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宁国秘境两日漫记

三人水

<p class="ql-block">  蛰伏陋室久了,心绪难免宁静。于是报了个老年团,宁国两日游,主要是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p><p class="ql-block"> 清晨从江宁市区驱车向西南,进入安徽境界,逐渐看到了山峦渐密,云雾缭绕。百度地图显示的路程是两个多小时,不知怎么,路上行驶了近4个小时才到达隐秘在大山之中的农家客栈。</p> <p class="ql-block">老年团就是以休闲散心为主,看什么都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到了客栈,安排了住宿,接着就是吃午饭,午饭还是不错的,9个人一桌,十几道菜,鲜竹,炖鱼,腊肉,是平常吃不到的。用毕午餐,休息了一个多小时,赶往夏霖九天银瀑风景区。</p><p class="ql-block">重要。</p><p class="ql-block"> 到了客栈,安排了住宿,接着就是吃午饭,午饭还是不错的,9个人一桌,十几道菜,鲜竹,炖鱼,腊肉,是平常吃不到的。用毕午餐,休息了一个多小时,赶往夏霖九天银瀑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宁国夏霖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密切相关‌。据传,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路过宁国时,看到百姓在求雨,便加入其中,最终天降甘霖,解救了当地的旱情。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当地将此地命名为“夏霖”‌</p> <p class="ql-block">景区 隐匿于皖浙交界的群山褶皱中,溪流声从车窗缝里钻进来,一路指引我们抵达了这片被称作“皖南小九寨”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即将进入梅雨时节,小雨时停时下。打着伞,踏入景区,在雨中满眼是云雾缭绕,青苔覆盖的巨石与苍翠竹林,别有一番情趣。坐上景区游览车十几分钟便到达了核心景区。下车不远,便看到两山对峙,形成了一道石门,这便是石门景区。沿栈道溯溪而上,转过几道弯,银瀑赫然入眼,百米白练凌空飞泻。这时节,水流不是很大。瀑布碎玉般迸溅,雾气氤氲,哗哗流水声不绝于耳。潭水如翡翠凝滞,倒映着两岸峭壁,这是“乌龙潭”。</p> <p class="ql-block">沿着指示牌,找到了龙须瀑,一股细流从天而降,像传说中老龙打盹时漏了半缕长须,被雷公锤进山壁凝成千年水绦。</p> <p class="ql-block">傍晚投宿位于千秋关下山腰的“雷家大院”农家乐。吃吧晚饭,雨也停下了。</p><p class="ql-block"> 饭毕,主人用竹片倒上汽油,燃起篝火,火星噼啪窜向夜空。随着震天的音乐声响起,大多60岁以上的大妈大爷随着舞曲迈起了凌乱的舞步。苍凉暮色,恍惚间仿佛回到远古部落的夜聚。</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用过早餐,乘车去附近的早市。</p><p class="ql-block">早市和家乡的早市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卖的瓜果甜桃,自己菜园里种的蔬菜,什么都想买,在这里,没有半点兴趣。</p> <p class="ql-block">接着,去了宁国市畲族千秋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民族乡,位于西天目山脚下,畲族人口占比71%,拥有彩带路、山哈文化墙、畲族广场等特色景观,2019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园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一座高大的类似于吊脚楼的建筑物,其外墙上用篆体书法雕刻了四个金色大字,即畲族四大姓氏:“盘”、“蓝”、“雷”、“钟”。广场上林立的望柱,其上雕刻的盘瓠图腾栩栩如生,诉说着畲族的由来:传说在新石器时代的高辛氏时期,犬戎兴兵来犯,帝下诏求贤,提出能斩番王者以三公主嫁他为妻。盘瓠揭榜后前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回国献给高辛帝。高辛帝许盘瓠与公主结婚,婚后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儿嫁给钟智深。这就是畲族四大姓氏的由来。园区整体将畲族文化的神秘图腾、古老传说与建筑艺术熔铸一炉,使人有一种恍惚间进入到古代畲族部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村子不大,转了一圈,留下了几张影像。</p><p class="ql-block"> 村子游览完毕去往千秋关。</p> <p class="ql-block">千秋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城东南60公里处。往南为杭州市临安区横路乡境内,千秋关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千秋关崇山高耸,隧道幽深,地势险要,系皖浙通道,杭州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驰车达岭巅,回望行程,蜿蜒如龙舞,如绸飘,唐代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诗句,形容山行之艰难,也说明了关隘之险要。雾锁群峰,残存的石砌关墙爬满薜荔,隘口处“千秋古镇”石碑字迹斑驳,苔痕浸染。</p><p class="ql-block">着青石板古道拾级而上,石缝间野菊摇曳,仿佛能听见当年铁甲马蹄的回响。关楼遗址旁,一株千年银杏独擎金伞,树下石碑记载着岳飞部将牛皋在此驻防的旧事。山风掠过箭垛,恍惚送来金戈铮鸣。</p><p class="ql-block">关隘堡垒上有一界碑,一面是安徽,一面是浙江的临安。</p><p class="ql-block">提到临安,忽然,刀郎的歌曲“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如泣如诉、悠扬的曲调回想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千秋关城洞门为清咸丰三年(1853)重修。根据《浙江通志》记载:“千秋岭,即天目山西麓也”。岭高数百仞,云烟笼罩。相传唐代诗人罗隐北上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路过此处,曾经写下了“回望千秋岭上云”的诗句。五代后梁与吴越国曾在此大战;南宋开设关隘,戌以重兵,自此始名“千秋关”。</p><p class="ql-block">来宁国游玩主要是看到有“千秋关”这个字,一听就觉着很是雄伟壮观,在想象中甚至超越了山海关,头脑中始终有伟人诗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但是,真到了此处一看,如想象的不一样,有失落感,但是,不遗憾,毕竟来过! 两天短旅,夏霖的瀑、千秋关的云、篝火旁的笑语、农家碗里的热乎气,在记忆里酿成一杯山野陈酿。都市人总向往“诗与远方”,而在这里,诗是石缝渗出的泉,远方是山民脚下一步一喘的日常。离山时,衣襟沾着松针与桂花香,手机相册装满山水,心底某处皱褶,已被溪流熨得平整。</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人生其实就是不断跋涉的过程,重要的不是抵达何处,而是在平凡的旅途中,在经历人生的每一道关隘时,用充满情感的文字和影像记录下属于自己并不豪迈的印迹。“把向往的地方,都变成走过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