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安的美篇

殷安

<p class="ql-block"> “拨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写写“拨拉”这个方言词汇,苦于没有合适的字眼,故迟迟没有动手,只能借此发音试着写写,很不成熟。因乡人将“拨”读作“bā”,这是因为保留了入声的缘故,此处要读成“扒拉”这个音。</p><p class="ql-block"> “拨拉”一词,在晋源一带主要有:碍事、碍眼、阻碍及阻拦等含义。在具体语境中要说成:张三家的汽车停的真不是地方,本来这条路就窄,进进出出“拔拉”煞人了!你家院子里,又是柿子树,又是枣树,还有棵山楂树,树上还挂着几个鸟笼,又养了那么多盆花,快成植物园了,真是红活煞了,好看倒是好看,就是连路也快堵了,树枝四处乱窜,人过来过去还得猫腰,也不嫌“拨拉”?共享单车有人骑了四处乱放,昨天刮大风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也没人出来管一管,真“拨拉”;玩具到处乱丢,也不知玩完放回原处,快绊倒人呀,你们就不嫌“拨拉”?有时候为了加重语气,也说“拨地倒拉”地。</p><p class="ql-block"> 东西、物件摆放的当不当正不正,不是地方,不仅碍事,不美观,且有碍观瞻。比如楼道里本来就偪仄,有人在拐弯处还经常堆放着纸箱、纸片等杂物,空人通行还好说,一旦搬运个大物件则很难转身,给邻里带来不便。还有,前些年有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电视剧,在私建的小屋中有棵大树,偏偏又在床中间,弄的张大民睡觉时,双腿分叉也不是,并拢也不是。这些就是典型的“拨拉”。</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汉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就连这小小“拨拉”一词,也有精辟的总结概括。根据“拨拉”的程度,也不知从何时起,有人还提炼为“四大拨拉”。其一:蜗舍(即家中)的柱子;其二:地里的墓子;其三:眼里的瞖子(即白翳);其四:嘴上的瘊子。过去破旧的老屋,梁檩难以支撑屋顶,又不便维修,常见一些人家屋中打一立柱,人过来过去“拨拉”异常;地里的墓子则不言自明,由于过去土地私有化,几乎所有地中都有坟头,非常影响耕作,特别是春天犁田时,犁到此处要远远避开。于此相对应的还有“四大宽敞”,即:汾河里洗脸,野地里屙,一个人睡觉,高山上唱歌。离题打住。</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拨拉”,也可用于人,如两口子长期感情不和,一天又因琐事发生争执,且愈演愈烈。常言道:话赶话,没好话。妻子气愤地说道:“我还不知道你一肚子花花肠子,你早就看见我不顺眼,“拨拉”的你不行,有本事你干脆到某某家过去!”在某些特定场合,如人行道上、剧院门口、地摊边、商店柜台前等,长时间有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天,给人带来不便。此时,有人就会说:你们几个真会找地方,这里有宝嘞还是有蜜嘞?“拨地倒拉”地杵着个这儿,城墙似的!</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拨拉”一词还有另一个含义,即用手指或工具拨动另一物体,如:小孩的皮球滚到沙发底下了,你用棍子给“拨拉”一下;人家的钢琴挺贵的,不要给人家瞎胡乱“拨拉”,不然弄坏了我可给人家赔不起!不过,这个义项其读音近似于“不拉”。应该讲,这个义项其用字是比较准确的。</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6日殷安于未名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