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一劳动节孙女和女儿女婿都放假,大家议定到安徽徽州去玩几天。<div> 徽州我们都已经去过很多次了,但是那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百姓淳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颇多,不是热门景区的游客不是很多,适合休闲旅游,而且还有很多美食,很是诱人啊!</div> <p class="ql-block"> 横跨旌德县徽水河上的三溪镇“徽水廊桥”,原为路西漫水桥,除了加固的廊亭外,被2016年特大暴雨冲断数个桥墩和桥面而成危桥。</p><p class="ql-block"> 尔后路西村拆除两侧受损的桥面,新建100米的吊桥,连接徽水河中间的廊亭,与滨河生态公园,古渡口融为一体,成为“皖南慢村,清丽路西”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p> 通过了路西大桥,我们来到了安徽省宣城旌德三溪镇路西村的空中茶园。 茶园坐落在高山云雾间,茶树沿坡地立体种植,从山脚仰望似悬于空中,故而得名。从空中俯瞰,连片茶园如翡翠镶嵌大地,形成独特的 “空中” 视觉效果。 游客可以漫步茶园步道,感受茶香四溢;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此外,茶园内还设有茶室,游客可以在此品尝香醇的茶,享受悠闲的时光。 茶山上设有特色民宿,如 “太空舱” 民宿,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 空中茶园的茶吧 离开旌德的空中茶园,我们开车来到旌德县白起镇江村。江村是曾经的江泽民总书记的祖居地,也是全国乡村旅游村。 皇帝所赐建的“进士第”石牌坊<div> 明清时期,考生县参加童试合格成为秀才;秀才参加乡试中举成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后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进士及第就是指科考中位列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div><div> 进士第就是家族成员中考取“进士”而被朝廷或者地方官府赐建的宅第或牌坊。明清以后的历朝所取得进士资格的人也不过300-500人左右,足见难度之高。</div><div> 此牌坊是为纪念明代工部郎中(相当于现在部级部门的主管)江庭寄而建,所用材料为汉白玉雕琢而成,为四柱三间五楼,明楼檐下为圣旨牌,中间石匾额题刻“进士第”,是江村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文化见证。</div> 江上青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烈士江上青而在旌德县建立的纪念馆。<div><br></div> 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由龙溪、凤溪环绕村口后汇聚而成的湖泊。湖边由古庙、宝塔、父子进士坊、诗碑堤栏和翠荷垂柳相映成景,成为江村独特的风景线。 文昌宝塔一到三层的门额上分别书有“鳌水澜回、黄峰翠时、文昌秀阁”。 过去有钱或者有地位的绅士都要在家乡捐钱修桥铺路,积德行善。这一块铺路石是镌刻着“汪敦”,可能就是当年捐款赞助铺路之人吧。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村的江村还是动了不少心思的,这不就在围墙边上放了“掼斗”、“风车”农具和仿真玉米,无形中打造了农俗场景。 江村的民宿 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的江氏宗祠是家族祠堂,是江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宗祠里供奉着江氏历代祖先牌位和历代名人(先贤)的画像。 旌德江村在明清时期共出了126位进士,民国时期出了17位博士和学士,这在古村落中也是很罕见的。 保留的青麻石石条铺就的巷道保留了江村历史的韵味。 江村建于隋末唐初,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自古以来文风淳厚,村民世世代代 “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因此当地人英才辈出。据传,江村的先祖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江淹。江氏族人在明清时期考取进士、文武举人的计有 126 人。正因为如此,江村原村中石牌坊林立,共有 18 座之多,其中 “圣旨” 坊 16 座,“恩荣” 坊 2 座。<div> 父牌坊石雕上刻”双风“表示父子同朝为官下刻麒麟曜日和双师戏珠。子牌坊一面镌刻”青雲直上“,另一面镌刻”金榜传芳“和”恩荣“。</div> 江村的商业古街 ”溥公祠“也是历史上江村九座宗祠之一(现存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是为了纪念明代江氏48代进士江溥而建。江溥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与著名才子唐伯虎有同科之谊。他官授河南淆川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不久辞官归隐,在江村自建松筠书房,读书教子,研究学问。江溥死后 20 年,他的儿子文中、文昌功成名就,奏请朝廷追封江溥为顺天府推官,相当于五品,于是族人建造了这座气势恢宏的溥公祠,让他永享香火。 农村文化墙 晚餐就在旌德蔡家桥网红第一餐馆“饱过岗饭店”就餐,菜非常好吃,尤其是梅干菜烧肉特别好吃。<div> 这家餐馆的原身是蔡家桥粮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小饭店,子承父业经营了36年,2023年后重新打造了怀旧风格餐厅,毛主席的画像,上世纪港风海报,老式电视机和煤油灯,斑驳的木质横梁、无不彰显着怀旧的气息,一时间竟唤起了儿时年代的记忆。