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爱紫蓝色的花,尤爱那些山野间紫蓝色的花。童年在家乡的沟岸溪旁每每看到马莲花、山茄子花,都会驻足观赏,有时会蹲下身去边欣赏边把美丽的花朵揪下来玩耍。虽然对花是够残忍,但童心未能多虑,只为童趣使然。长大后对这紫蓝而爱的天趣未减,只要视线所及,那必多看无疑。</p><p class="ql-block"> 家居楼区旁的龙源山上下,平地或树间有好多紫蓝色的小花,或一簇簇,或一片片,春来花长,暮春绽放。她的花期很长,这已到初夏时节还妍开不败,旺盛绽放。她的花朵虽不大,但蓝中透紫,紫白相间。她的绽放,形成了一片紫蓝色的花海,挺立着的花身又透出那抹淡粉的白,是在争露着一种美丽中的纯洁。有的昂起高傲的头,挺拔颈天;有的比肩接踵,笑迎春风,续接夏日。平地上的使你远远就会怡情跃升,向她走去,观看她,欣赏她。她们又仿佛会与你互动,精精神神地与你对望,向你展示她的绚丽。树间的她们又似在树荫下有些害羞,但展现给你的是强劲生长中的顽强,又都似对你莞尔盈笑。</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没见到过这种花,这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了,她们就随之悄然而至。见到她们就被她们的那种独有的美所折服,每年都要在她们身边多走几遍去欣赏她们,拍照她们,但就是不知她们“美姓尊名”,问过一些人也不知道叫啥花名。今年得妻帮助,学会了用手机百度拍照图片,方知叫“二月兰”,另名诸葛菜。这个诸葛菜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据介绍2000多年前的三国时候,诸葛亮带兵打仗粮食不足,他就命众将士去寻野菜,结果寻得较多的就是这种植物,因此,后世老百姓就把这种菜叫诸葛菜。</p><p class="ql-block"> 这小小的野菜花不仅承载着历史,还深深感染着现代人,连季羡林大师生前还专门写过《二月兰》的散文,文中表达了对这种平凡而顽强生命的赞美,同时又充满了禅意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季羡林大师是一位造诣非凡的佛学家,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他用阐释二月兰作为一种野花,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就能扎根,生命力极其旺盛和顽强,隐喻了人也应该具有这种野生孤旅的顽强生存精神,这对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是一种启迪。</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纵观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就是靠着豁达和顽强走完了人生之路。他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将苦难淬炼成永恒的诗意,成为中华文明具有超凡魅力的精神图腾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二月兰的顽强生命力到人的豁达顽强生存精神可见,人与物二者存在顽强的同一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贵在顽强。二月兰,用顽强昭示着生存的真理,用顽强展示着美丽,用顽强填充着空间。我爱二月兰,不仅是她的紫蓝形色,更是她的质性顽强。她的美丽是形与质的统一,是值得尊重的野花名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