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凤凰福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微信群名叫凤凰福地,名字源于我父母的名字,我父亲叫于福,母亲叫张金凤,他们俩的婚姻是我爷爷找算命先生给他俩测定的,算命先生说这桩婚姻不错,因为是凤凰落到了福地。于是我父母在婚前从未谋面的情况下结了婚。父母的婚姻的确是上等婚姻,一辈子,无论穷富,从不打架,不骂人,也不打骂孩子。我爷爷60多岁就患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就把爷爷奶奶从乡下接过来和着我们一起过。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们家六个孩子,两位老人,全家10口人,挤在约60平米的三间土屋里。经济上,只靠父亲一个人,一个月40多元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发了工资母亲第一要务就是拿粮本去领全家人定量的那点供应粮,爷爷奶奶因为是农村户口,还没有吃供应粮的待遇。粮食不够吃,夏天孩子们去挖野菜,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们起大早去排队,抢淀粉厂做淀粉剩下的又酸又臭的渣子,也叫黄粉子充饥。没有柴烧,秋天我们扫树叶,挖玉米根子,冬天搂柴草,去大车店扫马粪。爷爷奶奶70岁以后相继瘫痪,约五年之久,父母到处求医问药,精心照顾,没有任何怨言,是我们那条街上有名的孝顺儿子和媳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1931年出生,47年16岁参加工作,在昭乌达盟武装部当门卫,52年调到林东酒厂任现金,54年去哲盟地干校学习一年,55年后调昭乌达盟手工业管理局,最后是在林东镇民政工作岗位上退休。因为做民政工作成绩出色,曾经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民政干部,90年退休后,继续留在林东镇负责敬老院工作8年之久,99年患病,辞去工作,2004年去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父亲一生对儿女负责,6个孩子都安排了工作,对妻子负责,母亲从37岁患病,一直到50多岁才逐渐好转,那时父亲到处借债,连续多年带着母亲去乌丹、赤峰、沈阳、北京等地治病。父亲一辈子心善行善,乐意助人,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最贫困的五保老人,只要求到他,他都尽己所能的去帮助。</p> <p class="ql-block">1993年父母和他的六个子女</p> <p class="ql-block">1985年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5年父母和孙子孙女</p> <p class="ql-block">1993年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2年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西乌旗草原,家人参加侄女婚礼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农历2.26日母亲生日,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妯娌三人锡林郭勒草原留影(母亲91岁,二婶87岁,三婶88岁)</p> <p class="ql-block">母亲大孙一家从北京回林东看奶奶</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重孙子</p> <p class="ql-block">母亲外孙从敖汉回林东看姥姥</p> <p class="ql-block">母亲三女儿一家</p> <p class="ql-block">母亲小儿子一家</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小孙女从呼市回林东看奶奶</p> <p class="ql-block">带着母亲登山看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带着母亲回故乡</p> <p class="ql-block">父母和他的3个孙女,孙子和外孙</p> <p class="ql-block">2005年家人在老院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1935年,小时候因为战争和旱灾,随父母逃荒到林东。年青的时候,正值国民经济最困难和十年动乱,物质极度贫乏时期,养育了6个孩子,送走了两位老人。一生勤劳节俭,精打细算,心灵手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但始终确保孩子大人吃饱穿暖。母亲念过私塾,有文化,会讲故事,会讲古书,孩子们几乎是从小听着名著长大的。如今,91岁了,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帮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母亲聪明,心胸宽阔,善于化解各种家庭矛盾,所以几十口的大家庭,几十年团结和睦,其乐融融。母亲睿智,对儿女的照顾陪伴,知足,懂得感恩,舍得付出。节假日请儿女去饭店吃大餐,过年给儿孙发红包。深受儿孙的爱戴。儿孙也尽力照顾陪伴好老人。</p> <p class="ql-block">阿旗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福山玫瑰园</p> <p class="ql-block">西乌旗水上公园</p> <p class="ql-block">米力图坝景区</p> <p class="ql-block">相聚在上京古城</p> <p class="ql-block">西乌旗草原</p> <p class="ql-block">大连游船上</p> <p class="ql-block">威海海边</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孙男娣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大孙女,大弟弟的女儿,如今在北京航天部某研究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的大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孙子孙媳,北京任教</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孙子,大弟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小孙女,小弟的女儿,如今在内蒙财经学院任教</p> <p class="ql-block">父母大外孙一家,大外孙就职于赤峰</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二外孙(左),左旗石油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小外孙,敖汉任教</p><p class="ql-block">外孙女(右),包头某社区书记</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二孙女,二弟的女儿,如今在包头工作</p> <p class="ql-block">二弟的女儿。父母的二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两个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外甥,外孙女和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三个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大孙女,孙媳妇</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孙女婿</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重外孙女,二女儿的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重外孙,大女儿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亲吻他的二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3个儿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3个姑娘</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期我的3个弟弟</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大儿子儿媳</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小儿子</p> <p class="ql-block">2008年母亲和她的六个儿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3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小儿子儿媳</p> <p class="ql-block">母亲小儿子一家</p> <p class="ql-block">母亲3姑娘及一双儿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二姑娘及儿子</p> <p class="ql-block">2012年母亲与大女儿北京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