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佛韵:安岳与大足石刻的千年凝视

如是闻,如是观

<p class="ql-block">  在川蜀大地的悠悠岁月中,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里,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沉淀,承载着千年来人们的信仰与智慧。</p><p class="ql-block">踏入安岳,仿佛走进了一座石刻艺术的天然博物馆。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宋 ,历经岁月雕琢,留存下105处摩崖石刻造像,十万余尊佛像星罗棋布,姿态万千。这里的每一尊造像,都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使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杰作,1993尊造像精美绝伦。其中,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尤为瞩目,他们面容祥和,衣袂飘飘,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纷扰,散发着神圣而庄严的气息。在圆觉洞,时间仿佛静止,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让人沉醉于这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八庙乡卧佛沟,唐代在此建有规模壮观的卧佛院,五代后逐渐荒废,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在80年代文物普查时被重新发现,现在是安岳石刻中打造得比较好的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卧佛院的中心是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雕刻于离地7米高的岩壁上,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卧佛身长21.3米,背北面南,与别处的卧佛向右侧卧不同,这是唯一左胁卧的涅槃图。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腰间禅坐一弟子,足裸前挺立一力士,作护卫状。卧佛的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涅槃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两菩萨、天龙八部。</p> <p class="ql-block">千佛寨:宛如一座雕刻艺术陈列馆,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两岩,绵延千米。佛龛之中,3061尊佛像或庄严肃穆,或慈眉善目,仿佛在聆听佛法,又似在向世人传递着佛的慈悲。其多数为佛的讲法图,生动再现了佛教经典中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演绎。</p> <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佛像由于时间,病害及人为因素而导致损毁,已经无法修复,只能借助数字技术再现往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塔坡:位于林凤镇云鹫山‌上,因山上原有一座清代的塔而得名‌,如今塔已不存。</p><p class="ql-block">塔坡华严三圣像是北宋造像的代表作之一,保存完好,雕像及具美感,让我们在仰望的同时能够深深的感受到他的生命与灵魂,还有他的慈悲。这里也没有开放,有工人正在施工路面及周围环境,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带给大家惊喜!</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大殿,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佛像在光影的交织中更显庄严肃穆。柔和的光线洒在佛像的脸颊上,勾勒出其宁静而慈悲的面容——双目轻阖,似在沉思;鼻梁圆润,线条流畅;嘴唇微抿,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浅笑,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平和与智慧。佛像头戴精致的头冠,头冠上的雕刻细腻繁复,因光线略显朦胧,却更添几分神秘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每一道光影的流转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信仰的力量,神圣而静谧,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佛像的慈悲与智慧,让人在凝视中不禁心生敬畏,沉浸于宗教艺术所营造的庄严与祥和之中。</p> <p class="ql-block">毗卢洞,虽规模不大,却藏着绝世珍宝。紫竹观音,这尊北宋时期的杰作,背倚紫竹,身姿婀娜,宛如一位下凡的仙子。她的眼神灵动,嘴角微微上扬,似在微笑,又似在沉思,那种温婉优雅的气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站在她的面前,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呼吸与心跳,不禁让人对古人的雕刻技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毗卢洞位于石羊镇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50公里,毗卢洞景区包括毗卢洞、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观音堂五个部分。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p><p class="ql-block">观音堂内的紫竹观音让人驻足凝望。</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窟的西方三圣和柳本尊十炼窟都体现了北宋高超的石刻艺术。</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是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位于石羊镇华严村箱盖山上,这里面向幽静的山谷,环境优美,空气清爽。</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开凿于北宋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华严洞是安岳石窟里规模最大的洞窟,中间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左右是菩萨造像,洞顶刻六字真言之首“唵”。</p> <p class="ql-block">茗山寺位于民乐村虎头山顶,始建于唐,盛于北宋。</p> <p class="ql-block">茗山寺是《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下面这尊佛像就是原型。</p> <p class="ql-block">现在寺院还在整修,但不影响参观绝壁上的石窟。因为风化及人为因素,如今茗山寺保存下来的造像仅63尊。石上有一道道横向纹理,千年的风参与了刻画,想让风收手,却无能为力。这些纹理成为茗山寺石刻的显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与风蚀的作用,许多佛像已经只余下轮廓与纹理,即便如此,仍然能带给我们艺术的美感以及视觉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风,穿梭过这古老的石间,轻抚每道纹路,看岁月雕琢的痕迹,在静默中,诉说时光里的永恒守望。</p> <p class="ql-block">孔雀洞暂未开放,后面的山顶上,有一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以及1200年前的石阶和当年庙宇的地基遗迹在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安岳石刻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上承敦煌,下启大足,见证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安岳石刻便是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生动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的繁荣昌盛赋予了石刻艺术更加雄浑大气的风格,佛像体态丰满,雍容华贵,展现出大唐盛世的风采。而到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石刻艺术更加贴近生活,细腻华美,充满了人文气息。安岳石刻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领略历史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告别安岳,来到大足,大足石刻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 ,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它与安岳石刻一脉相承,却又独具特色,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巧妙融合,展现出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石窟中佛像端坐其间,尽显超凡之姿,其雕刻之精美,堪称巧夺天工。看那镂空雕刻的冠冕,璀璨华丽,纹饰繁复细腻,每一道线条皆诉说着岁月的匠心独运;再看那衣袍垂落,褶皱流转自然,似有微风轻拂,却又凝固于石间,将布料的轻柔与质感雕琢得栩栩如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技艺。莲花座下,祥云环绕,雕刻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更添几分神圣与庄严。背景岩壁的纹理与色彩,似是岁月精心调配的底色,烘托出佛像的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整体画面,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妙交融,仿佛在时光长河中凝固出一段神圣的永恒,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令人沉醉于这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精华所在,这里的每一尊造像都像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华严三圣像高达7米,他们头戴宝冠,身披袈裟,面容慈祥,手中的法器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在他们的脚下,众生渺小如蚁,却又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庇护与关怀。</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更是大足石刻中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造像拥有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般分布在观音的身后,每只手上都持有不同的法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灯光的映照下,千手观音金光闪耀,仿佛散发出无尽的佛光,庇佑着世间万物。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用双手赋予了石头生命与灵魂,创造出这震撼人心的艺术奇迹。</p> <p class="ql-block">释迦涅槃圣迹图则以宏大的场面展现了佛祖涅槃的庄严时刻,卧佛长达31米,侧身横卧,神态安详,周围的弟子们或悲痛欲绝,或虔诚祈祷,生动地表现出佛教的生死观与慈悲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精湛的雕刻技艺,更在于它将宗教教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社会风俗以及道德观念,它们被巧妙地融入到石刻艺术之中,成为了一部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种将抽象的宗教思想具象化、生活化的表现手法,使得大足石刻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也为我们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等多方位遗产!</p> <p class="ql-block">从安岳到大足,一路走来,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安岳石刻的古朴典雅、大足石刻的精美绝伦,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与传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石刻艺术将继续绽放光彩,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2025–5–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