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想起当年在钟祥旧口区高集公社高明大队一小队知青点当知青的岁月中,虽不适应农村的一切,可几年的知青生活却磨炼了我们意志,同时也让我们这群异姓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谊。</p><p class="ql-block"> 先后返城回武汉后,大家各自忙于工作打拼、成家立业,一度失去了联系20多年。</p><p class="ql-block"> 1999年省文化厅组织所属单位足球比赛活动,恰巧我那在省美院工作的小弟弟在参加比赛中和我们知青点一向爱好体育运动的孟申见面了,因此我们也取得了联系,并先后联系上了我们高明一队其他部分人员。 </p><p class="ql-block"> 200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高明一队知青点已联系上的人员,便在当时省美队大门旁的“天伦酒店”,举行了返回武汉别后20多年的首次聚会。大家久别重逢的心情难以言表,推杯换盏中,大家道不尽的离别情,叙不完的知心话,说不断的相逢趣。餐后移步我小弟弟家中品茶调侃继续,谈天说地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祥返城回武汉,</p><p class="ql-block"> 东西南北各一方。</p><p class="ql-block"> 成家立业任务重,</p><p class="ql-block"> 人生打拼各自忙。</p><p class="ql-block"> 别后再逢心激动,</p><p class="ql-block"> 手足之情永不忘。</p><p class="ql-block"> 每年团聚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再难也要聚几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良建《兄弟姐妹情谊长》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高明点刘良建这篇文章,是随机随笔在咱们群里的。随笔就这么流畅下来一篇900多字的文章,除了有条理清楚的叙述,还随机随出来一首诗,足见刘良建的文笔还是相当有功力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刘良建的记忆能力,也是了得。他不但可以记得好多几十年前的事,还同时能记住具体的时间点、甚至一些人和事当时的很多细节。</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里面,他把我们点知青分别20多年后重聚的日子——2000年3月下旬的一天;重聚的地点——当时省美队大门旁的“天伦酒店”,都清清楚楚地写了下来,真是太厉害了。而这些,如果不是他记得还写下来,我的记忆早在爪哇国里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的《知青岁月》征文,在内容方面,提出来过,希望大家的投稿,既写当知青那个时候的人和事,也写写返城以后的人和事,以期我们留下来的文字信息,内容方面涉及面能更广些。</p><p class="ql-block"> 刘良建这篇文章,写了回城以后的人和事,主要写时隔20多年后,再接续知青情谊20多年,广延了《知青岁月》的时空,增浓了回忆文集的情感。读他的文章, “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这首歌的旋律,以新的命义随文缭绕,有一种感觉叫熨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