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怯对流苏美

张涛

<p class="ql-block">不知有人注意了没有,许多风景如画的景区,依然在痴痴不倦地进行美化、亮化、人工化。</p><p class="ql-block">其实大可不必。比如说五台山景区,其实经过多年来的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要提升的话,不如从乡土树种和植物种类入手,保持原有特色,发挥独有的风貌。白皮松和云杉虽说也是山西的乡土树种,但五台山的臭冷杉和迎红杜鹃不是更有特色吗?更具备原地保护的优势吗?千篇一律化的白皮松、云杉组合白蜡、栾树以及玉兰、海棠、锦带等等等等,倒是增加了植物配置,大大增强了亮化、美化的效果,难道不让人感觉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刻板呆化吗?五台山是全世界的五台山,更是山西人的五台山、五台人的五台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原汁原味。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北台的阴坡上就分布着成片的臭冷杉,难道把臭冷杉培育成苗木,栽植在台怀镇景区不是更好吗?附近林场和树木园培育的迎红杜鹃以及满景区推销的金莲花如果栽植在五台山景区,该是多好啊。</p><p class="ql-block">山西的保护植物还有很多,也有许多特有的野生植物,如果把这些植物因地制宜或者迁地栽植,是不是也是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优良选择?既保护了山西本土的野生植物资源,也突出了山西风景名胜区的独有风貌和特色,不是多管齐下、主动作为吗?</p><p class="ql-block">利益的驱动应该升级换代了。如果主动升级换代,带来的就是新的利益驱动能量,就是无与伦比的趋势和积累,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和喷涌。</p><p class="ql-block">我在大同的阳高县,踮起脚尖就能望到内蒙古区界的一个小山村里,看到栽植的行道树居然是一个海棠品种,据说很耐寒,长势不错。然则,我的心里还是很不以为然。原来接近于荒漠化的大漠边关,甚至连黄刺玫都难以适应的地方,你去栽植海棠花,管护成本要增加多少?除了利益输送,还有什么意义?一场不可预料的寒冷,估计二三十年的辛苦白搭了。</p><p class="ql-block">引进、扩繁无可指责,但首先是本土化的栽植与驯化是不是更加合适?是不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利益的驱动本无所不在,但保持驱动的本来特色和升级换代,似乎能让所有人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乡土化,是所有利益驱动的基础和根本,也只有乡土化的风景如画才能真正长久。离开了隰县小西天为代表的古建筑等文化精髓,悟空和哪吒能火出天际吗?</p><p class="ql-block">我真想看到水曲柳和胡桃楸能成为行道树,就像满大街的银杏和法桐,就像蓝天映衬下的流苏,但凡有一丝一毫白云,流苏的美还在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