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记实(11)

田钧祥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雾漫过新安江,屯溪老街的青石板泛起幽蓝光泽,檐角悬着的铜铃轻颤,倒映出马头墙上斑驳的爬山虎。</p><p class="ql-block"> 老友引着俺,来到一个曾喝过茶的老店铺。路边茶楼的门闩吱呀作响,竹篾盘里卧着刚出锅的小烧饼,老板用铜吊子续水,青瓷盏里浮沉的是老谢家的黄山毛峰。厚实宽大的茶案上斜插的野菊花沾着露水,与墙头探进来的桂花枝厮缠,香得能拧出蜜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临街的店铺木门,大都换了玻璃橱窗,有些奢华的大门上灯笼悬挂。 但不知咋的,俺这些个‘’老古董‘’依然是急急的走向老十字路口,去寻找当年那棵老树瘤里嵌着的铜钱、锈成的绿斑和树边石板路上来来往往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  老友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自觉的避开了车水马龙的高楼大厦,回归到了接地气的旧屋故地。</p> <p class="ql-block">  老骨头们在一起,唠叨没个完。什么到广州去参加‘’广交会‘’、到武汉去参加‘’全国二手设备工作会议‘’、到北岸乡去‘’路线教育‘’和茶余饭后的麻将输赢,等等。他们还诧异的看着我身上穿的印着去年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博览会上知青馆印制的黄色T恤衫,俺也乘机推介并鼓动他们也争取办个徽州地区知青馆。哈哈,满桌的菜肴斜望着我们,转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因在屯溪偶遇一个小老弟,他们移动公司正好在黄山、宣城、池州等地区检查工作,约好今天下午述旧。</p><p class="ql-block"> 约好的时间快到了,只能依依不舍的告别老友,换个场子。</p> <p class="ql-block">  躺在沙发上与小老弟交谈,问了他近年来的工作、家庭和孩子的情况,还倚老卖老的教诲他,要堂堂正正的踏实做人。</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时,听人介绍有个上海下放到徽州的老知青,在单位下岗后就一直从事茶叶买卖生意。随着年龄增长,就在老街开了个面馆。</p><p class="ql-block"> 找到了他的面馆,给他打工的妹婿告诉我,他刚休息回家,要到明晨再来店里,就不打扰他了。</p> <p class="ql-block"> 哈哈,插游比插队要忙多了。</p><p class="ql-block"> 老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躺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