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夏已至,万物并秀。在这充满活力的时节,大庆市高中生物学刘锡凯工作室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5月15日</span>在大庆外国语学校召开了《聚焦高考命题 共研备考策略》——“新高考•新概念•新教材”专题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本次研讨会由工作室助理、大庆东风中学李永华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会议伊始,大庆外国语高中部校长王伟功致辞。王校长巧妙融入生物学概念,将高考命题、备考与生态进化类比,新颖生动,既点明研讨主题,又赋予教育深刻内涵,极具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大庆一中:代丽莉</p><p class="ql-block"> 高考题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料,对高考题考点与教材关联的分析,引领学生“吃透课本”,对考点与新课标、高考评价体系的关联分析,有助于落实政策导向“不跑偏”。充分利用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去分析题目,引导学生实现“精准读题—有序推理—规范论证”的思维链。对高考题进一步在知识、思维、应用、题型等维度进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跳出“题海”,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学科素养,真正实现“一题多用,触类旁通”。</p> <p class="ql-block">大庆二中:邸娜</p><p class="ql-block">围绕 2025 年高考生物热点及教学重点展开分析。内容包括: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 microRNA 及其调控机制,涉及核心考点与素养关联;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在精准医疗的应用,有核心案例及考向举例;细胞治疗技术中 CAR-T 疗法的原理、流程、考向等;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的本土案例及命题方向;“双父生育” 技术的伦理争议;PCR 技术的多种考法。这些热点内容融合多模块知识,注重核心考点与素养培养,为高考生物备考提供方向与参考,助力考生把握重点、提升能力。</p> <p class="ql-block">外国语:岳晓东</p><p class="ql-block">在对比山东省与辽宁省新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方向时,我发现两省在核心目标与考查方式上既有差异又有联动。山东省命题以“无情境不命题”为特色,强调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用真实场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设置开放性问题(如多方案实验设计)强化逻辑推理能力。而辽宁省目前仍以基础知识为主,如蛋白质功能、DNA复制等教材核心内容,但近年来逐步增加信息题比重,要求学生从复杂图表或长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线粒体功能辨析题中设置干扰选项以考查信息筛选能力。</p><p class="ql-block">山东省的命题理念对辽宁省具有显著指引作用。辽宁在2025年将逐步向全国卷过渡,但生物学科自主命题的空间仍较大,未来可能借鉴山东的情境化命题模式,例如引入疫苗设计、生态保护等应用场景,同时保留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考查。备考策略上,建议辽宁教师可参考山东真题中的图表分析训练(如电泳图谱解读)和跨学科整合思路(如结合化学培养液浓度设计实验),以平衡基础性与创新性,实现从“知识覆盖”向“素养提升”的转型。</p> <p class="ql-block">外国语:刘艳</p><p class="ql-block">本次聚焦剖析2021——2024年高中生物辽宁高考卷,深入剖析考点分布及命题特点,助力师生把握高考趋势。</p><p class="ql-block">在考点分布上,覆盖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稳态调节、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探究等板块。每年各板块分值有波动,但主干知识考查频率高。</p><p class="ql-block">命题特点方面,注重基础概念与原理考查,确保学生掌握学科根基;强调知识综合运用,通过跨模块考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创设丰富情境,如生活实例、科研成果等,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突出实验探究,考查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题型丰富且设问灵活,全方位考查学生能力。</p> <p class="ql-block">实验中学:陈亮</p><p class="ql-block">陈亮老师首先总结了四年辽宁卷对基因工程的考查方式和难度情况,之后对辽宁卷中题目的情境来源进行了重点分析。陈老师将情境来源归纳为“大学教材”、“高中教材”、“科研论文”和“混合来源”四类,并以多道试题为例分析了题干和选项与命题素材的联系。通过他的分享,与会成员发现高考试题的一字一句都是有据可依的,不仅考查角度新颖,甚至其语言表述也都能在高中教材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陈老师还针对科研论文中数据的取舍和重新编排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即命制原创试题时需要将科研论文的数据和结果以高中生能理解的形式呈现。陈老师还将原论文中的图表和高考题进行了对比,这种独特的分析角度令在座的教师耳目一新。最后陈老师表达了我们分析高考题是为了掌握规律,从而为我们自己命制模拟试题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外国语:刘锡凯</p><p class="ql-block">刘老师以生物学科为例指出,高考命题正从知识考查转向能力素养考查。他以全国卷中细胞膜功能、ATP合成等试题为例,强调命题注重基础概念迁移,如辽宁卷实验题要求结合科研情境分析实验原理,凸显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考查。</p><p class="ql-block">针对备考,刘锡凯老师建议依托《生物学概念发展与解读》深化核心概念理解,通过梳理“病毒概念建立”“光合作用发现史”等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他提出“题干拆解—知识关联—逻辑推导”解题模型,以遗传题为例,强调摒弃套路、培养深度思维。同时,需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基因组编辑”等前沿议题与教材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他建议采用“分层训练+错题反思”模式:基础题巩固课标要点,提升题聚焦高频考点变式,冲刺题模拟新情境,结合归因分析针对性提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p> <p class="ql-block">教研员杨慧敏老师指出,此次新高考命题研讨极具价值与实操性。老师们从教学实践、前沿融合、真题剖析等多维度深入分享,刘锡凯老师对典型试题的解读尤为深刻。杨老师强调,新高考遵循“四无”命题准则,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呈现知识情境化、思维任务化趋势。同时要求日常教学紧扣高考,落实知识、提升能力、培育核心素养,深挖教材与课标。此次活动对一线教师意义重大,期待借平台交流推动大庆生物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p> <p class="ql-block">此次交流会圆满收官,为生物教学与高考备考点亮明灯。相信在名师引领下,工作室的教师们将带着研讨收获深耕课堂,以更精准的策略助力学生成长,推动生物教学不断向前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