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田 <p class="ql-block">和田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时称于阗,一个产玉的地方。它是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古于阗佛教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拥有独特的西域文化风情。和田市是一个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41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在乌鲁木齐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物是1995年出土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它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所以和田市中心团结广场就有了这个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还有对民族团结有着重大意义的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塑像。</p> 打卡团城民俗风情街 <p class="ql-block">感受一下淘玉。在干干万万人挖过的玉龙河淘“宝”</p> <p class="ql-block">品尝和田美食一一枯木烤</p><p class="ql-block">很有特色的餐厅,用枯木在地坑里烤。有烤全羊,羊排,鸽子,鸡,鹅。既饱口福,也饱了眼福。</p><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吃了烤羊排,鹅和它家的一些特色菜,好吃不贵,值得品尝。</p> 莎车 <p class="ql-block">莎车是喀什地区的一个县。3月26日,我们从和田到莎车途中,偶遇沙尘暴,沙尘暴对南方人来讲,是大开了眼界,这一连几天全是尘霾,而且区域挺大。</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丝路明珠</p><p class="ql-block"> 莎车,历史悠久的丝路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军事重地。它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便是西域城郭国家。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历史的更迭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莎车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的交融之地,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叶尔羌汗国王陵,融合了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特色,展现了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虽然最具代表的王宫从去年5月至今一直未开放,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王宫,金色与银色为主色调的建筑,华丽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是莎车文化的瑰宝。它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生动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莎车县是全国最大的巴旦姆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巴旦姆之乡。在这里,我看见了成片成片的巴旦姆树,田间,道路两侧全都是。</p> <p class="ql-block">巴旦木花,花瓣细腻柔软,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它与杏花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巴旦木花和杏花有几分相似,但巴旦木花朵大且稀疏,杏花花朵小而密集;巴旦木花萼颜色多为绿色,杏花多为深红色或紫绿色;还有巴旦木开花时有叶,而杏花是先花后长叶。</p> <p class="ql-block">原本白里透红,粉嘟嘟的花朵被沙尘污柒得脏脏的,花上厚厚一层黄土。然而,这并没有掩盖它们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桃花在暗淡的光线下依然美丽动人,一朵完全开放,另一朵含苞待放,树枝上还有未成熟的果实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麦田两侧种满了开满粉白色鲜花的巴旦木树,尘霾远远看去向雾气缭绕,给这块田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沙尘天气,我们又该在这里载歌载舞,敲起亲爱的空灵鼓了。</p> <p class="ql-block">对于广东人来说,沙尘暴的天气实属罕见。粉尘中的景象也很特别,就如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我们在沙尘中浪漫一把,为这水墨添上几笔色彩。</p> <p class="ql-block">感受莎车茶文化,馕文化及人文。在这里,我仿佛品尝到了生活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到最接地气,最原始的茶馆</p><p class="ql-block">一元1个馕,一元1个鸡旦,一元一壶茶,无限续杯。</p> <p class="ql-block">虽然很原始的一个茶馆,但茶壶和杯子还是挺讲究的。这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特色,仪式感必须拉满。</p> <p class="ql-block">到当地最具特色的餐厅,品尝当地最具特色的食物。</p> 手工刀 <p class="ql-block">打卡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手工刀的故乡一一英吉沙</p><p class="ql-block">英吉沙是喀什地区属下的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英吉沙手工刀</p><p class="ql-block">英吉沙小刀以英吉沙县得名,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有数百乃至上千年历史,相传古时英吉沙土地贫瘠,神赐能工巧匠打造小刀造福后世,后逐渐发展兴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选用特种不锈钢等优质材料,经打坯、锉磨、淬火等多道工序,淬火是关键绝技。