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无锡梁溪区的街巷中,藏着许多名人故居,它们就像一本本打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次来无锡,没有时间的限制,随心随性地行走,5月7日,在6日下午台风掠过无锡之后,我们安排探寻这些名人故居的旅程,期望能在这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间,触摸历史,感受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来到了秦邦宪故居。秦邦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博古。故居位于城中崇宁路112号,原是他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 ,建于清光绪末年。整组建筑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高高矗立,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风格,透着古朴宁静。走进故居,能想象到当年博古在这里度过的少年时光。父亲早故,他在这里勤奋读书,立下报国之志,从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展厅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生动地展现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从早期投身革命,到临危受命,再到为统战工作、新闻事业呕心沥血,最终鞠躬尽瘁,英年早逝,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离开博古故居,我们步行前往钱钟书故居。我其实是第三次造访钱钟书故居了。故居在新街巷30号,是钱钟书先生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走进故居,扑面而来的是江南书香门第独有的文化气息。这里没有华丽的雕梁画栋,也没有奇花异草装点,但庭院深深,廊道纵横,房屋错落有致,宁静中满是文雅。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平房两进,每进面阔七间,中间有天井,东有备弄。在 “钱钟书生平事迹展” 中,通过丰富的照片,我看到了先生不同时期的模样: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专注认真,与夫人杨绛留学时的浪漫甜蜜,老年时的相濡以沫。还有一个小空间里展示的是表现他们夫妻之间相处的戏剧表演的沉浸式体验,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先生当年在书斋中埋头苦读、挥笔创作的场景。《围城》里那些精妙绝伦的文字,或许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生成。我最喜欢的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从书柜里随心拿起他们俩的作品读一读,这次拿的是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杂忆与杂写》,翻到《读书的苦与乐》这一篇,这篇文章成为她读书观的代表性篇章。该文的核心段落摘录如下: </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在文中将读书的自由与随意性比作“串门”,强调读者可以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无需拘泥于现实礼节,且能随时选择深入或退出。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阅读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意义。我几次到访钱氏故居也算是“隐身”的串门儿。</p><p class="ql-block"> 钱钟书故居的钭对面其实就是荣德生故居。因为第一次找他的故居,我们是跟着导航走的,转了一圈才找到这幢建筑,位于薛家花园里面。它位于郊区荣巷镇西街,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住所。始建于1918年底至1919年初,续建于1933年,有着浓厚的民国风格和江南特色。这座宅子原来应该是规模宏大的,但部分建筑如八字照墙、“修身为本堂” 已拆除,西花园也新建了商品房,只剩下主体建筑一栋楼,依然保存基本完整。站在 “承德堂” 前,不禁想起荣氏兄弟的创业历程。他们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投身面粉、纺织行业,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不懈的努力,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他的实业救国精神影响深远。他的儿子荣毅仁成为了国家副总理。但故居的现状却非常的低调。</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薛福成故居,又称薛家花园、钦使第 。需购买门票入内。它位于学前街152号,建于1890 - 1894年,是 “江南第一豪宅” 。走进故居,其规模之宏大令人惊叹,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占地超21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宅院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中轴线上依次是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东轴线有西式弹子房、薛仓厅等;西轴线则是传经楼、西花园等。薛福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他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内政外交上成就非凡。</p><p class="ql-block"> 故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主体建筑沿用清代中晚期规制,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而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又带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薛汇东住宅更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故居中,既能感受到传统中式建筑的古朴典雅,又能领略到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西风东渐的特殊时代。他儿子为他60大寿建的戏台他却没有等到建成就驾鹤西去,可惜了他儿子的一片心,大放光彩享受听戏乐趣的是他的儿媳妇,可谓乐享其成了。</p><p class="ql-block"> 故居探寻之旅结束了,但这些名人故居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却久久萦绕心间。博古的革命精神、钱钟书的文学造诣、荣德生的实业救国、薛福成的维新思想,都通过这些故居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