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就要接受年老的事实,但退休并没有改变一个人的社会性,换言之,退休并没有退出社会、脱离社会。

lhwoppo

<p class="ql-block">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就是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句话放在退休</p> <p class="ql-block">两类退休人,两种生命境界</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一批60后的人陆续退休,告别了职业生涯的舞台,这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我的单位,从去年开始就有十多位同事相继退休。这些退休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淡然处之,他们将退休视为人生自然演进的一部分,是从职业岗位向社会岗位的平滑过渡。</p> <p class="ql-block">他们新的岗位,是回归家庭,担当亲情的守护者;是融入社区,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维系新朋旧友,构建丰富社交网络的朋友角色。其中,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再就业,出于经济需求或其他原因,他们继续工作,但这种“上班”与以往的职业生涯已大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他们主动调整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抓住享受生活的最后机会。“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他们不惧年老,只怕心老。只要壮志犹存,晚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这种作为与职场截然不同。在他们眼中,秋茄晚结,菊花晚开,亦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另一类人则显得茫然若失,他们难以割舍职场生涯,认为只要活着,就应对社会有所贡献,继续创造价值。然而,退休带来的变故让他们感到无奈。“伏枥仍存万里心”,尽管心怀壮志,但生活的轨迹已然改变。</p> <p class="ql-block">他们将退休视为从“有用”到“无用”的转变,伴随而来的惆怅、失落和沮丧,使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爱好逐渐变得狭隘封闭,愈发消极地逃避现实。“剑老无芒,人老无刚;神老不灵,人老无用”,他们逐渐远离社会,被人们渐渐遗忘。</p> <p class="ql-block">他们难以转变原有的心态和思维模式,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无法以新的角色融入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然而,老年是人生的金秋,是收获和享受的季节,是壮年之后的延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退休犹如人生的第二春,与人生的其他阶段一样,老年阶段也有其独特的生活形态、情趣心性和生命价值。退休后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为社会做出何种贡献,而在于如何善待生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俗语说:“老要癫狂少要稳。”这里的“癫狂”,是点亮晚年生活的篝火,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体现。“白头虽老赤心存”,豁达开朗,乐观超脱,是八十岁学吹打的老来忙,用心经营晚年生活,无事也忙碌,不让一日闲过。</p> <p class="ql-block">身为退休人员,不忘过去,但不沉溺于过去;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做一个称职而有意义的老人,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所言:“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