刀把用黄铜、牦牛角等打造,镶嵌银、铜、宝石等;刀鞘内部为扁薄木刀室,外裹压花羊皮。多数为弯刀,选料精良、做工考究,具有浓郁民族风格。 </p> 土陶 <p class="ql-block">英吉沙土陶</p><p class="ql-block">土陶村有近千年烧制历史,维吾尔族祖先西迁后承袭当地古人制陶技艺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 选细腻、吸水性强黏土,经选土制泥、加工成型、制釉上釉、装窑烧制等工序,成型方法有模制法、拉坯法、旋制法、粘接法等,釉料用铅熔炼,以灌木、树枝为燃料,窑温控制在800℃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造型丰富,壶型器物独特,有鲜明阿拉伯风格,罐和餐具形式多样,相比内地同类器皿更夸张。 </p> <p class="ql-block">桑皮纸作坊,展示老祖宗传下来的非遗手艺。</p> <p class="ql-block">桑皮纸确切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公元14世纪中叶,桑皮纸制作技术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明清时期,桑皮纸在中原与西域广泛交流使用。</p> <p class="ql-block">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作为“桑皮纸之乡”,有众多匠人传承这一技艺,桑皮纸文化产业园也吸引了大量游客。</p> 剥皮 凉晒 <p class="ql-block">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经过浸泡、剥削、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多道工序。</p> <p class="ql-block">主要用于高级书画装裱,也是书画创作的优质载体,许多书画家喜欢在桑皮纸上创作,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可用于制伞、制扇、糊篓等,在传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 喀什 <p class="ql-block">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们都说不到喀什,就等于没有来过新疆,喀叶的异域风情在古城表现的淋沥尽致,很多网红打卡地,一,二天你都逛不完,纵横交错的街巷,不经意间就是一处美景,你可在这随处拍拍拍,吃吃吃。尽情感受一下西域风情美食。</p> 难得一见的毛主席塑像 <p class="ql-block">喀什人民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十分著名。该塑像建于1968年,毛主席像高12.26米,象征其生日12月26日 ,底座高7.1米,代表党的生日7月1日。</p><p class="ql-block"> 塑像造型为毛主席身着大衣,左臂前指,展现出指引方向的姿态。它是喀什的地标之一,承载着喀什人民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时代记忆,见证了喀什的发展变迁。</p> 喀什古城 <p class="ql-block">这是我2017年到喀什拍的。</p> 2017年摄 古城内每天都有的表演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喀什古城的象征,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次到喀什,刚开春,不是旅游旺季,加之受沙尘暴的影响,古城人流少,倒是清静。</p> <p class="ql-block">壮了胆子,趁人少,下场试了试,还被人家邀请,吓得再也不敢下场子了。😄😄😄</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的夜晚格外迷人,灯光将古城映照得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喀什电视塔,也叫昆仑塔。登上塔顶,喀什全景尽收眼底。</p> 感受古城的诱惑 <p class="ql-block">打卡喀什古城网红烟斗巷,布袋巷……,纵横交错的巷子,不经意间一个转身就是一处风景,随手拍都会有的,鸽子汤,缸子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p> 高台民居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位于新疆喀什市古城东北端,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p><p class="ql-block">它距今已有600年历史,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把王宫建在高崖北面,后来洪水冲断高崖,南北分隔,南崖就形成了现在的高台民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房屋依崖而建,多以土木、砖木构成,家族人口增多便在祖辈房上加盖一层楼,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建筑格局,还出现了“过街楼”“半街楼”“悬空楼”等独特样式。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其房屋的室内外空间布置自由灵活,不受对称等概念束缚,庭院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外形简朴但变化多端。 </p> <p class="ql-block">2017年来高台民居拍的,现在很多房屋巳改建成各种特色营业店或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但还保留了土陶、皮帽编织、砖雕等非遗技艺制作工坊。土崖上独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为高台上两个最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土陶艺人,曾上过湖南卫视。</p> 高台民居逛逛 喀什的乡村巴扎 <p class="ql-block">感受当地最具烟火气的文化,品尝当地美食,每人二,三十元都会把你撑死的乡村大巴扎。</p> 牛羊巴扎 <p class="ql-block">西域的风土人情,仅凭短短的几天是探究不清的,要慢品细察,深入体验。每一次到来都有新的感受,都有不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