</div> 离开蔡家桥饱过岗饭店,一路驰行近90公里,来到我们预定的休宁华美达酒店,这是休宁县城内很不错的一家酒店。 离酒店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袖珍的”万宁公园“,小巧玲珑,很不错的夜景情调。 该牌坊为四柱青石状元坊,是仿建歙县的四面牌坊。其四柱有八狮护柱,魁龙腾越,造型精美,气势恢宏。 牌坊四面坊额上分别题有 “东南邹鲁”“状元故里”“文魁武耀”“天开文运” 等馏金大字。其中,“东南邹鲁(东南邹鲁是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邹鲁”原指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表明了休宁在东南地区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状元故里” 则突出了休宁作为众多状元诞生地的特殊身份;“文魁武耀” 彰显了休宁在文化和武术方面的杰出人才;“天开文运” 寓意着上天开启了休宁的文化运势,使其人才辈出。<div> 休宁自古以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据统计,自宋嘉定十年(1217 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 年),休宁共出了 19 位文武状元。这座牌坊不仅是对休宁历史上众多状元的纪念和表彰,也承载着休宁人民对文化的崇尚和对知识的尊重,是休宁文化的重要象征。 </div> 休宁状元博物馆广场前的石刻立柱是八根青石景观柱,采用传统徽雕技艺将昔日的 “海阳八景” 刻于石柱之上。<div> “海阳八景” 是休宁古县城的八处美景,分别为白岳飞云、寿山初旭、松萝雪霁、凤湖烟柳、练江秋月、落石寒波、夹源春雨、屯浦归帆。</div>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化身为龙。而古代科举时代,“鲤鱼跳龙门”即是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时。<div> 外孙女今天也是跃身飞跃龙门了,希望长大了也能飞黄腾达了!</div> 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将原休宁博物馆扩建成”中国状元博物馆“。<div> 中国状元博物馆建于休宁古县衙遗址上,由海阳钟鼓楼、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陈列馆、状元阁、附属庭院四个部分组成。</div> 休宁状元博物馆内有《金榜题名时》行进式演艺,整个表演包含中状元、衣锦还乡、状元游街、互动问答等节目。 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内展现的清代殿试中堂画。科举考试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历经多个朝代不断发展完善,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层级 ,殿试第一名即为状元。 鳌形造型玻璃柜,里面陈列着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文科小金榜(专呈皇帝御览),上面写着:“ 第一甲第一名,黄轩,江南休宁人......” 展墙上悬挂着一家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大金榜(皇帝正式下发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榜题名”的金榜),该榜长5米,宽1米,上面的第一甲第一名吴锡龄也是休宁人。 东汉年间(公元258-280年)古称的“海阳县”,也就是今天的状元名城休宁。 古时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就坐落在休宁县境内,这幅图就是道教圣境齐云山全景揽秀图。 横江公园远眺齐云山和登封橋。 这里就算是齐云山登山入口的山门了。 穿过“天下第一名山”山门后不远处就是“登封桥”古桥了,桥坡两侧各有台阶36级,级级向上。<div> 登封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也是登临齐云山的起点。桥取名“登封”寓意“平步青云”和“步步登高”之寓意。桥九孔十墩,宏伟壮观,有如长龙卧于横江之上。</div> 登封桥全长147米,宽7.2米,高13米,拱跨径14米,十分壮观。 远眺齐云山 本来是想登临齐云山的,不想人太多,也就打消去齐云山的念头,带着外孙女去找个小溪去捉鱼摸虾去。 外孙女戴着斗笠,兴致勃勃的在小溪里玩耍起来。 到溪旁纳凉和玩耍的游客还真不少! 拱北古桥位于休宁县兰田镇岭下村。建于宋代,于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进行重建,为4墩5孔古廊桥,长70.7米,宽5米,高7.6米,桥上建有遮风避雨的木长廊,廊屋内设靠背长条凳,供行人休息,是目前安徽省内尚存最长的古廊桥。该桥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拼搏厮杀的地方,1934年冬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先遣队北上,曾在桥上宿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 廊桥上的窗景 今天是五一长假徽州之行的第三天,我们驱车来到了太平湖。 太平湖因在安徽泾县陈村修建库坝而蓄水而形成的水库,初名是“陈村水库”,因坐落在太平县境内,79年改名“太平湖”。太平湖东西长48公里,南北最宽6公里,最窄处仅150米左右,总面积88平方公里。 太平湖游客中心 太平湖四周青山环抱,翠岗连绵;湖内秀岛错落,星星点点,犹如繁星点缀。在全湖控制流域面积达2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覆盖着松、柏、檀等上百种树木,郁郁葱葱、岛语花香。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而难以忘却,女婿公司有公干要赶回南京了,只能打道回府了。