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第八回 命运两重天</b></p><p class="ql-block"> 火灾第二天,康康跟我商量,老贵家实在可怜,所有家当都烧光了,虽然老两口被大女儿接去住了,无奈离家太远,四姑娘以下三个都在乡里上小学和初中,仍要住村里,我们食堂边的储藏间平时放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些种菜的工具和烧火的谷壳等,能不能腾出来暂时给她们住一下?我跟副班长商量一下就同意了。起初几天,班里顺带把早晚的饭菜也包了,她们中午在学校吃。</p><p class="ql-block"> 火灾过去的第三天上午,忽听到宿舍外敲锣打鼓的声音,出去一看,原来是涂伯领着村民给我们送锦旗来了,旗的右上角写着赠给人民子弟兵,中间大字是“危难时刻见真情”,左下角是村里落款。锦旗做了两面,我收下一面后,涂伯又领着一帮人,吹吹打打往连部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连部不敢怠慢,逐级上报到团部,团政治处派组织、宣传两名干事来我班检查核实并做宣传报道工作,还找了几名村民座谈。随后连里传出消息,拟报请上级给全班通报嘉奖,给我、胖墩和康康记三等功。过了一星期,通知各班到连部开表彰大会,连长宣读团里给九班的嘉奖令并宣布给我和胖墩记三等功一次,奇怪的是没有康康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向文书打听,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调查组下来时了解到起火的人家是富农,也可能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战士提起为老贵女儿腾房的事,本意是说我们好事做到底,不料汇报材料上纲上线,提到阶级立场的问题,他们找康康核实情况,康康经过世面,见来者语气不善,就把责任全扛下来,说他是先斩后奏,找炊事员取了钥匙,把老贵女儿安排进来的,与班长无关。过后康康也不跟我提这事,我蒙在鼓里。文书说,团里还指示我们连要研究给康康处分呢!我听后,脑袋轰的一声,我宁可不要这三等功,也不能让康康背个处分!</p><p class="ql-block"> 我找康康,质问他为什么不跟我通气,为什么自作主张?康康一副死猪不怕烫的样子,“班长,你先解解气,我知道你下连队是来过渡的,不能因为这件事断了你的前程,我再过几个月就要退伍,无所谓了,再大的事我都能承受!”“过去我对你有误解,以为你是来镀金的,与我们两类人,大半年相处,知道你是好人,为你扛点责任,我愿意!”我心里一阵温暖,多好的战士啊!心里只想着别人,但我不能让好人吃亏,我第一次动用了个人关系,星期天跑到团长家申诉,他表示会认真对待。</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又悄悄跟涂伯吹风,他急了,说要找连长说理,那天情况急,刚好康康在身旁,是他顺口叫康康向我转达,求我帮忙的。我说:“找连长可以,但说话婉转点。”他点头答应,又张罗给老贵女儿找地方,尽快从储藏室搬出来。果然,双管齐下,康康终于没有受到处分。</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开始,已经当了四年兵的副班长和康康确定退伍,他们早有思想准备。欢送退伍那天,各班派代表到火车站送别,大家紧握双手,泪眼婆娑,说不完的心里话,但说来说去还是重复着不要忘了给我写信、大家多保重的几句话。火车缓缓开动了,我追着康康坐的窗口跑,他一直摇手,叫我回去,我看到他眼里噙着泪水,不由得鼻头一酸……</p><p class="ql-block"> 从火车站出来,在爬上大卡车的一刹那,我似乎远远地看到四姑娘在停靠自行车的区域找车、推车,她来干什么?也是来送人吗?</p> <p class="ql-block"> 再不久,我的提干命令下达,调回团卫生队当医助。工作没多久,团里又推荐我参加工农兵大学生考试,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医学院,毕业后回团卫生队当军医,直到队长。应当说,在同龄人中,我的运气是不错的,至少比我的知青同学强过几十倍。但是有一点,我绝没有利用父母的身份谋取个人的一点私利,在班里、连里、团里,除了团长以外,至今没人知道我有个师级的父亲和红军的外公。</p><p class="ql-block"> 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曾去过大桥驻地几次,那里变化挺大的。生产队包产到户了,涂伯卸掉了村主任的职务,让给年轻人干了。我特意向他打听老贵家的情况,1978年,中央下达给地、富、右派摘帽的通知,老贵第一批被摘帽,但家烧掉以后,一病不起,前面三个已经成家的女儿轮流照顾着。老三和老五留在村里,在废墟旧址盖了新房子,老六老七还在上学,四姑娘高中毕业,在大队当赤脚医生,老贵把平生所学医术全部传授给她,进步很快,后来调进乡卫生院了,这两年没见过她,听说全国恢复高考,她考上了什么大学他也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 康康和副班长退伍后,头几年还有书信往来,后面是我写两封,他们才回一封,我猜想,可能是回农村,生活压力大,没有心情回的,于是慢慢断了联系。但是,他们退伍时,全班在一起合影,那是我特地请连部文书以赣江大桥为背景照的,我把它放大了,镶入镜框,端端正正地挂在我床边的墙上,一睁眼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望着照片,经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