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五大名楼:每一座都有动人的故事

华人影响 影响世界

<p class="ql-block">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有谚语:“进了徐州城,景致数不清,五楼二观八大寺,七十二庵布其中。”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访这五大名楼:黄楼、燕子楼、彭祖楼、霸王楼和奎楼。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筑,如今咋样了?走,咱一起去瞧瞧!</p><p class="ql-block"><b> 一、黄楼:苏东坡的抗洪传奇</b></p><p class="ql-block"> 黄楼,徐州名楼之首。北宋元丰元年,黄河决口,洪水围城。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带着老百姓扛沙包、筑堤坝,终于抗洪成功。为了镇住水患,他在城东门建了座土黄色的高楼,取名“黄楼”,寓意“土克水”。</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黄楼,就在故黄河畔,黄琉璃瓦闪闪发亮,双层飞檐翘得老高。楼里有块《黄楼赋》碑,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写的,苏轼亲笔手书。我上次去的时候,摸着冰凉的石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苏轼站在这里,望着滔滔黄河,写下“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现在黄楼免费开放,登上楼顶,故黄河像条玉带绕城而过,远处的九里山如卧龙横卧,那叫一个气派!对了,楼前还有头大铁牛,据说能镇河妖,好多人都去摸它,图个吉利。</p> <p class="ql-block"><b>  二、燕子楼:关盼盼的千年情殇</b></p><p class="ql-block"> 燕子楼与唐代美人关盼盼的悲情故事密不可分,关盼盼是徐州守帅张愔的爱妾。张愔去世后,她在燕子楼守了十年,最后绝食而亡。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曾为之写下了这首《燕子楼》。</p><p class="ql-block"> 老燕子楼早就没了,现在的燕子楼是1985年重建的,在云龙公园的知春岛上。这楼四面临水,飞檐像燕子展翅,美极了!楼前有座关盼盼的汉白玉雕像,她穿着长裙,眼含秋水,仿佛还在等她的张郎。楼外的长廊里,刻满了历代文人的诗词,我经常看到有人站在那儿,轻声读着“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p><p class="ql-block"> 云龙公园免费开放,春天的时候,湖边柳枝依依,燕子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美成了一幅画。好多情侣都来这儿拍照,说不定,关盼盼的深情也能保佑他们长长久久呢!</p> <p class="ql-block"><b>  三、彭祖楼:彭祖的长寿密码</b></p><p class="ql-block"> 彭祖,那可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老寿星!徐州是彭祖的封地,以前的彭祖楼就在城墙西北角,楼下还有彭祖墓。苏轼当年还写过“水绕彭祖楼,山围戏马台”呢。</p><p class="ql-block"> 可惜老彭祖楼在明代被黄河冲垮了,现在的彭祖楼是2000年在淮海文博园重建的。这楼五层楼高,古色古香,楼里却空荡荡的,只有每年搞文化活动时才热闹些。不过,彭祖楼旁边就是彭祖园,里面有彭祖像、彭祖祠,还有个大鼎,刻着“彭祖八百寿”。徐州人爱养生,彭祖的“雉羹”可是咱们这儿的招牌美食,来一碗,说不定能沾沾彭祖的福气呢!</p> <p class="ql-block"><b>  四、霸王楼:项羽的英雄悲歌</b></p><p class="ql-block"> 霸王楼,西楚霸王项羽的宫殿!当年项羽定都彭城,在这儿建了西楚故宫,霸王楼就是正殿。楼高三层,气势磅礴,站在楼上,整个徐州城尽收眼底。可惜啊,苏轼建黄楼的时候,把霸王楼拆了当材料,后来虽然重建过,但1952年一场暴雨,彻底把它冲垮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霸王楼遗址,变成了彭城一号商业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站在那儿,看着人来人往,突然想起清代诗人段广瀛的诗:“三层楼上起悲风,泪洒彭城一片土。”英雄楼虽不在,但项羽的故事,还在徐州人的嘴里流传。听说最近有民间艺人在做霸王楼的模型,说不定哪天,咱又能看到霸王楼重新立起来呢!</p> <p class="ql-block"><b>  五、奎楼:文昌帝君的文运之光</b></p><p class="ql-block"> 奎楼,又叫魁星楼,以前在徐州古城墙东南角,是老百姓祈福文运的地方。老奎楼在1928年拆城墙的时候被毁了,现在的奎楼,在快哉亭公园里。快哉亭是苏轼命名的,取“快哉此风”之意,和奎楼是邻居。</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儿成了市民散步下棋的地方,树荫下,几个大爷摆着棋盘,旁边石桌上还刻着“魁星点斗”的图案。每年高考前,好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儿拜拜,求个好兆头。</p> <p class="ql-block"><b>  结语:守护记忆,延续文脉</b></p><p class="ql-block"> 徐州的这些楼,虽然不像黄鹤楼、岳阳楼那么有名气,但每座楼都有故事,有烟火气。这些楼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头,它们是徐州人的记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徐州的五大名楼,有的依然屹立,有的只剩传说。它们承载着徐州的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铭记与守护。下次来到徐州,不妨走访这些名楼,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b>  江苏省徐州市各区县名称由来</b></p><p class="ql-block"> 徐州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b> 与地理位置有关</b></p><p class="ql-block"> 地势舒缓说:汉代《释名》记载“徐州,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即因徐州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起伏较舒缓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地理方位说:《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意思是徐州位于东海、泰山及淮河之间。</p><p class="ql-block"><b> 与历史沿革有关</b></p><p class="ql-block"> 彭城改名说: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建立大彭氏国,徐州自此称彭城。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p><p class="ql-block"> 徐国关联说:徐州之名与古代徐国有关。徐国是西周时的一个小国,其地望在今江苏泗洪县一带。