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上海徐汇区蒲汇塘路55号的土山湾博物馆,有一座精美绝伦的中国牌楼,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独特历程。</p> <p class="ql-block">19世纪60年代,西方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南端建立了土山湾孤儿院。为了让孤儿们掌握一技之长,孤儿院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开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多个工种,成为中国近代工艺与艺术教育的摇篮。1912年,德国传教士、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木工部主任葛承亮,萌生了创作一座精美牌楼的想法。他带领着数十名具有工艺才华的孤儿,开启了这项伟大的创作工程。</p> <p class="ql-block">这些孤儿们,年龄虽小,但在葛承亮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到牌楼的雕刻工作中。他们每日在工坊里,专注地雕琢着柚木,运用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结合当时土山湾传授的西方透视学原理,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高5.8米、宽5.2米的全柚木牌楼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1913年土山湾孤儿院制作,牌楼高5.8米,宽5.2米,为四柱三间楼阁式,庑殿顶,曾参加三届世界博览会。</p><p class="ql-block">1915 年底为美国芝加开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1939年后历经坎坷,于2009年6月从欧洲瑞典回归中国上海,当时,牌楼残缺不全。</p><p class="ql-block">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历时半年,捐修土山湾中国牌楼,捐修费用人民币180万元。</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楼采用四柱三间楼阁式,造型独特。四柱上饰有栩栩如生的盘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各枋上雕刻着如周瑜打黄盖、三英战吕布等三国人物故事图案,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牌楼底部抱鼓石上雕刻着42只大小形态各异的狮子,或威严、或俏皮,每一只都充满了灵气。其檐下之斗拱竟达六跳之多,屋顶采用了中国古代宫殿庙宇中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的庑殿顶,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华丽。</p> <p class="ql-block">在顶部装饰上,牌楼顶部正面镌刻“功昭日月”,背面镌刻“德并山河”,四周以龙凤纹镶饰。顶部还装饰有双龙戏珠和十六位将领,其中八位骑马,八位手持矛、戟等武器站立。</p><p class="ql-block">龙凤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皇权、力量与祥瑞,凤代表着美好、吉祥与尊贵,二者结合寓意天下太平、吉祥如意;“功昭日月”“德并山河”则彰显出对高尚品德与卓越功绩的敬仰与歌颂,与古代用于旌表功绩的牌楼文化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正面镌刻“功昭日月”</p> <p class="ql-block">背面顶部装饰</p> <p class="ql-block">背面镌刻“德并山河”</p> <p class="ql-block">而十六位将领的形象,展现出威严与豪迈之气,仿佛重现了古代战场的恢弘场景,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致敬,也暗含守护与庇佑之意。</p> <p class="ql-block">四柱上饰有栩栩如生的盘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龙身蜿蜒盘旋,鳞片刻画细腻,龙首昂扬,龙口大张,仿佛在吐火纳珠,栩栩如生。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权威、吉祥和力量,立柱盘龙不仅是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继承,更是希望借助龙的神圣力量护佑一方安宁。</p> <p class="ql-block">立柱上还雕刻了不少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各枋上刻有丰富的三国人物故事图案,如三顾茅庐、长坂坡之战等。这些图案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三国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题材,蕴含着忠义、智慧、勇敢等价值观,通过雕刻在牌楼上,既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也传递着教化世人、弘扬传统美德的意义,这与古代牌楼常常通过雕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来宣扬道德规范的功能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牌楼底部抱鼓石上雕刻有42只大小形态各异的狮子,它们或蹲坐、或俯卧、或嬉戏、或张望,憨态可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狮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辟邪、镇宅的寓意,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成为传统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元素。抱鼓石上的群狮雕刻,不仅增强了牌楼的稳定性,更增添了祥瑞之气,体现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对动物形态和神态的精准把握。</p> <p class="ql-block">1915年,这座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牌楼从中国上海远渡重洋,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它一亮相便惊艳了世界,与土山湾中国宝塔组合荣获最高奖“甲等大奖章”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与魅力。此后,它又参加了1933年和1939年的世博会,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牌楼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然而,此后土山湾牌楼却横遭厄运,几经转手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收藏。1985年,一位北欧建筑师抢救出剩余的土山湾牌楼,并于次年运抵瑞典。在海外漂泊近百年后,2009年6月底,这座牌楼终于回到了它的诞生地——中国上海徐家汇。回到故土后,徐汇区文旅局积极组织国内的古建筑专家以及木雕工艺师对破损严重的牌楼进行会诊讨论,制定出完整的修复方案,历时半年,耗费一百八十万元完成修复,让这座艺术瑰宝以近乎完美的姿态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继续诉说着那段独特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摄于2024年7月24日,谢谢观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