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

高孝文

<h3>让沙漠绿树成荫,让漫天黄沙开出金花,让娇弱的果实在弥天的沙尘里成熟。<br>这个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白日做梦的想法,在她手里实现了。<br>她在青春正好时,被一匹老马驮着嫁进了荒漠。<br>然后她用年轻的脊梁,扛起了沙漠里的生机。<br>她是沙漠的造物主,是沙漠开出的一朵绚丽玫瑰。</h3> <h3>她叫殷玉珍,是获得中华环境奖获得者,还是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的主人,更是全国劳动模范。<br>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br>现在的殷玉珍是一个在沙漠里顶天立地的豪迈女子。<br>她不屈服于天地,不自怨自艾在狭小的生存空间。<br>她坚韧、挺拔、百折不挠。<br>她的故事,值得所有人听。</h3> <h3>父亲的报恩1985年,一匹瘦弱的老马,载着年轻的殷玉珍,走进了毛乌素沙地,走向了她未来的家。<br>殷玉珍看着被黄沙掩埋了一半的、逼仄的、破烂的小屋,不敢相信这就是她的婚房。<br>本来就对这桩包办婚姻很是不满的她,现在更是绝望至极。<br><br>殷玉珍介绍她的婚房<br>她今年才19岁,向往大城市,想去见识飞速发展的新城市,却不想被父亲轻飘飘的送进了大荒漠。<br>殷玉珍一家靠养羊为生,她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外出放羊。<br>一次放羊时,他不小心走进了毛乌素沙地,被满天的沙尘迷了眼,竟再也找不到走出毛乌素的路。<br>就在他以为自己大限将至之时,被路过的白家人救了。<br>殷玉珍父亲在白家喝了热茶,一时的无比感激<br>,于是他便张口说要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白家的儿子白万祥,以报白家的救命之恩。</h3> <h3>殷家共有5个孩子,前面四个是女儿,最小的是儿子。<br>殷玉珍排行老四,正是殷父口中,许配给白万祥的小女儿。<br>殷玉珍都没见过白万祥,就这么被以报恩的缘由,稀里糊涂的嫁了过去。<br>婚后,比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让殷玉珍崩溃的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br>白万祥白天出门放牧,留她在家料理家务。<br>她们住的地方只有白家一户人家,陪伴她的只有数不见的沙和吹不完的风。<br>彼时的殷玉珍就像被困在一个没有尽头的监牢里,看似有自由,却走不出去。<br></h3> <h3>婚后一个多月,殷玉珍第一次看到外人的身影。<br>她就像久渴的人看到清泉一样,立马追了过去。<br>可等她走到那个人出现的地方时,却发现人家已经又走出了很远,再次消失在她的视野里。<br>殷玉珍看着那人留下的脚印,才确定真的有人,而不是她的错觉。<br>她盯着那脚印看了很久,甚至想用东西盖起来留住。<br></h3> <h3>因为这个脚印,承载着她对外界的念想。<br>后来,因为过于孤单,殷玉珍陷入了抑郁的情绪,甚至想过用轻生来摆脱这一切。<br>造成这一切的殷玉珍父亲,看着小女儿痛苦的样子,生了愧疚。<br>他带着家人,帮着白家修了几间瓦房,想帮女儿走出困境。<br>殷玉珍住进了新家,可新家还是挡不住风沙。<br></h3> <h3>风掀翻了滚烫的汤锅,汤洒在殷玉珍脚上烫伤了她。<br>风也迷住了殷玉珍的眼,让她看不到前方。<br>大哭一场过后,殷玉珍决定不再被动忍受。<br>她发誓自己一定要改变这个糟糕的环境,绝不让子子孙孙再受跟自己一样的罪。<br>既然愚公能移山,那自己也能把沙漠变成绿洲</h3> <h3>沙漠玫瑰长出枝芽殷玉珍是个行动派,想到了就要去做,当晚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白万祥。<br>白万祥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子,面对比自己有主意的老婆时,总会跟从她的想法。<br>于是,在殷玉珍嫁进白家的第二年,她开始自己的治沙生涯。</h3> <h3>1986年的春天,夫妻二人第一次在沙漠种树。<br>这次她们总共种下了六百多棵树苗,殷玉珍每天都去浇水,悉心照顾着这些承载她希望的绿色。<br>可毛乌素的环境太过恶劣,连“毛乌素”这个名字,都是蒙古语里“坏水”的意思。<br>这里属于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沙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纷杂,经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作物和树木都很难存活。<br>因此这里缺少生灵,生物单一,地广人稀。<br>殷玉珍在此种树,可以想到难度有多大。</h3> <h3>果不其然,六百多棵树苗,仅仅存活下来十多棵,损失巨大。<br>但殷玉珍没有气馁,她认为既然有树活下来,那就证明这个地方可以养活植物。<br>只要她能坚持下来,哪怕每次都只活几棵树,那积年累月,也能成为树林。<br>带着这样的信念,殷玉珍开始对比研究生存下来的几棵树,与死亡树苗之间的差别,准备从中吸取经验,提高树木存活率。<br>皇天不负有心人,更何况殷玉珍本就聪敏。