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深处,一条绵延百余公里的圣谷静卧其间。乌鲁班巴河自谷中奔腾而过,这条河流在古印加人心中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圣谷中不仅有令人惊叹的盐田和梯田,更承载着古印加人的智慧与文化,成为探险家、历史爱好者以及游客探寻古文明遗迹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告别庄园酒店,我们怀揣着期待踏上前往圣谷的旅程。大巴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窗外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巍峨的高山、广袤的田野、宁静的农舍、悠然的羊驼,以及盛开的鲜花,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未被现代文明侵扰的古老世界。</p> <p class="ql-block">终于抵达了MARAS(马拉斯)盐田</p> <p class="ql-block">由此进入,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下行,逐渐深入到河谷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一片由数千块盐池组成、红白交织的盐田,在远处静静铺展,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古老而神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下走,穿过一座厚重的拱门,一座精致的小教堂映入眼帘。走进教堂,静静地坐下,仿佛与古印加人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p> <p class="ql-block">这片古老的盐田,依靠地下盐泉水流入小盐池后,通过自然蒸发留下盐晶,其壮美与奇特令人叹为观止。在蓝天白云与苍翠山谷的映衬下,盐田的色彩越发显得绚烂夺目。</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印加帝国之前的Chanapata人就已在此耕作,权威人士推测,约在公元200-900年间,这里已存在盐田。到印加时期,盐田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扩大。如今,马拉斯盐田仍是秘鲁南部山区重要的产盐基地,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其盐田也被认为是秘鲁最优质的岩盐。</p> <p class="ql-block">由于采盐技法与时间的不同,所产原盐呈现出白色、粉红和淡棕色等多种颜色。依山而建的盐田在圣谷的山坡上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宛如一幅巨大的调色盘,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在雨季时,这些不规则形状的盐池会充满来自山上的清澈泉水。印加人充分利用这些富含盐分的泉水,在山坡上开辟出浅浅的池塘,将泉水引入其中,借助山谷中干燥的山风和烈日的照射,使水分逐渐蒸发,结晶出洁白的盐粒。待表面的盐被移走后,他们再次引入新的泉水,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我们流连于盐池旁,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悠长的笛声在耳边回荡,周围似乎安静了许多。从吹奏者如泣如诉的笛声中,我们似乎听出了一个没落文明的悲凉心声。</p> <p class="ql-block">这片历经500多年历史的秘鲁最大盐田,不仅见证了古印加人的智慧,更成为了一处网红胜地,吸引了众多游人纷纷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离开壮观的盐田,我们继续深入圣谷,向着MORAY梯田前行。</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穿过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旷野中,我们终于到达传说中的印加帝国农产品试验田——MORAY<span style="font-size:18px;">梯田。</span></p> <p class="ql-block">刚下车,就被眼前的高原风光深深吸引。只见云雾缭绕的高山环绕着一片相对平缓的山谷,红色大地上黄绿相间的农田点缀其间,远处田野的尽头与大山之间,被一条深深的河谷隔开,这样的地貌令人不禁联想到云南的红土地。</p> <p class="ql-block">MORAY梯田的形态别具一格,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梯田的传统认知。在地面上,无法看到那种常见的沿着山势,由低至高层层递进的梯田景象。然而,当我们走近才惊奇地发现,梯田竟然隐藏在脚下——这是一个山间的低洼地带,深藏于地平线之下数十米,因此在地表难以察觉。</p> <p class="ql-block">梯田的构造独特,主体部分呈现为众多同心圆相连结的台阶状,远看犹如古罗马圆形剧场被青草覆盖。这些圆形梯田形成了一系列下陷的环形平台,从中心到外围逐渐升高。从高处俯瞰,这些形状组合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几何图案。事实上,它们是古印加人精心打造的农业试验田与育种基地。