徐国灭亡后,其地逐渐被纳入徐州的管辖范围,徐州之名也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那么徐州市其他区县名称又是怎么由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鼓楼区</p><p class="ql-block"> 徐州市鼓楼区的名称由来与境内的明代建筑——鼓楼有关。鼓楼区始建于1938年,原名徐州市第一区。1955年,因境内有明代建筑鼓楼,经上级批准,第一区更名为鼓楼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龙区</p><p class="ql-block"> 徐州市云龙区的名称来源于境内的云龙山。云龙山因山形蜿蜒如龙,且山上常有云雾缭绕,故得名“云龙山”。1955年,徐州市第三区更名为云龙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贾汪区</span></p><p class="ql-block"> 贾汪区的名称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1. 因姓氏和地理特征命名:明万历年间(1573—1619),有贾姓人家迁至现贾汪一带,发现该地东北有一泉汇成的小汪(水塘),塘水清澈,环境宜人,遂临汪定居。后来移居汪畔的人增多,人们便称该处为“贾家汪”,简称“贾汪”。</p><p class="ql-block"> 2. 因煤矿而得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恩燮在贾家汪掘井建矿,揭开了贾汪百年煤田开采历史。1965年11月,该地区正式定名为贾汪区,是以有百年以上煤炭开发历史的贾汪煤矿所在地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山区</p><p class="ql-block"> 徐州市泉山区的名称由来与境内的泉山有关。泉山是徐州城区的最高峰,因其东北部山脚下有泉水和雨水积蓄而成的小型湖泊,故得名“泉山”。1993年,徐州市郊区更名为泉山区,区名即由此山得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山区</p><p class="ql-block"> 徐州市铜山区的名称由来与其境内的铜山岛密切相关。铜山岛位于微山湖东南部,坐落于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境内,因岛中地下产铜而得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格为府,因府治彭城县境内有铜山岛,彭城县始更名铜山县。2010年9月28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撤销江苏省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丰县</p><p class="ql-block"> 丰县的名称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1. 因丰邑得名:丰县在建县前叫“丰邑”,是沛县的一个乡。据《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记载,公元前208年,汉高祖刘邦命雍齿守丰,为丰县令,丰县即自此时建县。</p><p class="ql-block"> 2. 因物产丰富得名:“丰”有茂盛、茂密的意思。《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丰县的得名,是因为这里土沃地饶,物产丰富。光绪《丰县志》也说:“丰邑,土沃地饶,百植蕃芜。”民俗里也有“丰沛收,养九州”一说。</p><p class="ql-block"> 3. 因凤凰落于丰城得名:相传远古时代曾有凤凰落于丰城,因而别称“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沛县</p><p class="ql-block"> 沛县的名称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1. 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据《水经注》记载,尧时沛地名为“沛泽”,意谓沼泽,即有水有草的低洼之地。</p><p class="ql-block"> 2. 因“沛泽”而得名,且与历史沿革有关:秦朝统一六国后,设沛县,属泗水郡,因古有“沛泽”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3. 因刘邦故乡而得名:沛县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为汉兴之地,故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睢宁县</p><p class="ql-block"> 睢宁县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相传在古代,徐国国君来到邳地,发现这里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统称“隹”鸟。这些鸟在当地大量繁衍,成为一害。徐国国君听闻彭祖的后代擅长烹饪隹鸟,于是封彭祖的一名后代为“除隹重臣”,让他为自己做隹鸟食物,并将这种美食推荐给周王。周王非常喜欢,并到邳国参观,看到水上隹鸟飞翔,心情愉悦。由于目睹隹鸟,目与隹合而成“睢”字,于是这条水系被命名为“睢水”。</p><p class="ql-block"> 在汉初,睢水流域建制为“睢陵县”。后来,睢水连年泛滥,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灾难。到了金兴定二年(1218年),人们期盼河水能够安宁,于是将县名改为“睢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b><b style="font-size:18px;">沂市</b></p><p class="ql-block"> 新沂市的名称由来与新沂河密切相关。1949年,由宿迁、沭阳、东海、邳县4县边区析置新安县,因县政府驻新安镇而得名。1952年,因新安县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经政务院批准,以新开挖的新沂河命名,更名为新沂县。1990年,新沂县撤县建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邳州市</p><p class="ql-block"> 邳州市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据史料记载,夏朝大禹封造车鼻祖车正奚仲于邳国,此为“邳”字作为地名的最早来源。在甲骨文中,“邳”字写作“丕”字,是象形文字,指鸟飞翔在天空中留下的美好影子。古时,“丕”还用来表示花萼,即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丕”字像花的子房,子房成熟必然膨大,用来表示大。因此,“丕”又表示广大和伟大。“阝”由都邑的“邑”演化而来。“邳”=“丕”+“邑”,其意应为美好而广大的都城。</p><p class="ql-block"> 此外,邳州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下邳邑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宣帝于公元579年改安州为邳州,邳州这一名称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9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