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0日,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厦门三丘田码头,乘轮渡赴海上花园、国家5A级景区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有“海上花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毓园位于福建省厦门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即林巧稚大夫纪念园,为纪念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而建。毓园之"毓",就是培育养育之意,故得名。</p><p class="ql-block">毓园建于1984年5月,占地5700平方米。毓园的建筑布局自然,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 林巧稚大夫立式雕像就屹立在平台右侧,雕像对面有一座占地140多平方米的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馆,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开地—鼓浪屿最美转角。</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离开鼓浪屿后,我们前往泉州【开元寺】。这里是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一方缩影。作为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是泉州辉煌的“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频繁交流的历史见证。东西双塔,泉州人的精神航标。</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唐代开元年间由唐玄宗令全国十大州郡修建的皇家寺院代称,现存四大开元寺分别位于潮州、泉州、福州和邢台。其中潮州开元寺作为粤东第一古刹,保留了唐代建筑格局,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占地7万平方米,存有中国最高石塔——镇国塔(48.24米)与仁寿塔(44.06米)。大殿二十四尊飞天伎乐木雕为国内孤例,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三大戒坛。</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p><p class="ql-block">双塔最初为木构,南宋时期改用花岗岩重建,通过雕刻工艺完美再现木结构的斗拱、飞檐、门窗等细节,甚至保留木构的曲线与棂格装饰。图为西塔仁寿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建造于南宋时期,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宋代建筑具有侧角明显、斗拱和石柱比例硕大、覆盆式柱础等特点,这在东西双塔上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东西双塔集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宗教文化于一体而闻名海内外,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不仅表现了闽南石雕工艺的精湛,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泉州东塔(镇国塔)是泉州开元寺内的宋代石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现存建筑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改建的八角五层楼阁式花岗岩塔,通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石塔之一。其以仿木构建筑技艺、精密力学结构和精美佛教浮雕闻名,展现了宋代石构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巅峰成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东塔镇国塔。</span></p> <p class="ql-block">2001年1月5日,泉州市开元寺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21年7月25日,开元寺作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