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史惟则《大智禅师碑铭并序》(4)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一提到隶书,我们一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汉隶,准确的说是东汉隶书,比如《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等。这些经典的碑刻,构成了隶书世界的灿烂世界,甚至有人把隶书直接就叫做汉隶,认为汉隶即隶书最辉煌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汉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的交叠性。一般我们说汉代是隶书发展的成熟期,是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来说的,即在汉字的宏观演变过程中,东汉碑刻体现了隶书字形的成熟,已经完全脱离了篆书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从艺术角度来说,这样说未必合适,因为艺术的标准并不是实用的标准。我们当今书法审美的一些混乱现象,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恰恰就是因为汉字史的角度和书法史的角度重叠了,二者公用同样的词汇。比如表示汉字的形态的隶书和表示书法一种艺术形态的隶书并不是一个概念范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而,从书法艺术角度看隶书,应当有别于汉字的隶书概念,不应当以“东汉隶书”的汉字形态的成熟,因此就暗示东汉隶书的艺术地位。要知道,艺术其实是主观的,好恶完全来自个人的审美喜好,而能说的只不过是美学上的影响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