<br>很快她就发现,要想树苗扎根,首先要保证树苗不被风吹走,这就需要一个阻挡风沙的屏障。</h3> <h3>沙蒿就是天然的屏障,把它种在最外围,不仅可以阻挡风沙,还可以帮忙蓄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br>但沙蒿太矮,在它与树苗之间,还需要其他植物过渡。<br>于是殷玉珍想到了沙柳、杨柴、紫穗槐这种类型的小灌木,把他们种在屏障和树苗之间,既能过渡,还能二次防风沙。<br>就这样,殷玉珍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种树经。<br>正巧这时,白万祥听说在尔林川的一个村院里,放着好多政府批下来的树苗。<br>那时候政府号召群众一起种树治沙,还发放了五万多棵树苗。</h3> <h3>但种树回报率低,且收入极其不固定,群众为了生计没办法把时间耗在上面。<br>于是那五万多棵树苗就一直放在那里,没有人要。<br>白万祥连忙把消息告诉了殷玉珍,殷玉珍开心坏了,赶紧跟邻居借了几头牛,前往大院搬树苗。<br>这几万棵树苗就像春天的雨水一样,滋润着殷玉珍的心。<br>殷玉珍的斗志熊熊燃起,起早贪黑的种树。<br>风吹皱了她的眼角,太阳晒黑了她的皮肤,树苗磨破了她的手掌,但这些都灭不掉她的斗志。</h3> <h3>有一次,殷玉珍带着家里快要产仔的老母牛一起去种树。<br>经过一个小土坡时,母牛走不上去,殷玉珍又是拽,又是推,都没能帮助老母牛往前走一步。<br>老母牛也是要强的性子,它自己憋着劲往上爬,一用力,小牛犊出来了。<br>那次种下的树苗都活了,小牛犊也健健康康的。<br>于是,殷玉珍把那个小土坡命名为“欢喜梁”,用来纪念这种具象化的小幸福。<br>殷玉珍总是能在这种事情上苦中作乐,她跟树苗讲话,把他们当做朋友,给道路取名,让自己更有归属感。<br>她就像沙漠里的玫瑰,为了以后的绽放,拼命扎根,决不放弃。</h3> <h3>沙漠玫瑰的绽放经过殷玉珍常年的坚持,最开始的十几棵小树苗,已经发展成了树林。<br>看着满眼的绿色,殷玉珍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也算值得了。<br>在这些年里,她因为背树苗,导致第一个孩子流产。又因为背树苗,让第二个孩子早产了。<br>幸好这个孩子也像殷玉珍一样坚韧,他努力克服困难,坚强的活了下来。<br>殷玉珍给孩子取名叫“国林”,这个名字寄托着殷玉珍对未来的期盼。<br>生下国林50天后,殷玉珍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再次踏上了种树的路。<br>在沙漠种出绿洲,殷玉珍的事迹很快就被发掘报道,也感动了很多人。<br>于是,一些影视工作者纷纷前往毛乌素,为殷玉珍拍摄纪录片。<br>2001年,殷玉珍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她要去北京领奖了</h3> <h3>之后,殷玉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变大。<br><br>美国的一位环境保护者赛·考斯基在看到关于殷玉珍的报道后,捐赠了5000美元给殷玉珍。<br><br>殷玉珍把钱全买了树苗,种在了沙地里。<br><br>一个月后,赛·考斯基亲自去了毛乌素拜访殷玉珍。<br><br>他看着沙漠变绿洲的人造奇迹,忍不住夸赞殷玉珍夫妻是人类楷模,更是说中国人骨子里都带着一股拼劲,这让他很是尊敬。</h3> <h3>韩国的赵三奎一家也是绿洲计划的参与者,他们的小儿子在看过关于殷玉珍的纪录片后,也想参与进这个保卫地球的计划。<br><br>于是他跟父母商量,把自己攒下的钱全都捐给殷玉珍,让她买树种树。<br><br>至今为止,赵三奎一家种下的树已经有了4000多棵。<br><br>环保是无国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事。<br><br>很多国际主义者,环保主义者都在为了这个伟大的事业奋斗。<br><br>2014年,一个在哈尔滨工作的美国青年唐纳德·阿什顿·琼斯,看到了关于殷玉珍的报道,备受鼓舞,于是前往毛乌素找到了殷玉珍。<br><br><br></h3> <p class="ql-block">他道明来意,说自己想跟殷玉珍学种树,殷玉珍很是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唐纳德·阿什顿·琼斯总是跟在殷玉珍身边,他似乎想把殷玉珍的全部知识都刻进自己脑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殷玉珍也很喜欢他,总是详尽的跟他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纳德·阿什顿·琼斯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里,他种下了2000多棵树,也跟殷玉珍结下了亲密的联系,他认了殷玉珍做姐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跟着殷玉珍的姓,叫殷一凡。