头了。相传在清初,李氏在彩家庄创家立业,在乾隆盛世李氏逐渐兴起,民国年间,商业发达,李家共有60多人在碛口经商发达后,在彩家庄建成了庄园。由于建筑宏伟磅礴、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考察了彩家庄晋商古民居后,激动地说:“这个村镇是碛口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应设法修复,将来与碛口及西佳县古城联手开发旅游, 一定会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彩家庄晋商文化遗址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现存院落21处,规模宏伟、古色古香,院与院房檐相纳,紧紧相连,是山区少见的古代民居建筑。 碛口成为旅游重镇以来,省、市、区的文物学者和政府领导多次到彩家庄村实展奠定</p><p class="ql-block">地考察,一致认为李家大院有开发的价值和优势,可以为碛口旅游点的有益补充。 </p><p class="ql-block">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山墕战斗旧址位于离石区枣林乡袁家坡底村山墕自然村南500米的均垯上,东西长65米, 南北宽170米,分布面积11050平方米,山墕村东距离石县城、西距碛口镇各约五十华里,是我晋西根据地通往陕北根据地的咽喉要道。山墕阻击战发生于1938年。当年2月,日军侵占离石, 同月26日,日军松井师团,从离石出发,兵分三路向秦晋两省交通重地军渡、碛口进犯,企图切断陕甘宁边区与晋绥的交通线,进而西渡黄河,侵犯陕甘宁革命圣地延安。日军一路200余人, 当日向王老婆山进犯,住在山墕村,以控制地势险要之高山地带,阻止抗日力量的进攻。我八路军120师警备八团文年生团长率所部一个营500余人闻讯后,奉命东渡黄河,来到王老婆山区, 乘敌立足未稳之机,与离石游击队配合,在山墕阻击。 此次战斗由于团长文年生指挥得法,当地军民配合密切,从26日午夜至翌日凌晨数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八路军战士或从烟囱、天窗投掷手榴弹,或用刺刀、大刀拼杀,歼敌200余人,缴获步枪40余支,轻机枪二挺、重机枪一挺,及电话机、望远镜等军用物资。我方伤32人,牺牲24 人,人称“小平型关战斗”。 </p><p class="ql-block">山墕战斗的胜利,大挫了敌人的锐气,大振了我军威风,鼓舞了我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在离石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p><p class="ql-block">山墕阻击战无名烈士墓位于离石区枣林乡袁家坡底村山墕自然村南约400米的王老婆山。 该墓地为正方形,边长为4.5米,分布面积20.25平方米,为山墕阻击战中以身殉国的21名陕西籍无名战士合葬墓。2000年10月迁建此地,混凝土墓室,砖砌墓冢,有纪念碑1通,为青石质圭首, 碑高1.5米,厚0.08米,宽0.6米。 </p><p class="ql-block">据纪念碑记载1938年2月26日,日本侵略军从离石兵分三路进犯军渡、碛口,妄图切断陕甘宁、晋绥交通站,进而达到西渡黄河,侵占革命圣地延安的目的。 </p><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120师警备第八团的一个营与离石游击队在山墕阻击日军。在团长文年生指挥下, 八路军迅速控制了山墕制高点,一路迅猛从山顶俯冲,日军淬不及防,凭借工事负隅顽抗,不久被压缩至下村。从村西进攻的一路队伍遇到战壕中日军的机枪阻击,八路军战士英勇进击,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格斗,终于将日军驱至沟底。日军连续三次组织反攻,都被八路军、游击队打退,残敌沿沟西逃到扑牛岑山上。八路军安全撤出战斗,挥师下段村。山墕阻击战是日军侵占离石后的第一仗,也是离石军民抗战史上的大胜仗,不仅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而且鼓舞了抗战军民的斗志。此役歼灭日军200余名,缴获步枪40余支,轻机枪2挺,重机枪1挺以及部分军用物资。这次阻击战八路军伤32人,牺牲24人。 </p> <p class="ql-block">附:撤并乡镇简介</p><p class="ql-block">结绳墕乡</p><p class="ql-block">基本情况位于离石县西部,位于北纬37o37',东经110o57'13",东连原灾林乡,南接响林县刘家山乡,西与临县招贤、高家山乡接壤,北与本县枣洼乡为界,乡人民政府駐结绳墕村, 距离石城区25公里。全乡总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3652人,均系汉族;下辖15个行政利19个自然村,全乡以农业为主。 </p><p class="ql-block">结绳墕村原名接神墕,其来历是因西山地区旱灾较多,一逢干旱,群众便到东川白马仙酮售地求神祈雨,往返久住此地而得名。新中国建立后,破除迷信,取团结之意,改为结绳瑞。结编墕乡为黄土丘陵地区,自西东逐渐升高,境内山多水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人畜吃水大部分靠旱井解决。 </p><p class="ql-block">全乡有耕地面积13436亩,大部分在山坡上,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山有坝地,为高产农田。气候特征是:冬雪稀少春风耗,夏缺雨水难捉苗,秋中有雨不调匀,汛期沟坝冲开壕,全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无霜期170天。 </p><p class="ql-block">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全乡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重视多种经营。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播种面积14780亩。1981年,产量201万斤,有林地9600 亩,大性畜存栏213头,羊980只,猪430头。 </p><p class="ql-block">结绳墕乡(公社)党委领导机构新中国建立以来,结绳墕乡经历了结绳墕乡、结绳墕人民公社时期。1953年6月 设结绳墕乡,1958年10月予以撤销,原境域属枣林人民公社,1959年6月, 建立结绳墕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建为乡,2001年并入枣林乡。期间,下辖15个行政村,19 个自然村。结绳墕乡、人民公社期间,分别设立了结绳墕乡党支部、党委和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党委、管理委员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乡党委、人民政府等领导机构, 1988年又建立乡人大领导机构,领导当地人民开展了各项建设工作。中共结绳墕乡党支部(党委)期间(20世纪50年代),历任书记2人,为郭树山、王致仕(第一书记)。中共结绳墕人民公社委员会(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期间,历任书记14人,依次为王致仕(第一书记)王廷茂(第二书记)、郭树山(第三书记)、成旺山、马锡荣、薛恒岳、贺玉印、刘绍荣、苏丕恩(曾两任职)、郭津山、李振荣、穆树万、刘振山、张焕清。中共结绳墕乡委员会(1984年开始)期间, 到2001年撤并到枣林乡,历任书记10人,依次为张焕清、雒义清、阎文华、杜增生、李新普阎少军、李宝莲(女)、苏杰拴、杨廷武、杜永红。 </p><p class="ql-block">结绳墕乡人大领导机构结绳墕乡人大主席团于1987年成立,至2001年间,历任人大主席(组长)4人,依次为薛恒山、李星明、刘树海、薛玉清。 </p><p class="ql-block">结绳墕乡(公社)政府领导机构结绳墕乡人民政府期间(20世纪50年代),历任乡长4人, 依次为杨培厚、杨培元、王廷茂、杨培荣。结绳墕人民公社管委会(革命委员会)期间,历任主任8人,依次为刘兆有、成旺山、王稳中、李振荣、李如宝、薛继荣、李文保、杜保栋。结绳墕乡人民政府期间(20世纪80年代起),到2001年撤并,历任乡长7人,依次为阎怀清、杨月平、 杜增生、白海平、阎少军、高志强、成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