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赏昭平湖景 ,读刘氏文化 <br> </h3> <h3> 原三屯高中毕业生常德寿、张金钢等早有邀请最崇拜的当年的语文老师、八十五岁高龄的叶明耀先生一同进行一次一日游的想法,经过前期的联系预约和筹划,于2025年5月17日早上六点半,张金钢、常德寿、杨永亮、史中朝和恩师一行五人,驾车从汝阳县城出发到鲁山县昭平湖景区,进行了开心愉快的一日游。</h3> <h3>昭平湖景区简介<br> 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10公里处,是依托原昭平台水库开发建成,景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昭平台水库位于沙河的上游,修建于1958年,巍峨的大坝横断沙河,形成了高峡平湖,拦河大坝总长2385米。湖面面积约38平方公里,容量达6.5亿立方米。属于国家大(‖)型水库。<br> 汉光帝刘秀与王莽昆阳之战时,刘秀在此拜始祖刘累后筑台招兵,水库因此而得名招兵台水库,后取其谐音为昭平台水库。<br> 1995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杨家岭、邱公城岛、刘姓始祖苑、刘累墓、姑嫂石等。杨家岭因北宋杨家将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邱公城岛是鲁阳城遗址,是省级文保单位,也是刘姓发源地。姑嫂石则与一家孝媳妇、恶婆婆、贤小姑的传说相连,构成了一串传奇故事。</h3> <h3> 上午九点多,我们到达了昭平湖景区,恰遇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施工,景区关闭不容游客进入,多亏张金钢退休前是在县水利局从事水库管理工作的,和省市水库管理工作的领导熟悉,通过电话联系融通,才允许我们进入库区,在库区内我们看到了巍峨的拦水大坝,一望无际,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两岸绿树成荫,满目苍翠的山坡植被,宽阔坪坦柏油铺设的环湖旅游路等。</h3> <h3>水库岸边合个影</h3> <h3>在水库岸边的报道</h3> <h3> 离开库区,我们驾车来到了中华刘姓始祖苑、刘累墓地。</h3> <h3> 关于刘姓始祖刘累的传说<br><br>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刘累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他是远古部落首领尧的后裔。约公元前1898年,刘累出生,神奇的是,他一出生,一手便有“刘”字纹,一手有“累”字纹 ,家人便为他取名“刘累”,其后人也以“刘”为姓,刘累也因此成为中华刘氏的得姓始祖。<br> 时光流转至公元前1879年,正值夏孔甲帝时期,一日,风云突变,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待风雨停歇,竟有一雌一雄两条龙从天而降,落在了今河南省临颍县豢龙城东南角的龙荡沟处。夏王孔甲听闻此事,便召集大臣,询问谁能饲养这两条龙。一位大臣向他举荐了刘累,称其曾向豢龙氏董父学习过豢龙、御龙的本领。于是,孔甲帝派刘累前往豢龙城养龙,刘累领命后,便在此悉心照料这两条龙,长达7年之久。他凭借着精湛的养龙技艺,把龙饲养得很好,孔甲帝十分满意,因养龙御龙有功,封他为“御龙氏” 。<br>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在饲养过程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其中一条龙死亡。刘累害怕被孔甲帝降罪,慌乱之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龙肉煲汤献给孔甲帝。孔甲帝享用后,对这汤的鲜美赞不绝口,觉得汤鲜味美,便再次向刘累索要。刘累这下慌了神,他深知龙已死去,无法再提供龙肉,又担心龙死之事暴露,孔甲帝降罪追究,恐惧之下,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逃跑到尧山东麓,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鲁山县隐居起来。<br> 刘累逃到鲁山后,隐姓埋名,改称“丘”,人称“丘公”,他带领着氏族成员在这片土地上开山垦荒,建设城邑,努力谋求生存与发展。为了求得祖宗尧帝的护佑,他们把鲁山西部的伏牛山主峰尊称为尧山,并修建了尧祠。后来,孔甲帝驾崩,帝皋继位,大赦天下,此时刘累已有七十多岁,他重新开始豢龙,八十一岁时死于豢龙。死后,他被葬于村西南角,周边东西八村的百姓纷纷背土为他修墓,墓高有二丈多,此后,逢年过节,这里香火不断 。<br> 作为中华刘氏的得姓始祖,刘累受到后世刘氏子孙的无比尊崇。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初六,都会有众多刘姓后裔不远万里,来到刘累墓地祭拜,缅怀这位伟大的先祖。随着根亲文化的不断弘扬,世界各地的刘氏后裔更是纷至沓来,寻根祭祖的热潮日益高涨。众多热心族人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宗族的热爱,捐献巨资,对刘累墓进行了修葺扩建,最终建成了如今气势恢宏的中华刘姓始祖苑。