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苏州虎丘

红雨伞

<p class="ql-block">  虎丘的得名,传说众多。一说是阖闾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在山上,故名虎丘。一说是山形像只老虎,所以叫虎丘。</p><p class="ql-block"> 一说是秦始皇上山游玩,见到一只老虎,用剑劈去,老虎变成了石头,遂名虎丘。下面的故事从第一说,较为传统。虎丘山原名海涌山,顾名思义,是海上涌现出来的一座小山,故名海涌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么,后来为什么不叫海涌山而叫虎丘了呢,这与山上出现的白虎有关。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吴国在苏州建都。吴王阖闾死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那时,国王死后,不仅葬礼十分隆重,而且要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墓地。阖闾是诸侯中的霸主,更是要讲究这些。阖闾究竟葬在哪里呢?在选择墓地时,夫差叫掌管风水的大臣去察看地形。</p> <p class="ql-block">风水大臣察看后回来说:“海涌山那里最好,是虎踞龙蟋之地。虎踞者,山似老虎形状;龙蟋者,山下原为海洋,是蛟龙潜伏之处,是一块难得的墓地,葬在那里最好。”于是,夫差立即调集民夫,在海涌山下深挖墓穴,建造墓室,把阖闾葬在山下,并用许多金银宝物和三千把名为“鱼肠”、“扁诸”的宝剑作为随葬。</p> <p class="ql-block">葬毕,夫差和两个大臣在山上守墓。在第三天早上,两个大臣到墓前去焚香磕头,发现墓上蹲着一只老虎,双耳竖起,两眼闪光,凶势逼人,十分威严。两个大臣吓得心惊肉跳,急忙去告诉夫差。夫差出来一看,果见山上蹲着一只老虎,但走近一看,老虎不见了。派人到山上去四处寻找,也遍寻无着。夫差心中十分疑惑,想:父王葬后三日,山上出现老虎,不知是凶是吉?</p> <p class="ql-block">就把掌管风水的大臣叫来,说明了情况,要风水大臣解释。风水大臣一听,当即满脸笑容,乘机奉承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这是一个吉祥的兆头,虎者,兽中之王也,雄踞高山,威震四方,象征着大王千秋霸业,各国诸侯都要臣服于大王。”夫差一听,心中十分高兴,但转眼一想,如今虎迹全无,这又怎么解释呢?便问道:“现在山上找不到老虎,不知是何道理?”风水大臣道:“大王所见的老虎,乃是山中之精灵所化,并非真虎,故而不可能找到。大王可以回想一下老虎的形状,命石匠凿一只老虎放在山上,叫它永踞此山,大王也可以永保霸业。”夫差本想永当霸主,听风水大臣这么一说,正中下怀,立即叫来了几个灵巧的石匠,凿了一只石老虎,放在山上。从此,过路的行人远远望去,就可以看见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蹲在山上,人们便称之谓“虎丘”。时间一久,大家不叫“海涌山”而叫“虎丘山”了。</p> <p class="ql-block">  虎丘剑池名胜区中最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便是被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p><p class="ql-block"> 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所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三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当年颜真卿想写“虎丘剑池”时,相传因“虎”避唐高祖李渊父亲李虎的讳,因此写的是“五丘剑池”。唐朝后又经人改回“虎丘剑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