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5月15日,塔县晴,九点了我们坐在四楼吃早饭,望望窗外雪山白云,真是有点惬意。</p> <p class="ql-block"> 十点了,该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从塔县,全景酒店到瓦罕走廊,68公里的路程,我们刚好开了近一个小时的车。</p><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的荒原在车轮下徐徐展开。这是帕米尔高原最孤独的走廊,左手是兴都库什山脉刀削般的雪峰,右手是喷赤河在峡谷间撕开一道翡翠裂痕。荒原上,挥动着国旗的人们,还有颜色别样的各种汽车,聚集在这里吟唱,祖国我爱你!场景煞是动人。还有继续飞驰而来的汽车在这里扬起的沙尘模糊了我的视线,天地间只剩下风声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 岩壁上褪色的佛教壁画残片与废弃的烽燧遗址交替闪过,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大唐高僧玄奘,东晋高僧法显经行处的石碑矗立着,我肃然起敬,似乎看见了他们的脚印和成吉思汗的铁骑都凝固在时间的褶皱里,成为高原里传奇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离开瓦罕走廊,我回头一望,在雪峰折射的金光中,似乎有一只跨越千年的神手,把这条被遗忘的通道固执地连接着东西方,像飘荡在风中的驼铃余音,永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 海拔越来越高,雪峰之景也随之越来越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冰山上的来客》的取景地瓦罕走廊出发,沿着中巴友谊公路(G314)一路向西,雪山之巅仍披着银装,连绵的雪峰与冰川仍吸引着我的双眼。随着海拔逐渐攀升至4700米,稀薄的空气让呼吸变得急促,但内心的期待却愈发炽热。红其拉甫,国家的守护门。</p> <p class="ql-block"> 抵达红其拉甫口岸时,寒风扑面而来。眼前高耸的国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在雪山映衬下格外醒目,界碑如钢铁战士般矗立在中巴边境线上。游客们争相与界碑合影,对面的巴基斯坦士兵友好挥手,两国友谊在这一刻跨越了语言与国界。</p> <p class="ql-block"> 站在国门前,看看那么多满脸笑容的游客,远眺帕米尔的雪峰连绵如海,五星红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伟大了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 红其拉甫的恶劣环境令人震撼:含氧量不足平原50%,年均气温-9℃,8级以上大风每年肆虐200天。然而,在这片“生命禁区”里却有我们的战土常年如日地坚守,他们用忠诚保卫国家,用毅力守住国门,用艰苦给人民安全幸福!</p><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拔5100米的的我们向你们致敬!为你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壮美不仅是雪山的巍峨,更是平凡人用生命书写的坚守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种境界,走进瓦拾盘龙古道。幻想着在帕米尔的“巨龙”脊背上,走完人生的所有弯路。</p> <p class="ql-block"> 瓦恰盘龙古道,这条横卧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的“巨龙”,以其36公里内608个发卡弯的壮丽奇观闻名,被誉为“中国最具艺术感的公路”。我们从红其拉甫出发,车程110公里,沿314国道行驶,转入瓦恰乡方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盘龙古道。开启了这段蜿蜒至昆仑深处的奇幻之旅。全程海拔从3000米陡升至4200米,落差达1200米,我们的车在高山峡谷间穿梭,以四十至五十马的速度,游走在“九曲十八弯”之中。驾驶者说,这是旅游人生中感觉最震撼,最豪放的一次驾驶体验,一个字,爽!二个字,惊险!</p> <p class="ql-block"> 盘龙古道集中体现其内涵的是二段盘龙。</p><p class="ql-block"> 一是大盘龙,前半段弯道较宽缓,适合适应高原驾驶。站在观景台俯瞰,公路如黑色绸带缠绕山脊,与灰黄色山体、远处雪山构成水墨画般的意境。 </p><p class="ql-block"> 二是小盘龙,后半段以密集的180度发夹弯著称,弯道间距不足十米,堪称“驾驶者的终极挑战”。航拍视角下,公路如发卡、方便面般层叠,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版头文字D赛道”。</p> <p class="ql-block"> 古道起点与终点均立有醒目标语:今日走过了人生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这句充满禅意的话语,既是一种激励,更隐喻着人生经过曲折后,便是通向美好的希望之路,更是曲折和坦途循环共存的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离开盘龙古道,沿塔莎古道,我们继续寻找高原上的秘境。</p><p class="ql-block"> 帕米尔高原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置身其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这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塔莎古道上第一次开车,方向盘总好象在出微汗,有一点粘稠感。柏油公路像被抖开的黑绸缎,在高原上曲折延伸,一道道发卡弯紧贴着峭壁生长,油门和刹车交替在我心中的节奏里,快的时候车速九十多马奔驰车,慢的时二十几马转发卡,遇见塔莎古道马路边的安全值岗人员,摇摇手表示一种敬意,她们呢,总是笑笑。那种开车的感觉真好,而且方向盘在我手中,我说了算,遇见好风景,我便停车打卡。</p><p class="ql-block"> 摇下车窗的瞬间,风裹着寒气扑进来,耳空里炸开了呼啸声。但我不管,该停的时候就停,有几次我的同伴在车上眯眼,我也独自下车观景,于是一个一个高原的大美便留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打卡点一:班迪尔蓝湖。</p><p class="ql-block"> 她象一个蓝宝石镶嵌在高原上。她是高峡平湖,湖水呈现独特的蓝绿色,与周围荒山形成鲜明反差。</p> <p class="ql-block"> 打卡点二: 令人惊叹的地方——帕米尔之眼。</p> <p class="ql-block"> 木吉火山口形成于约1500年前的火山喷发,由13个形态各异的火山口群组成,高低错落,宛如“打开的鸡蛋”或“恶魔之眼”。火山口内积水成湖,池水因矿物质和光线折射呈现碧绿、深蓝或火红色,阳光下波光粼粼,如宝石般晶莹剔透。这样的景观我们没办法看到,只有带无人机的人才能看到,我们车停她的脚下,目睹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堆积物,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火山喷发的岩浆富含钙华、铁华、锰华等矿物质,将周围土地染成红、黄、灰、黑等斑斓色彩,形成冰与火交织的奇幻地貌。</p> <p class="ql-block"> 五点半了,向多色的突兀在山体上的“眼睛”挥挥手,继续我们的行程,又一次向白沙湖出发。</p> <p class="ql-block"> 开了近二个小时车,我们再次来到白沙湖。时值傍晚,七点半了,但太阳还挂得老高,听当地人讲,太阳下山大概在九点半左右。不过这时的白沙湖却别样的景色。而且和昨天早晨的白沙湖景色味道不同。白沙湖会随着阳光的高度,方向,湖色和沙色及沙山上的奇妙曲线都会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如果等太阳下山,运气好的话,还能见日落照金山的奇美景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在昨天中午吃的饭店吃晚饭,一方面这里鱼好吃,鲜嫩可口,有点甜味,所以特意安排到白沙湖吃晚饭。更想不到的是,傍晚的景色更加诱人。</p> <p class="ql-block"> 八点半吃完饭,到喀什还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而且明天早上是七点半的飞机。所以我们等不了日落照金山的出现,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 结束旅途的一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西藏,五月的南疆帕米尔高原,是从冬眠中苏醒的时节。冰雪初融,风里裹着青草与经幡的气息,阳光像一把金色的梳子,将云层梳理成薄纱,轻轻覆在雪山之巅。这趟旅程,是一场与天地对话的仪式,是身体内质和高原进行的一次生死对决,是灵魂在海拔四千米之上的低吟与高歌。我胜利了,为自己骄傲,为山河颂唱!为祖国强大高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