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拐杖--虎杖

红叶似火

<p class="ql-block">虎杖,学名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又名斑庄根、大接骨、酸桶芦、酸筒杆,是蓼科虎杖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粗壮,横走于地下;茎则直立而丛生,基部木质化,并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片短柄,呈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托叶鞘为膜质,褐色,且早落。花为单性,雌雄异株,形成腋生的圆锥状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瘦果椭圆形,具三稜,色黑褐。花期在8至9月,果期则为9至10月。</p> <p class="ql-block">虎杖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及日本,在中国的分布区域涵盖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它常见于海拔140至2000米的山坡灌丛、山谷、路旁以及田边湿地。虎杖喜温和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涝,对土壤要求不高,尤喜疏松肥沃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虎杖的叶、根茎及根皆可入药,具有祛风湿、活血祛瘀之效,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蛇咬伤等病症。其幼苗、嫩叶或嫩茎可炒食、做汤或腌制成咸菜,亦可作为凉拌菜食用。</p> <p class="ql-block">虎杖的根茎横生,具备良好的护坡与保持水土功能,因此可作为护坡水土保持的草本植物。其株形健美,常被用作庭院中草地、花坛的背景植物。</p> <p class="ql-block">虎杖全草可制作饲料与兽药,亦可用于制作农药。其叶晒干后可制成香烟;根茎与叶可提制栲胶。此外,虎杖提取物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染色剂,并应用于化妆品行业中。</p> <p class="ql-block">虎杖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虎杖因避讳虎称为大虫,故亦称大虫杖。《和汉三才图会》提到:“折其茎,剥其皮噉之味酸,故名酸杖。”其味亦苦,故又称苦杖。</p> <p class="ql-block">虎杖入药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名医别录》称其为“虎杖根”,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描述:“田野甚多,此状如大马蓼,茎斑而叶圆。”《蜀本草》记载:“生下湿地,作树高丈余,其茎赤根黄。二月、八月采根,日干。所在有之。”《本草图经》描述:“三月生苗,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初生便分枝丫。叶似小杏叶。七月开花,九月结实。南中出者,无花,根皮黑色,破开即黄。”这些历代本草的描述,与现今药用虎杖的特征相似。</p> <p class="ql-block">虎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粗壮,横走,外皮黑棕色或棕黄色,节明显,呈弯曲状,侧根较多。茎直立,高1至2米,丛生,粗壮且空心,具明显的纵棱,具小突起,无毛,散生红色或紫红斑点。</p> <p class="ql-block">虎杖的叶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至12厘米,宽4至9厘米,近革质,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近圆形,边缘全缘,疏生小突起,两面无毛,沿叶脉具小突起。叶柄长1至2厘米,具小突起;托叶鞘膜质,偏斜,长3至5毫米,褐色,具纵脉,无毛,顶端截形,无缘毛,常破裂,早落。</p> <p class="ql-block">虎杖的花为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长3至8厘米,腋生;苞片漏斗状,长1.5至2毫米,顶端渐尖,无缘毛,每苞内具2至4花;花梗长2至4毫米,中下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淡绿色,雄花花被片具绿色中脉,无翅,雄蕊8,比花被长;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果时增大,翅扩展下延,花柱3,柱头流苏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