<br> <br></h3> <h3> 中华刘姓始祖苑、刘累墓位于水库大坝中段的下方,苑区墓地与大坝连为一体,庄严肃穆。苑区内的世界刘氏总会馆、中华刘姓始祖苑、中华刘姓博物馆、始祖殿、始祖刘累墓、碑林等建筑,规模宏大,规格极高,气势非凡。步入中华刘姓始祖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始祖殿前面神道两侧的功德碑林,刘少奇主席之子刘源中将等众多名贵要人亲自题书的碑刻整齐排列,它们静静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刘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与深厚底蕴 。<br> </h3> <h3>世界刘氏总会馆</h3> <h3>中华刘姓始祖苑</h3> <h3>始祖殿</h3> <h3>始祖刘累简介</h3> <h3>刘氏始祖刘累的雕像</h3> <h3>在始祖殿之后是刘累墓</h3> <h3>刘少奇主席之子刘源题书的刘累墓碑</h3> <h3>去往刘氏始祖刘累墓园</h3> <h3>在刘氏始祖苑前的报道</h3> <h3> <br> <br> 参瞻完刘累墓,已至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景区附近的库区乡街头,用餐并稍作休息。之后,继续驾车沿着风景如画的环湖公路前行,来到了婆娑村附近的姑嫂石景点。<br> 在昭平湖的湖水中,一块巨大的岩石格外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它酷似两个女子并肩而立,这便是著名的姑嫂石,而在它背后,还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br> 相传,这里曾有一户人家,家中有老两口和一儿一女。儿媳妇刚嫁进门,婆婆就对她十分苛刻,故意让她用尖底桶去远处挑水,并且要求水缸必须装满,否则就要挨打。路途遥远,桶底又尖,儿媳在挑水途中根本无法放下水桶休息。婆婆还打发儿子出外经商,让儿媳每日不停地挑水。善良的小姑心疼嫂嫂,便偷偷在路上挖坑,好让嫂嫂能在挑水时短暂休息。然而,婆婆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她大发雷霆,毒打了儿媳,小姑也因此再也不敢帮助嫂嫂了。<br>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媳只能含泪挑水,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直到有一天,她挑水时遇到了一位骑马的白胡子老人,老人口渴难耐,请求喝水。儿媳虽然自己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依然毫不犹豫地让老人喝了水。老人先后三次向她讨水,她都毫无保留地给予帮助。老人被她的善良深深感动,于是送给她一个马鞭,并告诉她:“把这马鞭放在水缸边上,轻轻一动,就会有水。”<br> 儿媳按照老人的指示做了,神奇的是,水缸总是满满的。婆婆发现儿媳没去挑水,水缸却总是满满的,心中疑惑不解。她假装对儿媳和颜悦色,让她回娘家看望父母。儿媳一走,婆婆就迫不及待地去查看,发现缸内有一条脏兮兮的马鞭,她随手抽出,不料缸内的水瞬间汹涌喷出。小姑见状,急忙跑去寻找嫂嫂。等姑嫂二人赶回来时,村庄早已被洪水淹没。姑嫂二人用镇水石制服洪水后,便四处寻找公婆,然而,却再也不见他们的踪影。<br> 此后,姑嫂二人便屹立于镇水石上,翘首期盼亲人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长地久,她们最终化身为石,这便是姑嫂石名字的由来。<br> </h3> <h3>湖水平满时的姑嫂石照片。</h3> <h3>姑嫂石前拍个照</h3> <h3>姑嫂石前合个影</h3> <h3>姑嫂石前的报道</h3> <h3> 告别姑嫂石,驾车原路返回,师生一日游圆满结束。<br> 旅途中师生谈笑风生,八十五岁高龄的老师不断的给我们讲述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们解惑释疑,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看到老师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们倍感欣慰!<br> 此次游玩虽然时间短暂,但开心愉快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呀!</h3> <h3> 结束旅游回到家中,即刻着手编辑记述一日游的所见所闻,一气呵成草草成稿,为了尽早分享给大家未及斟酌修改即发布了,错误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大家谅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br> 随后将会不断的进行修改补充,您现在收到的美篇将会随时主动更新,您可以随时查看更新的内容。<br> 谢谢大家的关注分享!<br> 2025、5、17,晚20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