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龙 场 记 忆

杨玉文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如同璀璨的星辰,即便时光流逝,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四川简阳市西南角的老龙场,便是这样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老龙场,一座雄踞在形似老龙头石头山上的古集镇,堪称“鸡鸣三县”之地。它东与资阳县祥符相连,南与仁寿县北斗接壤,西与眉山天府新区毗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从古至今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仿佛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关于老龙场为何建在这高高的石头山上,民间流传着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传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受邀前往西海做客,小龙王满心好奇,便随父一同前往。从未见过世面的小龙王,一路上被名山大川的壮美和各地风景的秀丽深深陶醉。返程时,小龙王眼中满是不舍,对老龙王说道:“父王,您先回宫吧!儿臣还想再多看看这世间风景。”老龙王慈爱地看着儿子,心想孩儿也已长大,正该趁此机会历练历练,于是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 老龙王走后,小龙王欣喜若狂,沿着岷江悠然前行。他一路欣赏着山川的壮丽、城郭村镇的烟火气、山乡野景的宁静祥和,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龙迹”。在成都平原,他沉醉于男耕女织的田园画卷,稻熟时节,那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顺着府河,他来到繁华的蓉城,在龙潭寺,听老和尚抑扬顿挫地念经,看满城芙蓉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夜晚,他夜宿龙泉驿站。第二天,在成都街头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面后,便马不停蹄地出发,过龙爪堰,穿新津的龙溪河,过彭山的青龙场,顺江来到眉山东坡城金坝子,夜宿回龙庙。小龙王早听闻苏轼三父子皆是大文豪,心中一动,想着何不借此机会歇息几日,去三苏祠学习诗文,增长才智,也好让父王刮目相看。于是,他在三苏祠里,有板有眼地跟着苏轼父子学起诗文来。</p><p class="ql-block"> 一日,当小龙王读到苏东坡《初发嘉州》中“故乡飘已远,得意浩无边”的诗句时,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悲切,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无心停留,急急忙忙踏上了回府的路。然而,忙中出错,他误入了黑龙潭(今黑龙滩水库)。久居潭中的黑龙,被突然闯入的小龙王震惊不已,顿感自身受到威胁。俗话说“一潭哪容双龙”,黑龙毫不留情地伸出锋利的爪子直扑小龙王。小龙王哪里见过这般阵仗,慌乱中匆忙迎战。双方你来我往,大战三十回合,小龙王终因年幼,加之技不如人,被打得遍体鳞伤。他使出浑身力气,奋力一跃,飞越龙泉山,掉入陵州(仁寿)城的龙水河。顺流而下的途中,在途经龙骨滩时,因水浅,又遭到虾蟹的嘲弄和袭击,“龙游浅水遭虾袭”的俗语,或许便源于此吧。小龙王垂头丧气地来到马家溪(后改名为龙马)休整,稍作停歇后再次启程。行至龙桥场时,天色已晚,恰逢当晚龙桥场戏楼刚建成,正邀请一川剧团踩台。悦耳的川剧锣鼓声让疲惫的小龙王精神为之一振,听完川剧,他又闻到一股特别的酒香。此时早已极度饥饿的他,竟然连饮三坛“龙桥老酒”,而后昏昏沉沉地上路。本应顺河而下,却鬼使神差地进入一条名为细河沟的小溪,当夜只好在龙洞口将就睡了一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小龙王继续赶路,可溪沟越来越小,行至马家沟几乎已无路可走。一座高高的鄢牛湾山横亘在眼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就在绝望之际,小龙王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心中燃起希望,想着有山必有河,有河必有水,翻过山顶必定能找到出路。于是,他再次昂首挺胸,扬起尾巴腾空而起,奋力飞越此山。然而,由于用力过猛,他重重地落到一座锋利的石头山上。只听“哎呀”一声惨叫,小龙王顿时血如雨注,锋利的山石无情地刺入他的五脏六腑。渐渐地,他停止了呼吸。随着岁月的流逝,吸收着日月精华,若干年后,小龙王的身躯与石山融为一体,演变成了一座形似老龙头的石头山。</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这座形似老龙头的石头山上,开始有了人间烟火。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慢慢发展成山寨,尔后又逐渐蜕变成如今的古场镇。在我的记忆中,老龙场垂直高度约三百来米,东南西三面几乎都是悬崖峭壁,险峻非常,只有北面连着龙身的山脉较为平坦。龙头正南似张开的龙嘴,东西两边悬崖上生长的蓑草,酷似龙须,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若从西面上山,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而上,半山腰处,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无论雨季旱季,它都潺潺流淌,永不停歇。旁边的那口水井,更是几乎可供整个街民饮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老龙场人。拾级而上,便能看到老龙场的标志建筑——古戏楼。这座戏楼五颜六色,雕龙画栋,蔚为壮观。楼下两扇厚重的大门,只要关上,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想必当年是专为防范土匪盗抢而建。大门两边,一对石狮子昂首相望,威风凛凛,守护着这片土地。 </p><p class="ql-block"> 老龙集镇的房屋大多是木制串架结构,清一色的小青瓦屋面,古朴而宁静。约三四百米长的街道,全是石板铺就,岁月的磨砺让石板变得光滑而温润。古戏楼雄踞高位,每当有剧团来演出,川剧闹台的锣鼓声一响,无需张贴广告,十里八乡的人便都知晓,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戏场坝中有一棵硕大的黄桷树,枝叶繁茂,它见证了无数精彩的演出,也见证了老龙场的繁荣与兴衰。这里不仅是观看节目的好去处,每逢赶集之日,更是三县众多农副产品的交易场所。热闹的集市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戏坝从北向南靠东的一面,依次是农具厂、篾器店、供销社、餐馆饮食店和居民住户;靠西的一面从南至北,则依次是老龙小学,居民住户、畜牧站、医院、乡(公社)驻地及小商品店。</p><p class="ql-block"> 老龙场,更是我童年的乐园。我的四姨妈一家在这里工作居住,儿时的我,总是盼望着能去老龙场。一到那里,便和表弟表妹们欢快地玩起来,藏猫猫、打烟盒包、做游戏,我们穿梭在古老的街道、狭窄的小巷中,银铃般的笑声在古场镇中回荡。有时围坐在四姨妈身边,听她讲述那些神奇而有趣的民间故事,故事里有勇敢的英雄、善良的仙女,还有神秘的宝藏,让我们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幻想。每逢祝生拜年,还会陪四姨父打扑克,虽然总是输多赢少,但那份欢乐却无比珍贵。</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生活极度困难的那个年代,母亲为了给我交学费,曾在劳作之余下田打虾子,然后拿到老龙场的街上售卖。当年我也曾和街上的小孩因为一根芦蒿棒而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来,那些小小的争执也充满了童真与乐趣。</p><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老龙场或许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但它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座形似老龙头的石头山,那潺潺流淌的山泉,那古色古香的戏楼,还有那些温暖的亲人与欢乐的时光,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七绝.忆老龙场</p><p class="ql-block"> 龙头石上旧烟村,</p><p class="ql-block"> 戏鼓喧腾岁月存。</p><p class="ql-block"> 童趣乡愁皆入梦,</p><p class="ql-block"> 山乡永刻在吾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