</p> <p class="ql-block"> MORAY梯田是古印加人的“农业试验基地”,因为梯田间每一层的温度差大约在0.5摄氏度,人们便可以利用这样的差异性模拟出不同的气候条件,以便生产出各种不同的农作物。他们在此实施物种杂交及外来物种(如古柯)改良试验,培育出能适应不同气候的作物,如马铃薯、藜麦和玉米等,他们还培育出能抗灾的良种,即使在灾难气候下也能取得好收成,充分反映了印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智慧。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农作物都是安第斯梯田孕育的。</p> <p class="ql-block">梯田之间点缀着众多精致的小台阶,这些台阶的间距与形状都很规整,显然是遵循特定的比例和设计建造的。从视觉效果上看,梯田宛如别具一格的舞台,非常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谁会想到,这样一处巧夺天工的梯田,竟是数百年前古印加人的杰作?亲眼目睹其真容,我们深感震撼,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人们初次从空中窥见这藏匿于大山深处的宏伟古工程时的惊奇与赞叹。</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奇妙的梯田,我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我要把这壮丽的景象永远封存在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继续出发</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小镇,正值孩子们放学时间,可爱的孩童和路旁行走的老妇,见到车上的我们纷纷微笑地招手打招呼,好亲切。</p> <p class="ql-block">途中享用了一顿别致的午餐。就餐时美妙动听的乐曲环绕在耳边,印加人充满激情的演唱更是让每一位食客动容,这让我们觉得每一口饭菜都充满了享受。餐馆外面的景致同样令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继续出发,我们将奔向有着“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之称的马丘比丘。它藏于雄伟的安第斯山脉深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印加帝国昔日的荣光,但它至今没有公路直接抵达,即便是秘鲁当地人,去一次马丘比丘也颇费周折。</p> <p class="ql-block">欧雁台是前往马丘比丘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它不仅是圣谷的终点,也是前往马丘比丘最近的火车站,而且这里保存着第二完好的印加城市。</p> <p class="ql-block">到达欧雁台,我们没有停留,直接前往火车站,因为在欧雁台转乘火车是前往马丘比丘的不二之选,而且这一段路也只有火车。欧雁台的火车站位于小镇的一侧,我们需要步行前往,大约用时10分钟左右。火车站外道路两旁遍布“路边摊”,小镇仍然是印加时期的风格,我们走在石头小巷和古老的水道旁,仿佛穿越时空一般。</p> <p class="ql-block">在候车室等候火车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欧雁台火车站的规模差不多就是我国八十年代四等小站的样子,一座绿色的平房就是站房。旁边是一个简陋的木质棚子,棚子下有几把椅子供游人坐下候车。车站前后被高大的山体所夹峙。</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我们就要乘坐这样的小火车,前往马丘比丘山脚下的热水镇。</p> <p class="ql-block">通往热水镇的小火车终于来啦,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列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著名的观光列车,干净的车厢里绘满了印加风格的壁画。火车几乎是一路沿着波涛汹涌的乌鲁班巴河行驶,<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画风景扑面而来,</span>全景天窗将圣谷的景色一览无余。没有想象中火车的乌烟瘴气,只有窗外应接不暇的美景,还未到马丘比丘,我们已经兴奋无比了。</p> <p class="ql-block">火车行驶在窄窄的铁轨上,忽直忽弯向前伸展,或伸入茂密的丛林,或不时穿山越洞。车窗外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急流,而车顶之上,则不时闪现着蓝天白云和高耸的青山,美景一刻不停,像电影画面般一帧一帧的展现。我们迷醉在一派生机盎然的高山河谷风光中。就在这慢悠悠的行进中,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地飞逝而去,一声汽笛长鸣后,我们的列车已经驶进了终点站——马丘比丘山脚下的热水镇。</p> <p class="ql-block">走出站台,迎面见到“欢迎进入马丘比丘村落”的字样,我们正式进入热水镇,乌鲁班巴河仍然以波涛汹涌的姿态流过小镇。</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安顿好,吃过晚饭,我们就早早休息了,养精蓄锐,明天就可以上山,去拜见那神秘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啦,好期待。</p> <p class="ql-block">下一集:马丘比丘</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