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一旦发现手抖,就立刻联想到帕金森病,陷入焦虑与恐慌。然而,这种认知存在极大误区。手抖是一种常见症状,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虽都可能引发手抖,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盲目混淆不仅会徒增心理负担,更可能延误正确治疗。<br>从震颤类型来看,帕金森病的手抖属于静止性震颤,典型表现为安静休息时手部不自主抖动,形如 “搓丸样” 动作,而当手部活动时,震颤反而减轻;特发性震颤则以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为主,即肢体维持固定姿势(如端水杯)或完成精细动作(如写字)时,抖动明显加剧,静止时抖动减弱甚至消失。<br>二者在伴随症状与病程发展上也截然不同。帕金森病除手抖外,常伴有肌肉僵硬、动作迟缓、面具脸、小碎步等运动症状,还可能出现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特发性震颤患者通常仅表现为震颤,不伴随运动迟缓或肌肉僵直,疾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甚至数十年保持症状稳定。<br>此外,二者对治疗的反应也有差异。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症状往往能得到显著改善;特发性震颤则对普萘洛尔等药物更为敏感。值得注意的是,特发性震颤具有一定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存在类似症状患者,需提高警惕。<br>手抖≠帕金森,若发现异常抖动,切勿盲目自我诊断。及时前往神经内科,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评估及药物试验,才能明确病因,接受针对性治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