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和朋友一起驾车前往颐和园,一会的功夫就到了颐和园南门。今天的天气不好,阴天也像是雾霾,远处看去,昆明湖上的游船隐隐约约的在游动,几乎看不到湖的对面,昆明湖的确很大,绕湖一圈步行下来走了约1.7万步,这对于一个中老年人来说,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融合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清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颐和园的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母亲寿辰而建,后成为清代皇家避暑、游憩的重要场所。1860年,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并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后再次修复,成为晚清政治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占四分之三。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湖中点缀着十七孔桥、南湖岛等景观,夏季可泛舟,冬季可滑冰。万寿山,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壮丽的建筑群,登阁可俯瞰全景,山后藏式寺庙和苏州街则展现多元文化特色。颐和园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巧妙借景西山群峰,扩大空间感。融合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建筑的恢宏,如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西堤六桥仿杭州苏堤。园内文物丰富,涵盖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如今,颐和园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北京重要文化地标,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它不仅是研究中国皇家园林的活教材,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传承的双重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