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子为友

杨坤

<p class="ql-block"> 最近这段时间,走亲访友,吃肉喝酒。《道德经》十二章曰:“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五味令人口爽”。所以感觉心性浮躁,需要休养调整一段时间。今天上午把以前做的一些笔记翻出来阅读,很多的警句名言,如潺潺的清澈溪水,把我的灵魂洗涤了一般:内心清静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很多智者,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出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来自身边的人与事。他们不仅仅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还有他们能之所以成为“智者”,是因为他们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他们能彻底的贯彻落实到生活中。人生的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其实“见自己”是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一盏灯照亮他人很容易,可是照亮自己很难,不要说照亮自己,就是自己的灯下面都很难照到,不是有“灯下黑”之说吗?俗语说的好:“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个不是自私,而是抓住自己的心很难。</p><p class="ql-block">​ 如何能观照自己呢?唐魏征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语很有帮助。我想“得”就不需要费精力了。那么“失”呢?我想就是你身边你厌恶的人和事。你所厌恶的都是你所存在的!你所厌恶的都是你内心深处的映照。这样你就宽容了对方,平和了内心。如果你以厌恶的人与事为镜子,为老师,来警醒自己,改变自己,那么则离智者没多远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读到如:“底层社交等于慢性毒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垮掉”;“和鸡鸭在一起,要么变成鸡鸭,要么被它们杀死”;“当一个人长期进行那些表面的热闹,实则空洞,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长远价值的社交活动,离废掉就不远了”。……等等很多这样的文字。当时回首过去:“吃了多少年的底层社交毒药”?慢慢的下定决心,要渐渐的远离一些人,退出一些圈子了。</p><p class="ql-block">​ 看透了一切,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更积极的生活,只不过是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的社交了,而是与更优秀的人与品德高尚的人结识交往了。</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的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评估与一些人的关系,确定和对方是否继续交往,还是要更加珍惜彼此的友谊。有了以人品这个尺度为标准,那么就避免了与势利小人交往的烦恼了。也能看清一些人的本质与真实面目,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是浪费时间和感情,不如早删除的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