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灯影峡两岸,面积27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2011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分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边人家,乘扶梯到山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p> <p class="ql-block">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p> <p class="ql-block">巴王寨,相传,远古时候的巴人是一个勤劳勇敢,能征善战的民族,他们用自己制造的青铜柳叶短剑,与敌人贴身肉搏,终于在长江上游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战国末期,在抗击秦国的过程中,主战派的巴王被秦国追击,最后兵退至三峡人家,这里也成为他们最后退守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茶盐古道,穿越巴王寨,连接巴蜀古道,虽然历经岁月变迁,但依然能窥见昔日三峡人家的繁荣景象和巴人的生活风采。盐,作为海入山的重味,与茶,作为山出海的清香,共同构成了这条古道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交易的商品,更是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它直如刀刃,通体纯白,有璧立万仞之势。三峡的山峦是连绵牵延的,可是到了这里却腾挪出一个空间,让石令牌恍若横空出世,矗立江岸。它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样平整,好像人工精心制作的“牌”一样,形成一大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明月湾,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为古帆船群景点,位于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通过在近溪的一边筑起水坝拦截龙溪水,实现水位抬升1~2米。龙溪桥横跨水面,溪水碧绿,林木苍翠,“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处主要表演渔民搭乘古帆船撒网捕鱼的场景,再现峡江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延续古老的渔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诗歌长廊,是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文化景观,融合诗词艺术与自然风光,成为三峡人家独特的诗意空间。游客可一边欣赏西陵峡的壮丽山水,一边品读诗词歌赋,感受巴楚文化与自然风光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龙进溪,是长江南岸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条小溪,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边有长脚吊脚楼,一半依山,一半傍水。龙进溪因江北山崖上形似巨龙的带状石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吊脚楼建筑景观,主要表演为山里妹子捶洗衣服、唱情歌的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