</p><p class="ql-block">殷一凡结婚后,还经常带着妻子去种树,帮殷玉珍在周围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殷一凡再次踏上了前往毛乌素的行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对这里已经有了很深的羁绊,因为这里有他最为尊敬的姐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看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忍不住感慨,自己参与了一个伟大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沙漠玫瑰的照拂</p><p class="ql-block">到了今时今日,殷玉珍已经奋斗了39年,她努力的成果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理流动沙丘面积达4万亩,种植了30多万棵树和沙柳、羊柴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昔日无人肯涉足的不食之地,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色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里,她不仅热心的给全球治沙人传授经验,还帮助本地居民脱贫致富,走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殷玉珍一直认定,只要自己努力干,就会有活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种树不是最终目的,通过种树治沙,改变生存环境,造福后代才是她的最终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距离殷玉珍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殷玉珍事迹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加入了治沙的行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色终于不在退缩,反而逼退了黄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毛乌素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降水季节不再极端,降水量也有了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地变成了能利用的土地,这块贫瘠多年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庄稼。</p><p class="ql-block"><br></p> <h3>殷玉珍时刻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也始终相信,自己能让沙地开出金花。<br><br>在环境变好后,殷玉珍没有感到满足,她带领着乡亲,寻找起了致富的道路。<br><br>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她们摸索出了适合在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br><br>如今,她们已经有了很多代表品种。<br><br>当地种出的小米,熬出来的粥又油又亮,香气扑鼻。<br><br>当地的大马士革玫瑰,不仅观赏价值高,还能发展各种相关产业。<br><br>玫瑰露、玫瑰饼、玫瑰茶……数不胜数。<br><br><br></h3> <h3>甚至连娇气的大樱桃,他们也种活了,还活得很好,到收获的季节,一斤樱桃能卖到150元。<br>随着谋生手段的增多,居民仅靠作物的收入也能养活一家人。<br>当民居民逐渐回流,不用再漂泊在外乡,居民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br>当地的生态和人文,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的提升。<br>此时殷玉珍的家也不再是茫茫荒漠中的孤灯,她们有了左邻右舍,有了能结伴而行的友人。<br>现在,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都不再年轻,殷玉珍乌黑的大辫子已经剪成短发,干瘦的身形也健康起来。</h3> <h3>白万祥的身体大不如前,还落下了很多病根。<br><br>他们说自己是苦过来的,所以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br><br>说到治沙的事,她们说并不担心后继无人。<br><br>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千千万万个“殷玉珍”。<br><br>而且,他们虽然不再年轻,但也还不老,还能再干几十年。<br><br>仅凭个人的力量,就将荒漠变绿洲,殷玉珍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魄力。<br><br><br></h3> <h3>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千千万万人,这是殷玉珍奋斗的理由。<br><br>不止看到现在,还要着眼于将来,这是殷玉珍告诉我们的道理。<br><br>保护生态环境,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所有人的使命。</h3> <h3>图文取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