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就在熊成基故居的对面韦家井二条巷北巷口,距离不足十米,如今我也是一位奔九的鲐背老人了,我想我应该把我所了解熊成基故居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一些所闻所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先烈熊成基故居位于扬州双东(东关街、东圈门)历史街区中段韦家井6号,熊成基(1887~1910)字味根又名承基,扬州人。1905年入江南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任江宁陆军第九镇第九标炮兵排长,后任安庆马炮营队官,不久加入光复会。1908年11月参与组织发动安庆起义,被推为革命軍总司令。起义失败后熊成基辗转到东京,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秋回到哈尔滨因奸人告密被捕,次年2月27日在长春就义,年仅24岁。1912年熊成基灵柩运回扬州,安葬在平山堂万松岭(今大明寺栖灵塔南),孙中山等人参加了追掉会。1928年国民政府颁《褒彰熊成基令》"依陆军上将例追恤",1957年8月熊成基墓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定为革命纪念物类一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09年在哈尔滨被捕入狱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初期熊成基故居被扬州先施烟厂所用,我们周边的小孩好奇经常溜进去玩,亲眼所见原室内大厅安装了一台台卷烟机,机器轰隆隆的响声非常大,只见工人把烟草从机器上面放进去,下面一支支白色的香烟就不停地滚出来。但是卷烟厂在扬州时间不长,1952年就并入淮阴华新烟厂,1956年整个厂就搬迁到淮阴了。</p> <p class="ql-block">先施烟厂搬迁后不久,扬州专区文化局下属的电影公司放映队就入住了。该单位负责人叫强永成,会计吴宗棣是我大嫂,她刚刚从沈阳保险公司回家乡,正遇上电影公司放映队缺会计,就到这里上班了。至今还记该单位里还有朱学义,他家就住在韦家井东面隔壁的薛家巷。该单位内还有一位皮肤白白的董和春,其余的记不清叫不出名字了。我至所以对该单位比较熟悉,一是因为大嫂在这里上班,二是经常放学回来就跑进去看看电影。因为他们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对放映机以及影片胶卷的维护和修复,所以我们就沾沾光了。</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后,这里成为扬州财贸系统干部文化学校,我们习惯称之为财贸干校,实际上就是财贸系统干部的培训班。由于这段时间是文革时期所以办学、培训班也都不正常。</p> <p class="ql-block">到了7、80年代后,这里成了机关干部宿舍大院,原韦家井6号大门封闭起来,门内房屋结构也改变成一家一户居家型,在西边紧隔壁新辟6号之一大门,供宿舍大院里人进出。</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政府投资搬迁了住户,在熊家老屋的原址上修茸了这个小巧精致的院落。修建后的熊成基故居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韦家井6号大门基本上保留了原样,室内是熊成基生平史料陈列馆。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开馆仪式。</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的门厅,然后向左进入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了熊成基烈士的生平资料。</p> <p class="ql-block">熊成基的后人熊树棠夫妇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陈列馆,熊树棠曾经是扬州印染厂财务科长。他们家解放后就住在韦家井西段一平房内。和他们同住的还有一位老太太,个头不高,人很精神,穿的衣服干干净净,见人和和气气,我们都称她熊氏老太。这位熊氏老太是熊家何许人也,没打听过,也从来没有向熊树棠打听过。后来我看到一份资料中介绍熊成基夫人叫程舜仪,程舜仪5岁时由她父母做主,与大她两岁的熊成基定下婚事,因年龄小她只知自己有个未婚夫,却没有见上一面,年龄逐步大了,熊成基忙于在外求学、从军等事务也把结婚拜堂大事拖了下来。当她得知未婚夫被害的消息悲痛欲绝,几度昏厥。为了她以后的婚姻着想,家人欲去熊府解除婚约,都被她栏下。等到熊成基灵柩运回扬州,她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坚决执意手棒灵牌在灵堂上,发誓与熊成基灵牌终身唯一。1973年去世,家人遵照她的遗嘱,生不能在一起,去世后一定要在一起,几经交涉和努力,1984年终于将她的骨灰盒并葬到熊成基的墓内。</p> <p class="ql-block">感谢家人凤兰、凤霞、凤笙、晓英等人提供的信息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