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的悠闲

cheng

<p class="ql-block">  五月,春之明媚的最佳时光,没有远行,却在周边的小城与乡野间,寻得几分闲适与惊喜。</p> <p class="ql-block">  阊门城楼依旧耸立,砖缝里的藤蔓倒是比去年更茂密了些。青灰的城砖上爬满蜿蜒的绿痕,像是岁月渗出的汁液。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如今看来,富贵依然在,风流却不知何处去。</p><p class="ql-block"> 城下的喧嚣扑面而来,车流人流川流不息,运河中游船来来往往,不禁让人联想《红楼梦》里在此处登舟远行的场景,那些锦绣衣裳的公子小姐,如今都化作了水泥森林里的幢幢人影。</p> <p class="ql-block">  巴城老街——电视剧《北上》带火的江南秘境,这个隐匿千年的水乡突然闯入大众视野。</p><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上游人的脚步声渐密,却未打破这里沉淀百年的宁静,粉墙斑驳处藏着明清商贾的旧梦,枕河人家的窗棂下仍飘着碧螺春的清香。玉山古戏台如今成了最生动的片场。当《北上》里熟悉的昆曲唱段在此真实响起,游客们才惊觉:剧中流淌的江南韵味,原来都从这飞檐翘角下生根。转角处的巴城博物馆里,一艘明代商船模型与电视剧里的运河场景遥相呼应,弹幕里热议的"水乡密码",此刻在玻璃展柜中有了具象解答。 </p><p class="ql-block"> 最妙的体验藏在那些被镜头偏爱的大宅深院。推开通往《北上》取景地的雕花木门,天井里斜落的日光正照着剧里同款的青苔石阶。有姑娘穿着汉服在回廊拍照,发朋友圈时才发现——自己站的位置,恰是主角擦肩而过的转角。 </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早茶铺子最近添了"剧迷套餐":一笼蟹粉小笼配三虾面,正是《北上》里老饕们争抢的"神仙吃法"。老板娘笑着说:"以前客人追着问大闸蟹,现在都问电视剧里那碗面在哪。" </p><p class="ql-block"> 当暮色染红临河的灯笼,戏台前的长凳已坐满等夜戏的游人。他们或许是为《北上》而来,最终却在这活着的古镇里,触到了比剧本更绵长的江南。</p><p class="ql-block"> 老街不大,却浓缩了江南水乡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忽然起了兴致,想看看上海中心的高,外滩夜色的美,便索性来了场“乡下人”进城式的游荡。 </p><p class="ql-block"> 清晨,沿苏州河畔步行至外白渡桥,这座黑黢黢的钢筋铁骨的桥横在苏州河上,像一道生锈的旧锁链。桥头那块铜牌上的字,不知是在述说历史,还是个背景板而已?</p><p class="ql-block"> 外滩,黄浦江边,洋行大楼排得齐整,花岗石墙面上刻满旧日的气派。对岸的陆家嘴高楼群却像一排钢刃,冷森森地插进云里。江水不再浊黄,货船缓缓蠕动,倒映着两岸的新旧交错——百年的傲慢与如今的嚣张,倒在这条河里和解了。 </p><p class="ql-block"> 转去豫园,园林景色一般,游人依然如过江之鲫。老城隍庙街区充滿了商业烟火气息,除了人流,更有那偏高的物价,给人以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中午登了上海中心,电梯一瞬便把人抛上云端。俯瞰下去,老城厢的灰瓦屋顶如一片片霉斑,嵌在玻璃幕墙的森林缝隙里。黄浦江成了一条淡绿色的绦带,货船如蚂蚁搬家。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在脚下矮了半截,倒显出几分驯顺。高处果然好,连人都自觉成了神仙,可惜神仙也暍不起几十块一杯的劣质咖啡。 </p><p class="ql-block"> 夜来细雨,陆家嘴的霓虹灯泡在雨雾里,晕染成一片光海。游轮在江上拖着彩色的尾巴,外滩的灯光如旧时代的金箔,浮在黑暗的水面上。美则美矣,细看却不过是电费在燃烧。 </p><p class="ql-block"> 一日看尽上海,归途地铁里挤得脸贴玻璃,忽想起日间在观光厅见到的“世界之巅”标语——原来这巅峰,终究也是要挤着下去的。</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披晓色,</p><p class="ql-block"> 浦江厦列竞嵯峨。 </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里人声佛,</p><p class="ql-block"> 云阁窗前霓海烁。 </p><p class="ql-block"> 十里洋场迷望眼,</p><p class="ql-block"> 一城故事付奔波。 </p><p class="ql-block"> 归来傲读步行数,</p><p class="ql-block"> 更道今朝赚得多。</p> <p class="ql-block">  宜兴陶瓷二厂,这座与我同齡的老厂区,如今已转型为陶文化体验基地和网红打卡之地。横跨于主干道的陶片搭建的巨大造型建筑,已成为游人拍照留念的最佳背景。展厅内,紫砂壶、均陶堆花、青瓷等宜兴"五朵金花",述说着陶二厂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步入窑湖小镇,恍如闯入水墨画卷。这个以古龙窑为魂的度假区,将废弃矿坑巧变为碧波荡漾的景观湖。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宋代风格的建筑倒映水中,陶罐镶嵌的景墙与芦苇栈道相映成趣。恰逢酷热袭击,难忍汗流浃背,只得匆匆而返。</p><p class="ql-block"> 一日行程虽短,却触摸到了陶都的双重脉搏——陶二厂里铿锵的匠心跳动,窑湖小镇中流淌的诗意栖居。宜兴之美,正在于它将泥土的厚重与湖光的轻盈,熔铸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活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