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荆川先生文集》有感(一)————唐荆川与董氏人物

董虹

<p class="ql-block">根据常州青果巷董氏族谱记载,十世祖董士弘娶唐珤女,夫妻同龄,唐珤系唐荆川父亲,所以董士弘应系唐荆川姐夫。之前在青果巷游览之际,曾到访唐荆川故居,据景区有关唐荆川家族介绍,其中仅有关于无锡人王立道系唐荆川妹夫的介绍,并未发现唐荆川有其他姐妹的线索。所以虽有董氏族谱记载,苦于手头没有唐氏族谱的引证,也只能说是孤证。</p><p class="ql-block">通过网上查询,发现在《荆川先生文集》有记载与董士弘关系的文字线索。于是通过网购平台搜到《荆川先生文集》,有商务印书馆1967年出版的缩印明刊本,虽然价高,但还是果断下单。</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6日夫妇去常州博物馆参观,特意前往荆川公园游览了一趟,园内环境优雅,湖水清澈,亭台楼阁,绿树环绕。景区免费开放,内有唐氏宗祠、陈渡草堂、唐荆川墓、荆川先生读书处、码头等景点,遗憾唐氏宗祠当时关门大吉。唐荆川墓看似保存完好,碑文记载修于嘉靖三十九年,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墓碑立于“大清嘉庆元年十月”,神道两侧石像生均完好,绕墓一圈后在荆川先生墓前鞠躬致敬。园内建筑基本为仿古新建,无文物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陈渡草堂</p> <p class="ql-block">唐荆川墓</p> <p class="ql-block">常州游览回家,就收到文集快递,急急拆开草草浏览,发现文集收录有四篇诗词文章与董氏人物有关,分别是《与董后峰主事》、《与董后峰宪副》、《送董两峰应举》及《董进斋寿诗》,由此可初步断定董士弘系唐荆川姐夫无误。大概古人为示对他人的尊敬,书信往来称谓习惯用官职、号而不用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没有族谱作参考,相关诗词文章都不知道是写给谁的。</span></p> <p class="ql-block">一、《舆董后峰主事》</p><p class="ql-block">“曩时横山忍死之託,賴吾執事週旋其閒,僕用是激于公義,不敢違命。鄙人獲締姻好,我執事寔然是執事之能惠顾于王氏也!今王氏孱然一綫之緒,有甚于横山忍死之時;而令姨殷勤之情,豈異于横山忍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span>託也?僕不自揣,竊敢以僕之所自爲者望之執事。以執事高誼,豈以曩時所以教僕者,今日肯以身自讓之乎?執事若不忘先大夫人姊妹之好,照臨王氏而許之一言,是執事之能曲庇王氏也。而僕之所不能終事于王氏者,其亦可以無憾矣!惟執事亮之。”</p><p class="ql-block">文中大意主要是唐荆川妹夫王立道夫妇英年早逝,托孤董士弘照顾。(有关王立道介绍请阅后文)</p> <p class="ql-block">二、《与董後峯宪副》</p><p class="ql-block">“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禅家所謂猢狲入布袋,真可一笑也。塞上风麈寒侵病骨,远憶姊夫坐享园池之樂,何如何如?不久亦當圖解韁脫鎖之計,葢楼築室,栽花種樹,布满園中。雖不能與東鄰爭勝,亦與公各適其適而時相遇從也。興言及此,已覺神驰行至。居庸小价回草草附此不盡。”</p><p class="ql-block">文中发现对董后峰称呼“姊夫”,当可确定相互关系。文中大意是荆川先生当时身居居庸关,而笑叹自己悔入仕途,羡慕姊夫坐享园池,期盼不久也退出仕途,归隐乡土之乐。</p><p class="ql-block">根据唐荆川先生生平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三月,唐荆川先生经过数次沉浮,赴京师就任,先被任命为职方员外郞,而后又晋升为兵部郞中,被派往蓟州镇查核军籍情况。后唐荆川从蓟州回京述职,不久即被派往南京与浙江督察军务并抗击倭寇。在这次抗倭中,唐荆川与胡宗宪一起商讨应对倭寇之法。后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汛期,唐荆川带病巡视海上,经过焦山,而后在通州病逝,享年五十四岁。</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该文大致应该是写于1558年京师就任期间。可惜此后荆川先生一直忙于军务至病逝,没有完成他解甲归田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唐顺之(1507年-1560年),明代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儒学大师,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嘉靖年间进士。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子唐鹤徵,长女嫁孙臬(孙慎行父),次女嫁白启京。</p><p class="ql-block">唐顺之博文多识,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之唐宋派代表,又和王慎中、归有光并列为嘉靖三大家,而且还名列嘉靖八才子之列。学者称"荆川先生"。</p><p class="ql-block">唐顺之还是明代抗倭名将,曾亲率兵船与倭寇在崇明决战,在海上大破倭军,令当时的倭寇闻风丧胆,因而又有抗倭英雄的誉称。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巡视海防的途中于通州病逝。嘉靖帝为之赐葬,崇祯帝时追谥“襄文”。</p> <p class="ql-block">董士弘,青果巷十世孙。(1503—1576),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字体仁,号后峰,又号吾庵,府学生。嘉靖辛卯举人,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殿试金榜第二甲84名进士出生。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员外郎,福建兴化府知府,浙江按察副使,嘉湖兵备道,四川布政使参议,授承德郎,晋中宪大夫,政绩载府县志祀。娶唐氏,正德庚午举人湖广永州府知府珤(寳的古字,同宝,唐顺之父)女,封安人,晋恭人。子四朝行、言诗、言书、言礼。女三长适国子监生白倬,次适赵如鼎,次适周季复。父董绍。</p> <p class="ql-block">三、《送董两峰应举》(唐顺之)</p><p class="ql-block">“小年同砚席,惜别自依依;此日献书去,何时负弩归。亦知予偃蹇,不共尔翻飞;为报吾翁道,於今战胜肥。”</p><p class="ql-block">译文:年轻时我们曾是同窗,如今分别满心不舍;今日你带着文章去应试,何时才能荣耀归来?我也知道自己困顿潦倒,无法与你一同高飞;请替我向家父说,如今我已克服困难,一切安好。 </p><p class="ql-block">文中可以看出,董两峰与唐荆川小时同学,在送两峰应举时,预祝应举成功,同时也表达自己因官场不如意,时处在困顿。 </p><p class="ql-block">备注:董士毅,青果巷董氏十世孙,字守仁,号两峰,府学生,官光禄寺良醞署监事,浙江严州府(现杭州建德市)经历,生弘治十八年二月七日,卒万历元年十二月十三日(1505—1573),年六十有九,娶蒋氏正德辛未进士河南佥事亨女。董士弘弟。</p> <p class="ql-block">四、《董进斋寿诗》(唐顺之)</p><p class="ql-block">“自爱悬车早,经今十岁余。薄游沧海客,大隐市城居。坐阅人间世,时翻肘后书。里中问耆旧,羡尔更谁如。”</p><p class="ql-block">译文:你早早辞官归隐,至今已过十余年;曾如浮萍漂泊四海,如今大隐于市井之间。静观人世沧桑变迁,闲来翻阅医书自遣;乡里遍访年高德劭者,谁能比得上你逍遥似仙? </p><p class="ql-block">(注:悬车,古称官员致仕;肘后书,指医书或随身典籍。诗中赞其超脱宦海、隐逸自适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注:董约,字宗博,号进斋,曾任广东崖州吏目,娶成化进士广东南雄府知府王珀女。年六十四岁。系董士弘叔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